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与单纯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脊柱骨折患者,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3月1日-2016年10月2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51例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以及单纯固定治疗,将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上部后凸角度(12.41±2.95)%、伤椎后缘高度比(92.35±9.52)%、伤椎前缘高度比(92.66±10.25)%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患者总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患者78.4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单纯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诊治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前路固定融合)和研究组(n=34,后路固定融合)。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临床效果佳。

  • 标签: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C-D矫形是用金属棒和多个钩子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除常规观察外,牵引、创口、体位、轴线翻身和及时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是小儿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小儿 脊柱侧弯 矫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周口协和骨科医院诊治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固定组45例与研究组65例,固定组给予单纯固定,研究组给予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优良率(95.38%,62/65)高于固定组(77.78%,35/45),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固定组,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固定组(P均<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伤椎高度高于固定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均低于固定组(P均<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前(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均优于术后1个月(P均<0.05);术后1、6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固定组(P均<0.05)。结论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可提高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疗效,有效减小患者Cobb’s角,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 标签: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Cobb’s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固定融合脊柱骨折中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固定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分方面,术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固定融合脊柱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还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固定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固定

  • 标签: 脊髓肿瘤 内外沟通性 显微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固定融合的治疗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2月9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失血情况、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创伤失血情况、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固定融合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伤椎高度恢复,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0年6月46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固定手术疗法,研究组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RS评分,椎体结构、Cobb角、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结构、Cobb角优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疼痛和有效恢复椎体结构,缩短住院的时间。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为7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性较好,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行椎弓根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20例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试验对象,在科学随机原则的指导下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10例。选择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对常规组患者予以治疗,对观察组则采取经皮椎弓根固定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以及中出血量等围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以及中出血量等围期指标方面的数据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行经皮椎弓根固定予以治疗,能够显著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并有效控制手术时长与中出血量,促进患者预后,建议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损伤 椎弓根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入路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治疗,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JOA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 治疗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固定与开放式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为开放式固定,观察组46例为经皮微创固定。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效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中出血量更少,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微创固定治疗时可有效改善椎体功能,降低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开放式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开放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开放组(28例)和微创组(32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固定治疗,微创组采用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术后引流量、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微创组Cobbs角低于开放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均高于开放组(P<0.05);术后微创组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开放式手术相比,患者创伤较少,住院时间较短,疼痛症状较轻,且并发症较少,更利于机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腰椎 椎弓根内固定术 Sextant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开放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28例)和开放组(22例)。微创组采用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Cobbs角小于开放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开放组(P<0.05);术后1、2 d,微创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均低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28),开放组为13.64%(3/2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相较于开放性手术,对于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的创伤更小,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

  • 标签: 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