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出生后不需复苏的新生,包括足月儿及早产儿,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 DCC)1~3 min有助于新生期及婴儿期健康。DCC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出生后脐带结扎的标准操作。对于不能实施DCC的新生,可采取脐带挤推。胎龄<28周早产儿使用脐带挤推安全性的证据尚不足。

  • 标签: 脐带 结扎术 时间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1例出生3 d的新生因感染性黄疸给予头孢吡肟0.16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12 h。第6天,患儿左外眼角、颈部皮肤发红,双腋下皮肤发红、糜烂、表皮大片脱落,皮肤脱落面积大约为2.0 cm×2.5 cm。考虑为头孢吡肟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停用该药,给予小檗碱药浴、红霉素软膏外用。3 d后患儿皮肤糜烂明显好转,无新发皮肤剥脱,黄疸明显消退。1个月后随访,患儿黄疸完全消退,皮损已痊愈。

  • 标签: 头孢吡肟 头孢菌素类 超敏反应,迟发型 皮炎,剥脱性
  • 简介:摘要新生神经重症监护聚焦于危重新生的脑保护,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建立集监测、支持、治疗和随访为一体的临床管理模式。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医工合作、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对新生学与神经科学产生深远影响,新生神经重症监护在规范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正逐步朝着智慧化的方向迈进。

  • 标签: 重症监护,新生儿 神经监护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甲型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新生科收治的甲型流感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甲型流感患儿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发病日龄22(20,27)d,确诊日龄24(22,28)d。9例患儿起病前均有发热病人接触史,入院前发热7例,有呼吸系统症状6例,消化系统症状5例。白细胞计数降低7例,C反应蛋白升高3例,心肌酶升高1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核酸检测H1N1阳性5例,通用型阳性3例,核酸检测阴性1例。胸部X线片诊断肺炎2例,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临床诊断甲型流感9例,确定诊断8例。9例患儿均于入院当天给予帕拉米韦静脉点滴或奥司他韦口服抗病毒治疗,8例住院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1例因并发细菌感染住院6 d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均逐渐改善并好转出院。结论新生甲型流感症状不典型,多伴发热,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明确诊断并尽快给予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婴儿,新生 治疗学 预后
  • 简介:摘要胎儿肺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新生期的肺间质性肿瘤,此例为新生,女性,主因全身黄染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胸腔见一巨大肿物,其内可见散在蜂窝状空腔。临床诊断:右侧胸腔占位,遂行手术切除。大体检查可见一切面蜂窝状肿物,光镜下主要见未成熟的气腔样结构及因水肿增宽的间质间隔,间隔表面衬复立方上皮,间质内见未成熟的间叶细胞,未见核仁,诊断为胎儿肺间质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新生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且双胎均活产的双胎妊娠孕妇2 035例及其4 070例活产新生,其中211例窒息新生作为窒息组,余未发生窒息的3 859例新生作为非窒息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比较组间产妇及新生一般资料及围产期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新生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2 035例孕妇年龄为(31.8±4.4)岁(17~52岁)。分娩孕周为(35.2±2.2)周(25~40周),早产1 330例(65.4%),其中≥34周的早产997例(49.0%)。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占22.6%(460/2 035)。4 070例新生总体窒息发生率为5.2%(211/4 070),其中双胎之大为5.0%(102/2 035),双胎之小为5.4%(109/2 035)。随着胎龄增加,双胎之大、双胎之小和总体的窒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549.693、1 089.709和1 601.965,P值均<0.001);随着出生体重增大,双胎之大、双胎之小和总体的窒息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437.906、848.007和1 273.386,P值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窒息组较非窒息组胎龄及出生体重低[(34.1±2.8)与(35.3±2.1)周,t=6.279;(2 113.3±565.7)与(2 339.6±478.7) g,t=5.700],而男婴[58.3%(123/211)与48.5%(1 878/3 859),χ2=7.704]、阴道分娩[10.4%(22/211)与4.5%(173/3 859),χ2=15.493]、单绒毛膜双羊膜囊[27.5%(58/211)与22.3%(862/3 859),χ2=7.714]、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特殊并发症[8.1%(17/211)与2.5%(95/3 859),χ2=23.403]和胎儿窘迫[13.7%(29/211)与3.8%(148/3 859),χ2=47.222]的比例高(P值均<0.05)。校正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后的多因素分析发现,阴道分娩(OR=1.748,95%CI:1.069~2.861)、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特殊并发症(OR=3.200,95%CI:2.056~4.982)和胎儿窘迫(OR=2.017,95%CI:1.073~3.791)是双胎新生窒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双胎新生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胎儿窘迫及合并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特殊并发症的双胎新生更容易发生新生窒息,临床需做好充分复苏准备。

  • 标签: 妊娠,双胎 新生儿窒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头颈部占位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头颈部占位的新生病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8 d,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儿中22例以呼吸困难入院,15例因发现口腔或头颈部肿物入院,2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合并局部感染者5例。所有患儿均行局部超声及CT或MRI检查;9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者给予有创通气,其中有创通气超过48 h者6例次,需气管插管接人工鼻者4例次。治疗上行囊肿穿刺2例;行手术切除者31例;保守治疗7例。2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包括软腭成熟畸胎瘤3例,硬腭畸胎瘤1例,(口腔下牙龈)颗粒细胞瘤1例,舌根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1例,(右侧声门)息肉1例,(食管入口)息肉1例,舌根囊肿4例,喉囊肿1例,甲状舌管囊肿2例,淋巴管瘤2例,淋巴管瘤合并冬眠瘤1例,气管囊肿1例,食管囊肿1例,左侧颈部脓肿3例,枕部血管瘤1例,左侧颞顶部脓肿1例。结论新生期头颈部占位易致气道梗阻,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根据肿物性质不同,治疗方案不尽相同。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呼吸困难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新生颅骨凹陷性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及转归。10例患儿的年龄为8~27 d;均无头部外伤史,且母孕期也无腹部外伤史。颅骨凹陷部位分别为额部2例、颞部3例、顶部5例。2例行手术复位,其中1例行颅骨撬起复位,1例行凹陷颅骨铣下整复后复位;余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采取保守观察的方案。结果10例新生颅骨凹陷性骨折患儿中,2例行手术复位的患儿术后颅骨凹陷即时复位,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显示颅骨均恢复至正常形态;余8例保守观察的患儿2~6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显示颅骨凹陷性骨折均自然复位,未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合并出血的患儿随访时出血自行吸收,10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大多数新生颅骨凹陷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而避免了手术及麻醉的风险。

  • 标签: 颅骨骨折 婴儿,新生 复位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姚开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皮肤疾病研究室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100045
  • 简介:摘要新生破伤风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非新生破伤风仍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对非新生破伤风认识水平和警惕性差,容易误诊、漏诊。提高和维持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不同年龄人群免疫接种率,确保所有人都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规范外伤后破伤风免疫制剂的选择和使用,可有效预防非新生破伤风和减少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DiGeorge综合征是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胸腺发育不良导致的细胞免疫缺陷为特征的染色体缺失综合征,临床症状多变,多以抽搐或先天性心脏病为首发症状。本文报道1例新生DiGeorge综合征患儿,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DiGeorge综合征 婴儿,新生 颌面畸形
  • 简介:摘要新生小肠闭锁是新生外科中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近年新兴多学科协助参与的旨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围手术处理流程,期望在此理念下优化肠闭锁患儿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创伤应激及并发症。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新生小肠闭锁手术后加速康复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完善新生小肠闭锁围手术期处理模式,促进患儿的痊愈。

  • 标签: 婴儿,新生 小肠闭锁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部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肺部超声检查的696例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肺部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类型肺部疾病的超声特点。结果696例新生中,无肺部疾病者占25.43%(177/696),肺炎占53.16%(370/696)、呼吸窘迫综合征占14.08%(98/696)、新生暂时性呼吸困难占5.46%(38/696)、胎粪吸入综合征占1.87%(13/696)。519例伴有肺部疾病新生超声检查的主要征象为A线消失(100.00%,519/519)、胸膜线异常(85.93%,446/519)、肺间质综合征(83.04%,431/519)、肺实变(92.68%,481/519)、肺水肿(20.23%,105/519)、肺搏动(18.11%,94/519)等,随着肺部疾病好转,上述征象逐渐缓解至消失。结论新生重症监护室中新生肺部疾病的超声征象主要包括A线消失、胸膜线异常、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等,肺脏超声对于新生肺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超声检查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Ⅳ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神经肌肉型GSD为其亚型,以肌张力低下、呼吸抑制、扩张型心肌病为特征性表现。本文报道1例新生先天性神经肌肉型GSD-Ⅳ型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糖原贮积病Ⅳ型 神经肌肉疾病 GBE1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甲状腺腺瘤为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的肿物,边界清楚,无压痛,多为良性,但有恶化可能,瘤体大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时需手术治疗。本文报告1例新生甲状腺滤泡型腺瘤患儿,经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后治愈,术后随访甲状腺功能正常。

  • 标签: 婴儿,新生 甲状腺肿瘤 滤泡腺瘤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理特征是肺泡及肺微血管的发育不良。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保护肺泡上皮屏障功能、促进肺血管化、抑制肺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及修复损伤的肺上皮细胞等作用,有利于早产儿肺发育及肺功能的改善。因此,监测围生期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适宜剂量的补充治疗,有望成为降低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及改善早产儿肺发育的途径之一。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补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期新生肠道细菌定植影响因素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采集自北京妇产医院NICU住院新生生后第5~7天的粪便进行培养,采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根据胎龄、分娩方式和是否使用抗生素将新生分为8组,比较各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572例新生的粪便,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28株、肠球菌243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68.3%(136/199)和76.1%(185/243)。足月顺产无抗生素组(77例)、足月剖宫产无抗生素组(30例)、早产剖宫产无抗生素组(28例)、早产顺产无抗生素组(16例)、早产顺产抗生素组(53例)、足月顺产抗生素组(155例)、足月剖宫产抗生素组(99例)、早产剖宫产抗生素组(114例)大肠埃希菌定植率为别为85.7%、66.7%、64.3%、62.5%、60.4%、56.1%、46.5%、43.0%,肠球菌定植率分别为20.8%、33.3%、28.6%、31.3%、47.2%、45.2%、52.5%、50.0%,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分别为18.2%、13.3%、10.7%、12.5%、20.8%、9.7%、11.1%、8.8%。同胎龄同分娩方式抗生素组与无抗生素组比较、足月剖宫产无抗生素组与足月顺产无抗生素组比较,大肠埃希菌定植率明显下降,肠球菌定植率明显升高(P<0.05);各组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新生肠道定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多重耐药严重,细菌定植受抗生素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定植 药物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胎儿晚期总胎肺容积(total fetal lung volume,TFLV)与新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产检诊断胎儿膈疝、并于胎龄32周后行胎儿磁共振成像的患儿资料,分析TFLV与新生结局的相关性。用于评价预后的指标包括是否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存活率、是否出现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37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左侧膈疝33例,右侧4例,TFLV为(36.2±11.1)ml。6例(16.2%)生后需要ECMO支持,ECMO组TFLV低于非ECMO组[(24.9±8.2)ml比(38.4±10.3)ml,P=0.005],TFLV预测需ECMO支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5,最佳界值点对应的TFLV为27.0 ml。总体存活率89.2%(33/37),存活患儿TFLV高于死亡患儿[(38.1±10.1)ml比(21.1±5.5)ml,P=0.002]。TFLV预测患儿存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5,最佳界值点对应的TFLV为25.8 ml。TFLV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0.016)及总住院时间(P=0.009)成负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59.5%(22/37),肺动脉高压组TFLV低于无肺动脉高压组[(32.1±10.8)ml比(42.2±8.6)ml,P=0.005]。结论胎儿晚期通过磁共振成像测量TFLV对预测新生先天性膈疝存活率及是否需要ECMO支持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 标签: 疝,横膈 磁共振成像 胎儿 肺容积测量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基因变异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科收治的1例ACDMPV新生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家系关系。以“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 with misalignment of the pulmonary veins”“FOXF1”分别作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莱顿开放变异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断思路。结果患儿 男,1小时龄,因“发现肛门闭锁1 h”入院。6小时龄出现呼吸窘迫伴低氧血症。B超提示胆囊缺如。1日龄行肛门闭锁和脐膨出修补术中发现美克尔憩室。患儿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常规降肺动脉压力治疗效果欠佳,26日龄死亡。肺活检提示肺泡单位减少,间质增厚;肺泡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肺动脉管壁中层增厚,肺静脉位置异常且附着于肺小动脉,符合ACDMPV。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位于染色体16q24.1的FOXF1基因杂合移码变异c376_377insT;p.(Pro126fs),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预测会导致所编码蛋白质自第126位脯氨酸开始发生编码紊乱,使得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截短从而丧失其正常功能。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未见文献报道;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147数据库均未见收录。综合考虑,认为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复习文献纳入英文文献6篇共54个变异位点,包括错义变异28个、无义变异10个、移码变异11个、缺失变异2个、同义变异1个、延伸变异2个。资料齐全病例45例(男24例、女21例),文献报道仅有3例仍存活。结论ACDMPV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高。当新生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及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伴有肺外畸形时,应及时进行肺组织活检及基因学检查。

  • 标签: 肺泡 婴儿,新生 基因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期起病的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endothelioma,IHHE)-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治特点与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中心收治的新生期起病的IHHE-AVF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与结局。结果共纳入IHHE-AVF合并心力衰竭新生11例(男5例,女6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日龄为12.0(0.0,17.0) d,6例在胎儿期已发现肝脏有占位病变,所有患儿胸部X线片均提示心影明显增大,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及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所有患儿均需呼吸支持,其中6例为有创呼吸支持。3例患儿保守治疗,全部死亡;1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死亡;7例患儿接受介入治疗,接受介入治疗时日龄(25.6±18.5) d,1例死亡,其余6例好转出院。存活患儿随访3~18个月,院外均未再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且瘤体均缩小或消失,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未再发现异常。结论IHHE-AVF伴心力衰竭、在新生期起病的患儿,病死率极高,介入治疗可能优于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 动静脉瘘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