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现代医药产品内部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分析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应用相关生物化合物可以对人体疾病进行医治。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的说明了天然产物生物相关内容;其次介绍了多米诺反应合成3-氮杂二环环己烷衍生物;最后提出了吡咯并喹啉环合成内容,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生物碱 氮杂双环己烷衍 吡咯并喹啉环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川贝母生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HPLC-ELSD法检测川贝母的生物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NH4HCO3,结果贝母甲素在1.05-3.7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回收率为99.12%,RSD为1.37%,贝母乙素在0.87-4.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回收率为98.27%,RSD为1.19%。结论HPLC-ELSD法检测川贝母的两种生物含量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线性关系良好,适用于川贝母的生物测定及质量控制。

  • 标签: 川贝母 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从平贝母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以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和碘化汞钾试剂分别对这些真菌的提取物进行生物定性检测,如果能从贝母中分离出可以产生贝母碱类生物的内生真菌

  • 标签: 产生能力 内生真菌 分离生物碱
  • 简介: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苯并菲啶类生物,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8-(2’-环己酮)-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8-(1’-羟基乙基)-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 简介: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温度变化对长春花生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将60d龄长春花放在温箱内在30℃和40℃下培养,测定短期(小时)温度变化对长春花生物代谢的影响,在20℃、25℃和35℃温度下培养,测定长期(天)温度变化的影响。在短期的40℃胁迫过程中,文朵灵、长春质和长春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但经6h处理后文朵灵和长春质恢复至30℃培养条件下长春花的水平。40℃高温处理2小时后,长春花根部的长春质含量提高了近40%。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可以持续促进文朵灵和长春质的含量,且20℃下含量高于25℃条件下,35℃条件下积累的含量最高。对于较长时间的长春,培养的温度越高其含量出现的峰值越早,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长春新在长时间处理过程中持续获得积累,并在35℃条件下积累的水平最高,到16天时其含量达到了0.027mg·g-1。这些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长春花生物的积累,同时这种积累特点也与处理时间紧密相关。

  • 标签: 长春花 温度 处理时间 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络活血丸中毒性生物士的宁的半定量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为展开剂,稀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士的宁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有相同同颜色斑点,阴性无干扰;限量检查结果中,供试品色谱中士的宁的斑点小于对照品的斑点,通络活血丸中士的宁的检测限为5.28μ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通络活血丸中士的宁的半定量检查。

  • 标签: 通络活血丸 士的宁 马钱子碱 薄层色谱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60-02
  • 简介:目的了解培养条件对平贝母愈伤组织生长和总生物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光暗培养、氮源比例、碳源种类、蔗糖浓度、磷酸盐浓度作为影响因子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结果光培养条件、NH4+∶NO3-=1∶1、蔗糖4%、磷酸盐浓度1.5mmol·L-1时,平贝母愈伤组织生长较快、总生物积累较多,结论培养条件对平贝母愈伤组织生长和总生物积累均有影响.

  • 标签: 培养条件 平贝母 愈伤组织 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雪上一枝蒿药材中有效生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采用酸水提取药材得到总生物水溶液,三氯甲烷萃取除去其中的毒性组分(双酯型生物),再调水溶液至碱性萃取得到有效成分(醇胺型生物);以雪上一枝蒿甲素、宋果灵、12-表-欧乌头、尼奥灵、12-表-15-乙酰欧乌头、14-乙酰基尼奥灵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并以尼奥灵为对照品,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雪上一枝蒿药材中有效成分(醇胺型生物)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药材中有效生物含量平均值为0.85%。结论 可通过化学方法对雪上一枝蒿药材中有效生物进行选择性萃取,采用薄层色谱进行专属性鉴别,以溴甲酚绿染色法进行含量测定,达到控制雪上一枝蒿中有效成分、指导生产和保障临床用药。

  • 标签: 雪上一枝蒿 生物碱 鉴别 含量测定
  • 作者: 刘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海安县南莫中心卫生院  江苏南通  226600)  【摘  要】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四年生)黄连不同部位(叶、茎、根、根茎)中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非洲防己碱、药根碱 、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相对含量,揭示药材黄连的主要药用成分在不同部位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所有年生黄连的所有部位中,均是小檗碱含量最高,且叶、茎、根、根茎中小檗碱含量均呈递增趋势;6种主要生物碱中,除了药根碱,均是在四年生黄连根茎中含量达到最高,药根碱在三年生根中的含量最高;四年生根茎(黄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此研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资源的开发和黄连的科学化种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
  • 简介:目的:考察夏天无总生物(TACDR)对鼠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以跳台实验检测行为学;将大鼠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CCA)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低血压的方法制备大鼠VD模型;以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并检测大鼠大脑皮层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AChE,SOD,MD的含量。结果:TACDR能明显改善VD大、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大脑皮层AchE的含量,提高大脑皮层T-AOC,升高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结论:TACDR对鼠VD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AChE的含量,减轻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 标签: 夏天无总生物碱 血管性痴呆 ACHE 总抗氧化能力 SOD MDA
  • 简介:本文研究了四种贝母生物(FH1-FH4)对离体豚鼠及大鼠心肌、兔胸主动脉条和蟾蜍坐骨神经干生理效应的影响。在左心房,FH1、FH4剂理依赖性地增强心肌收缩力,在右心房则减慢心率。FH2正肌作用微弱,FH3却表现为负性正肌作用。在离体血管上,FH1-FH4均可明显对抗甲氧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对神经动作电位无影响。提示其正肌作用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有关。

  • 标签: 贝母 PDE抑制剂 正肌作用 心率 血管扩张剂 FH1
  • 简介:本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蒙成药吉召木·道尔吉中总乌头生物含量,测定结果不受共存组分的影响,结果准确、精密。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1.90%(n=5)。

  • 标签: 酸性染料比色法 总乌头生物碱 吉召木·道尔吉
  • 简介:【摘要】将指向艾叶的总生物提取数量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借助于单因素实验控制技术方法,具体获取到指向料液比技术参数项目、复合酶物质添加数量技术参数项目、酶解过程持续时间技术参数项目、酶解pH技术参数项目、超声时间技术参数项目、超声功率技术参数项目、乙醇物质溶液浓度技术参数项目,以及超声温度技术参数项目的最优化控制范围技术条件。要择取运用Plackett-Burman技术方法筛选确定针对艾叶总生物物质提取数量施加影响改变作用的各类因素,接续运用Box-Behnken技术方法针对正在运用的提取工艺流程展开优化分析,确定并且获取针对艾叶总生物物质展开提取技术环节的最优化工艺流程控制条件。要择取运用纸片技术方法,以及稀释技术方法,确定艾叶总生物提取物质,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发挥的抑制作用效果,以及在发挥抑制作用效果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最小浓度控制条件。本项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结果显示,能够影响制约艾叶总生物提取量的代表性因素,涉及超声技术过程持续时间因素、复合酶物质添加数量因素,以及酶解技术过程持续时间因素。

  • 标签: 超声波结合酶法 提取艾叶总生物碱 工艺优化 抑菌活性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以桑枝总生物片联合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R)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9月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随机均分对照组、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桑枝总生物碱片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TI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咯烷生物(PA)植物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患者的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学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7年诊断为PA-HSOS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指标、服药史、肝穿刺活检时间、肝穿刺病理组织切片、起病6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等资料。用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期;观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对数据采用Wilcoxin符号秩和检验、非配对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收集到16例患者,起病、随访6个月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59.25 U/L和25.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08 U/L和4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总胆汁酸分别为35 μmol/L和36.15 μmol/L,白蛋白分别为32.45 g/L和31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PA-HSOS病理发展过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小叶中心带窦内皮完整性受损,红细胞进入窦内皮与肝细胞之间的窦周间隙。中期出血带内红细胞溶解,网状纤维塌陷密集,胶原纤维沉积,尚有血流的腔隙充血扩张,其腔内覆有窦内皮细胞;出血带周围肝板出现再生现象,部分肝窦代偿性扩张。晚期出血带内胶原沉积形成大面积纤维瘢痕,其内多数有血流的扩张腔隙内覆血管内皮;边缘带肝细胞呈双排再生,插入纤维间隔。肝穿刺组织内重度出血损伤的肝小叶比例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PA-HSOS早期小叶中心带红细胞通过受损的窦内皮进入窦周间隙,表现为肝板出血性坏死。至中晚期出现肝板再生和血管改造,故大部分患者临床病程呈自限性。病理分期和肝穿刺活检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无法根据标本出血损伤程度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病理学,临床 吡咯烷生物碱
  • 简介:目的:以定量用双酯型乌头生物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修订川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定量用对照提取物,标定和协作标定,对其中的乌头、次乌头和新乌头含量进行赋值。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和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nm;并比较使用单体对照品和对照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结论:定量用对照提取物可替代乌头等单体对照品,用于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川乌
  • 简介:目的对益母草的总生物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配伍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类化学成分含量与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不同配伍方式中益母草总生物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益母草、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样品中,益母草总生物的含量依次为0.51%,0.34%,0.37%,0.37%,0.36%。益母草组无法做出LD舶值,其MTD值为2.34g·kg^-1,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218.8倍,其中2只小鼠死亡;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的MLD值相当于含益母草生药量分别为2.34,3.52,3.23,3.60,3.32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328.8,301.6,336.3,310.0倍,连续观察14d,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死亡。结论不同配伍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的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其最大耐受量提示益母草毒性较小,可通过与当归、川芎、木香等中药配伍降低益母草中总生物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

  • 标签: 益母草 配伍 总生物碱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基于LC-MS/MS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氧化槐果、氧化苦参的含量。方法采用LC-MS/MS(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ABSCIEX4000QTRAP三重四级杆质谱仪),Agilent5TC-C18(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400μL/min,进样量50L,柱温30℃;离子源为ESI源,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检测离子对质荷比为:苦参(249.2/148.3)、氧化槐果(262.9/136.1)、氧化苦参(265.3/136.1)。结果苦参、氧化槐果、氧化苦参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3.4%)、102.1%(RSD=3.1%)、100.8%(RSD=2.9%),10批样品中苦参、氧化槐果、氧化苦参含量分别在0.4475~0.5229mg/mL、0.0564~0.0812mg/mL、0.1512~0.2142mg/mL范围内。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可行性强,可用于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氧化苦参、氧化槐果含量。

  • 标签: LC-MS/MS 复方苦参汤 苦参碱 氧化槐果碱 氧化苦参碱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黄连在中药被广泛应用,其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一种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的小檗。小檗因其对心血管的作用以及抗癌作用被广泛关注,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被科学家所研究。本文主要以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对小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

  • 标签: 小檗碱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心血管 抗炎镇痛 肿瘤
  • 简介:100g制附子煎煮液所含的乌头和次乌头含量低于2mg/ml,研究煎煮时间及甘草剂量与附子中酯型生物含量的相关性,其煎煮液所含的乌头和次乌头含量低于2mg/ml

  • 标签: 中酯 剂量附子 含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