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伊拉地平片,并建立溶出的测定方法。方法:以伊拉地平为原料制备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出。结果:采用湿法制粒、总混、压片工艺成功制备出伊拉地平片,溶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主药浓度在1.046~7.845µ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84396.833x+5120.0892(r=0.9999)。,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回收率99.7%,RSD=0.7%。采用0.2%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溶液500ml作为溶出介质,其溶出结果良好。结论:该制备方法可行,溶出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伊拉地平片的溶出测定。

  • 标签: 伊拉地平片 溶出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op(标准操作流程)体检管理模式下提高客户满意。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的120例研究者,均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检查的受检者,其中有60例在检查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常规组),另外60例在检查过程中接受程序化护理(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检查等待时间、检查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结果研究组检查等待时间、检查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81.67%(P

  • 标签: 标准操作流程 健康查体部 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病人镇痛满意,并探讨其与质量管理的关系。方法:我们设计了一项对病人进行疼痛管理的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镇痛管理方法,而观察组接受了一种改进后的镇痛管理方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和镇痛满意评分。同时,我们还收集了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数据。结果:共有100名病人参与了本研究,其中50名分配到对照组,50名分配到观察组。观察组在镇痛满意评分方面表现出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的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并且对镇痛管理方案的满意更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疼痛得到更有效的缓解,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也较少。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镇痛管理方案在提高病人镇痛满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措施,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可以有效提升病人对镇痛治疗的满意。这些发现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改进镇痛管理策略的依据,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整体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 标签: 病人满意度 镇痛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提升患者满意的作用。方法:对医院各科室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当前提升满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面临的挑战,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随机抽取的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100例患者满意,对影响其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措施应用在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100例患者中,之后对比措施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变化。结果:经过结合具体问题制定改进对策后,患者满意明显提升。结论:在明确影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体原因并给予改进后,可提升患者满意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和谐医患关系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芦丁蛇油膏对深Ⅱ烧伤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机制,为临床应用其治疗深Ⅱ烧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A 组(假伤组)10只、B 组(单纯烧伤组)10 只、C 组(低浓度复方芦丁蛇油膏组)10只和 D 组(中浓度复方芦丁蛇油膏)组10 只,E 组(高浓度复方芦丁蛇油膏组)10只。制备深Ⅱ烧伤模型,A 组除常规喂养外不做任何处理,烧伤各组烧伤后除常规喂养外,B 组创面给予隆力奇蛇油膏进行治疗,每天三次,C 组创面涂抹低浓度复方芦丁蛇油膏,D组创面涂抹中浓度复方芦丁蛇油膏,E组创面涂抹高浓度复方芦丁蛇油膏。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并于造模后第3、7、14天取材,检测各组创面组织TNF-α、VEGF水平。结果 D 组创面愈合率最高;与单纯烧伤组相比,C、D、E 组各时相点TNF-α水平明显改善,而D组效果尤为明显( P <0.05);D 组创面组织中VEGF 含量的水平各时相点均高于 A、B、C、E 组( P <0.05);结论 复方芦丁蛇油膏能改善创面炎症反应,提高生长因子水平而促进深Ⅱ烧伤创面的愈合。

  • 标签: 复方芦丁蛇油膏 深Ⅱ度烧伤 创面愈合 炎症水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抗生素类药品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带了极大便利,但是过度使用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下呼吸道感染就是这类病之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也属于它的范畴,诱发它的是各种菌类,某些菌类存在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存在,有效治疗这种对药物及其抵抗的细菌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手足显微外科病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具体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水平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显微外科医院感染病患共计208例展开研究,对病患手足创面分泌物加以收集并施以病原菌分离培养,剖析手足显微外科病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体情况。结果 分离获得2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3株(77.19%),革兰阳性菌60株(22.81%)。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还有鲍曼不动杆菌都会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噻肟以及青霉素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但对替加环素以及万古霉素表现出极小的耐药性,敏感率是最大的,都达到了100%。结论 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出现医院感染的病患,病原菌大部分都属于革兰阴性菌,且大部分病原菌会同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耐药性,在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基本上均对替加环素以及万古霉素表现出极强的敏感性。因此必须深入掌握病患病原菌的具体分布规律以及耐药性水平,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集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细菌标本,样本标本量为120例,将重复分离的菌株去除,一共收集100株病原菌,之后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分布及革兰阳性杆菌的耐药率分布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病原菌分布:本组10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共64株,革兰阳性杆菌31株,真菌5株。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在对其干预时需要结合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合理应用抗生素,这样才可以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分布特点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泌尿外科危重症病人中致病菌的类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等方法,明确医院感染的致病菌类型,并对病人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病原菌感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其中,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手术创面感染等因素与菌感染的发生相关较为密切。结论:在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常见的病原菌。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和手术创面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危重症患者 病原菌感染 种类分布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成为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该群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文首次揭示了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发现革兰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尤其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进一步分析表明,老年患者天然免疫力下降、医疗操作不规范和医院环境清洁不达标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和加强医院环境管理的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高老年患者自身的感染抵抗力、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改善老年患者在医院感染中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建议。

  • 标签: 消化内科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对门诊护理工作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门诊科就诊的各种患者400例,根据是否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和护士综合护理满意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研究组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和护士综合护理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门诊部门广泛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门诊护理工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