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跟随丁玲的脚步,感受徘徊于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的贞贞,进一步提炼深化小说主题,进而反思贞贞不为村民接纳的原因,从贞贞与普通慰安妇的对比中刻画出贞贞的人格魅力,最后探讨一下丁玲在革命与贞洁问题上的立场。

  • 标签: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丁玲 革命意识 女性意识
  • 简介: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差不多和普洛文学运动是同时发生”,并贯穿于整个左联时期。它是左翼文艺界组织的一个重要的文艺运动,也是丁玲走向“革命”后所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文艺运动。自1931年初春“左转”至1933年5月被捕,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丁玲积极响应左联号召,以自己作为“左翼作家”、“左联领导”和“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的多重身份积极投入其中,为这一运动的开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 标签: 文艺大众化 文学运动 30年代 丁玲 文艺运动 左翼文艺界
  • 简介:<正>咖啡格子外套现在想起来,真应该把那件格子外套送给丁玲。上世纪80年代初,丁玲和陈明接受三联书店邀请访港,潘耀明先生要我帮忙接待,使我有机会接触这位曾经风靡文坛的女作家。

  • 标签: 特约专稿 明先生 三联书店 蝇头小楷 施叔青 史沫特莱
  • 简介:丁玲早期小说主要包括《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短篇小说集,其当时的小说以强烈的叛逆色彩和自叙传风格而成为"五四"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主要通过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从而认识丁玲早期小说的独特的"现代性"色彩及其对"五四文学"包括当时的女性文学所作的贡献。

  • 标签: 丁玲 早期小说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 简介:20世纪末的丁玲小说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一方面是对“五四”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回归与超越,另一方面,多元化现象在深层次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生产场域的自由与扩大,也反映了当代文学观念的不断丰富和深化。

  • 标签: 20世纪末 丁玲小说 接受史研究
  • 简介:抗战爆发后,丁玲到达延安并作为党的主要文艺负责人,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倡导,创作实践上也积极进行革命叙事的话语建构。小说《夜》延续了丁玲五四时期注重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 标签: 革命叙事 丁玲 建构 解构
  • 简介:  一  北京东总布胡同22号,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作协"许多重大事件、惊心动魄斗争的历史见证.……

  • 标签: 丁玲逝世 屈辱丁玲 忠诚屈辱
  • 简介:从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的一年多中,先后又有两部重要的丁玲传记出版,即李向东、王增如夫妇的《丁玲传》(以下简称'李传')和蒋祖林的《丁玲传》(以下简称'蒋传')。这两部传记与迄今为止出版的其他丁玲传记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所披露的一手资料多、信息量大。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特殊身份或位置有关:蒋祖林是丁玲的儿

  • 标签: 丁玲传 传对读 向东王增如
  • 简介:让色调变幻的粉与红开启这闪耀的新一季吧。第一组是高调.第二组是中间调,彰显一种大美范儿,不甜腻但高级,偏时尚杂志风格。摄影做减法.制造一些冲光和光斑.突显肤质的白透和妆容的干净。在大体感觉和色调上,以高明度的白色和粉色表现春天的明媚灿烂和万物盛放的蓬勃生机。水晶重工的头饰折射出斑斓的光彩.晶莹剔透。粉色复古波波头和荧光粉红表现出桃花绽放的主题.预示着温柔的春天即将过去,热烈明快的初夏即将到来。

  • 标签: 创作 时尚杂志 荧光粉 色调
  • 简介:其实真的有这种假象,当我在创作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怪异的想法:面对一只挂满了蓖麻子的话筒;双脚浸在冰湖当中;一个爱好滑冰的中年女子再抱怨天气,湿漉漉的头发披挂下来;最常出现的是站在狭窄的木质讲台上(鞋跟撞击出的咚咚声如同一阵为舒缓紧张的咳嗽)面对一群旱獭讲授火箭喷射器的工作原理。

  • 标签: 创作 工作原理 中年女子 喷射器 蓖麻子 假象
  • 简介:1933年5月14日,已蜚声文坛的著名左翼女作家丁玲在其位于法租界昆山花园的寓所中突遭绑架。这一扑朔迷离的绑架案随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亦被称为“丁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除时任中共中央“文委”负责人的潘梓年一同被绑架外,还有一位牺牲者,即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有“湖畔诗人”之称的应修人。

  • 标签: 事件 丁玲 中共中央 绑架案 湖畔诗人 法租界
  • 简介:丁玲小说中最具艺术魁力的是一群反复出现的年轻女性。从1927年发表的处女作《梦坷》中的梦柯,到1979年发表的《杜晚香》中的杜晚香,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系列。她们有相似或相近的性情、心态、遭际、命运,大都是孤儿寡女并游荡在异乡。她们义无反顾地冲破樊笼,走出家门,奋力抗争。这个形象系统清晰地画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从自救到自立的人生轨迹。

  • 标签: 孤儿寡女 游荡异乡 弘扬自我 惊世骇俗 反叛 奋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护时间、死亡情况和致残情况。结果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救护时间、死亡情况和伤残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救护时间大大缩短,死亡、致残的情况减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脑卒中 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来说,是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同时震源的分布也是比较广泛,所出现的频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在最近的几年来,我国主要是处于地震活跃期,截止到现如今,已经发生多次震级相对较高的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也是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所以在本文中,主要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全面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合理性,加强抗震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 标签: 建筑结构 抗震 问题 分析
  • 简介:一、初识我第一次听到“丁玲”这个名字,还是一个六岁的小姑娘。自然,那时我远不会想到,十几年之后,我会喊她妈妈,成为她的儿媳,而且与她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九三九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全中国,全民族的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祖国南疆边陲的昆明,也沸腾在炽热的气氛之中。

  • 标签: 中央文学研究所 中国作家协会 汤原农场 对我说 赵君陶 北京时
  • 简介:一、软陶的由来与发展软陶来自于欧洲,于1933年被一位洋娃娃制造商的女儿Mrs.Rehbinper所发现,在当时,软陶只是一种化学副产品,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没有适当的材料做娃娃头,所以就用此化学副产品做实验。Mrs.Rehbinper发现这项产品不但可以捏塑形状,还可以经烘烤后,使之硬化而永不变形。

  • 标签: 软陶 创作 副产品 MRS 制造商 化学
  • 简介:摘要变电系统是现代电力输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利用变压器设备可以有效传递电能,控制线路中的电压。电力企业往往会在监管电力系统时组建专门的变电运维工作小组,全面展开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虽然自动化的变电系统已经被有效使用,但是运维工作仍旧不可忽视,电力系统中往往潜藏多种隐患因素,电力企业应通过及时的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来保障电力供给等电力生产工作的连续性。

  • 标签: 电力系统 变电运维技术 管理
  • 简介:《我在霞村的时候》在丁玲创作及人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指示的似乎是光明的前途,但却与作者及其笔下的人物晦暗不明的历史构成互文。作品的毁誉与作家的沉浮,也由此建立了联系。伴随小说的接受及阐释,丁玲不断陷入自我辩解的怪圈,被虚构的贞贞也于文本内外演绎着她的人生故事。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被放逐多年的丁玲,终于等来恢复名誉的通知,而按其指引漂泊在外的贞贞,在后革命的解构文本中,虽无需再承受“丧失民族气节”的指责,却将女性的屈辱和意义的附丽转换成利益的欲求。历史抑或叙述,因此被涂抹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 标签: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贞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