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心的基本问题。食品微生检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罐头食品、速冻食品、凉拌菜、蔬菜和谷物等食品都需要进行食品微生检验。微生检测技术的提高可以促进食品的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食品的安全问题都是人们在生活当中所关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食品安全如果出现了一定的漏洞,那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都会产生严重的威胁,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所使用的检测技术,以及进行的微生检测都直接关系到了最终的检测质量。本文就食品微生检验展开探讨。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 检验内容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分批培养技术、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半连续培养技术、连续培养技术、高细胞密度培养技术、膜分离与发酵耦合技术等常用微生发酵培养策略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并以此来提出做好微生习性分析、完善发酵培养体系、积极引入新培养技术等注意事项,其目的在于提高微生发酵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积累应用经验,不断完善微生发酵培养体系。

  • 标签: 微生物 分配培养技术 连续培养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袁恺 梁栋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14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19期
  • 机构:1 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微生检验与化妆品微生检验的异同。方法从环、法、料、机、人五个方面分析药品微生与化妆品微生检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果药品微生检验与化妆品微生检验各有特点,存在共同之处,可互相补充与借鉴。结论分析药品微生检验与化妆品微生检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不仅能提高检验质量,还能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 检验 化妆品 异同
  • 简介:遵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临床微生学和微生检验》第3版教材以“临床微生学导论”作为桥梁,保证教学从医学微生学向临床微生过渡。本教材的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和临床病毒学等三篇是主体内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微生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性性和微生检验等四方面,其中确定微生的分类和命名是本书的特色。根据临床要求,强调了标本直接检验的重要性。微生检验篇可在临床专业实习阶段,结合国内外的进展与本医院的实际状况进行消化。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 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 教材
  • 简介:通过调查四所不同级别医院2004年微生检验情况,发现过去认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已占主流,如: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等,耐药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株也增多。为此,笔者对微生检验教学提出强化条件致病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检验程序的教学,加强教师的临床实践活动等改革思考。

  • 标签: 调查 微生物检验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检验中临床微生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检验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新技术在食品微生和药品微生检测中的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微流控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食品和药品中的微生,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新技术 食品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
  • 简介:摘要淡水微生是指淡水水体中存在的微型生物。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或者看清的生物。淡水微生体型虽小,但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微生可以指示水质状况和水体的营养程度,所以在天然水体的评价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简单介绍了淡水微生的种类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很多微生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运状况的指示生物,用于评价污水的处理效果2。学会识别淡水中常见的微型生物对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污水的生物治理一并在文中提到。

  • 标签: 淡水微生物,指示微生物,微藻,污水治理
  • 简介:作为人体的物理屏障,肠道微生分泌的细菌酶改变多种药物的口服利用度。机体内代谢产物均是基因表达的终产物,肠道微生代谢产物基因组模型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微生群落如何参与调节药物代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确定由细菌酶催化代谢的药物、对其基因表达与调控进行研究,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通过14个基因组筛选及酶型分布比例证实肠道微生在基因水平上支持细胞行使正常功能;而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结合确定将抑制次生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过量产生作为治疗靶标,为细菌酶改善心血管病程进展及新药的研究提供新框架;基于基因组图谱分析,发现人类及微生基因组均有成为研究新药作用靶点的无限潜力。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药物代谢 基因组模型 次生代谢产物 基因组学
  • 作者: 刘春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5期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2016级麻醉一班  辽宁大连  116044)     【摘  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胃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最近,它已被证明在防止其他疾病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有益作用。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HP对胃肠道各种微生物群的影响。讨论HP如何影响胃肠道内三个主要区域的生理——食道,胃和结肠。  【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已经成为当代中老年群体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但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寻求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当务之急。肠道微生群被称为"人类第二大基因组",不仅可调控胃肠道活动,甚至还可影响宿主的骨代谢、免疫和矿物质的吸收,最终调节人体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肠道微生物群 短链脂肪酸 微环境
  •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中定植了数以万亿的肠道微生,形成肠道微生群,被称做“第二基因库”。最近的研究证实了“肠-脑-微生群轴”的存在,包含了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等多个系统。肠道微生群能够介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双向交流,从而参与社会认知行为和精神疾病的发展,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群与这些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精神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 简介:摘要:人类机体最复杂、最密集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其微生数量为体内细胞总数的10倍,最高可达1014株。一旦肠道微生过度生长,不仅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且会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在AIH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发病机制还不甚明确的当下,通过对肠道微生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能够为明晰AIH发病机制以及肠道微生其中的作用提供支持,为临床提出有效的AIH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肠道微生物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是一种混合的微生,它在肠道内与宿主共生,因为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环境因素以及时间转变等原因,它会存在差别。当然,由于肠道微生与消化系统息息相关,一旦肠道细菌失调或受损会导致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如炎症性肠炎,肠道肿瘤,肥胖等。因此,通过观察肠道微生与消化系统之间相关性研究,两者存在关联性,肠道细菌失调会发生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性研究
  • 简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及时交流地质微生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新辟地质微生专栏,对近年来在微生-矿物相互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专栏涉及微生-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保存以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含方解石铜矿石微生的氧化作用、细菌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微生及其碳酸酐酶在水-岩系统中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细菌与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的比较以及利用黑曲霉纯化石英砂的实验研究等。所收论文题材广泛、观点新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鲜明特色,对本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本期刊发该专栏的部分文章,其余部分文章将陆续刊出。

  • 标签: 地质微生物 黏土矿物 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生物学领域 土壤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