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我院自2012年3月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实施1年后,采用我院自行控制的护士工作的标准对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件及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33,P=0.0004)。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层级管理 护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发结合分层次护理教学在肿瘤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实习的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分层次护理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指标。结果:研究组学生的护理知识、技能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结合分层次护理教学能够提高肿瘤内科实习学生的护理水平和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带教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分层次护理教学 肿瘤内科带教
  • 简介: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此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已有,称之为'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称之为'教学最优化理论'。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全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92/10万,估算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数为523万[2],结核病防治任务繁重;

  • 标签: 分层 教学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持续升高,在儿童患病的过程中,家长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日益精进,因此,护患关系成为了当下家长与护理人员之间重要的关系之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仅仅要求帮其解除病痛,越来越多的患者还要求医院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卫生部不仅颁布了《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的通知条例》还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要以患者为核心,以爱护、尊重患者为原则,全面落实颁布政策顺应时代潮流,从而有效的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全面推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进步。本文主要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分层 优质服务 儿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分层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内科病房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观察组护士分层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就两组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内科病房护理效果。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内科病房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60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匀的将这60位护理人员分成两组,每组30人。对观察组采取分层次护理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患者满意程度以及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30位护理人员相比较,无论是从工作态度、患者满意程度以及医学护理理论知识等方面,实验组中的30位护理人员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良好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还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起到间接提高的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对门诊输液室实施分层管理模式,随机抽选实施前后共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同时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结果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例数少于实施前,且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更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率,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

  • 标签: 分层管理模式 门诊 输液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分层次带教在产科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护理实习的学生119人,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62),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应用分层次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与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层次带教可明显提高产科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教学效果,临床护生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教学模式 分层次带教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60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匀的将这60位护理人员分成两组,每组30人。对观察组采取分层次护理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患者满意程度以及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对照组30位护理人员相比较,无论是从工作态度、患者满意程度以及医学护理理论知识等方面,实验组中的30位护理人员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良好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还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起到间接提高的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层次培训模式对临床护士技能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40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将护理人员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培训;实验组护理人员则采用分层次培训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士技能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以及护理质量等指标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培训模式能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护士技能,也能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价值显著。

  • 标签: 分层次培训模式 临床护士技能 护理质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方法 :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我院对门诊输液室实施分层管理模式,随机抽选实施前后共 10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同时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结果 :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例数少于实施前,且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更高,数据差异显著 ( P < 0.05)。 结论 :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率,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

  • 标签: 分层管理模式 门诊 输液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成次管理在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护理工作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经护理人员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与对照组人员各20例,研究组进行分层次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结果研究组给予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获得相应提高,并且工作压力指数相对降低;而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上升,其满足度、护理质量明显降低。(P<0.05)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采用分层管理方式,有助于降低员工压力,提高工作质量与满意度,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备重要价值。

  • 标签: 护理管理 满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的54例护士当做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分甲组、乙组,每组27例。给予乙组护士常规管理,给予甲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评价甲乙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满意情况。结果甲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91.25±2.52)分高于乙组护士(82.35±2.14)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88,P=0.000)。甲组护士对管理满意度(96.30%)高于乙组护士(74.0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3,P=0.022)。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并使护士对于管理的满意程度增加。

  • 标签: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方法在普通病房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并将住院病人按病情分区。将俩者有效结合。结果患者分区管理和护士分层管理,虽然针对的对象不同,但理念、思路和目的一致,可以将两者在优质护理中有效结合。结论实现护士分级与患者分区的结合,发挥各自优点,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服务。

  • 标签: 患者分区 护理分层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通过比较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1年后和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的效果,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结果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士的理论知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级管理模式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提高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分区与护理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结合应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96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患者分区与护理分层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优质护理中进行患者分区与护理分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方法 :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我院对门诊输液室实施分层管理模式,随机抽选实施前后共 10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同时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结果 :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例数少于实施前,且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更高,数据差异显著 ( P < 0.05)。 结论 :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率,具有借鉴与推广意义。

  • 标签: 分层管理模式 门诊 输液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期在我院开展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方法,对比分析开展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开展分层次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开展分层次管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水平,同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分层次 管理 护理 专业知识 技能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分层管理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对护理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骨科 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9例。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分层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记录 2组患者检查反馈时间、治疗准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2周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 (NSNS)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医师满意度量表评估医师满意度、采用卡劳斯克与米勒满意度量表 (MMSS)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并采用服务质量量表 (SER VQUAL)评估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反馈时间 (5.13±1.24)min、治疗准备时间 (7.85±1.78)min、住院时间 (12.37±2.56)d短于对照组 (8.35±1.21)min、 (14.31±1.39)min、 (14.62±2.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周后,观察组 NSNS评分 (81.24±4.46)、医师满意度评分 (93.53±2.84)、 MMSS评分 (126.07±5.66)高于对照组 (72.15±3.77)、 (86.18±2.78)、 (113.85±6.14),观察组 SER VQUAL各维度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分层管理模式对减少骨科检查反馈时间、治疗准备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各角色人员满意度及改善护理质量均有一定帮助,对患者病情转归和治疗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有利。

  • 标签: 骨科 医护一体化分层管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