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分娩过程的家庭产房模式对第二产程时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该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研究组则采用家属参与分娩过程的家庭产房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长、分娩结局、不良妊娠结局、产妇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在环境、服务态度、产妇心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家属参与分娩过程的家庭产房模式可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时长,同时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以及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

  • 标签: 家庭产房模式 家属参与 第二产程时长 分娩结局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比较观察两种拔除留置尿管方法对留置时长及拔管成功率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留置尿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即在拔除尿管时抽吸水囊,保留导尿管,使患者尿液自行沿尿道口排出,应用膀胱扫描仪监测膀胱内残余尿量的方法判断患者能否自主排空尿液;对照组采用根据医嘱拔除尿管或每月常规更换屎管时拔除导尿管并观察患者能否自主排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30±2.184)d,对照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平均(11.43±4.3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成功率80.0%(24/30),对照组拔管成功率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方法能够及时观察到自行排尿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从而减少患者尿路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膀胱扫描仪 残余尿 保留尿管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偏瘫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2组,每组37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时长以及平均住院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

  • 标签: 个性化康复训练 神经内科 偏瘫患者 住院时长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钢铁工人睡眠时长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某钢铁企业一线男性职工的基本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男性工人NAFLD患病率为35.5%(2289/6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以睡眠时间最短组为参照,睡眠时间越长,NAFLD的患病风险越大(P<0.01)。结论男性钢铁工人NAFLD的患病风险随睡眠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钢铁工人 睡眠时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分娩镇痛初产妇母儿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按照初产妇的健康筛查标准,选取我院于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应用新产程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第二产程的时长将初产妇分成三组,A组时长低于2h,B组时长为2至3h,C组时长大于3h。比较三组初产妇的产钳应用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的情况。结果:在新产程管理下,A组在各项观察指标表现上,均优于B、C两组,因P值小于0.05,故具备基本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产程管理下,随着第二产程的延长,产钳应用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会变得越高,且分娩结果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也越高。

  • 标签: 新产程管理 第二产程时长 初产妇 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面部烧伤整形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36例面部烧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8例,治疗组18例,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包括清除创面、放置引流管、封闭创面、连接负压源和定期治疗与更换等。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按照传统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在一定时长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长、瘢痕形成时长、住院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长、瘢痕形成时长、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患者在康复效果和治疗信心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状态。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面部烧伤整形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促进愈合、降低感染风险,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治疗各种创面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其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并能为患者带来许多益处。因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在声调拱形和调形格局方面,喇叭话单字调的基本拱形主要有平拱形、降拱形、升拱形和凹拱形等4种;喇叭话的调形格局可以概括为“半高平-低降-中降-高升-低凹(升)”的格局类型,并且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平-降-降-升-凹(升)”的格局类型。在声调时长方面,男发音人和女发音人的共同点是入声调最长,去声调次长,阴平调再次;其区别在于男发音人上声调最短,阳平调次短,女发音人则完全相反。在声调时长与拱形的关系方面,男发音人和女发音人都表现为曲折拱形长于非曲折拱形,升拱形、平拱形都长于降拱形。

  • 标签: 喇叭话 单字调 语音实验 声调拱形 调形格局 声调时长
  • 简介:摘要:本文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选取了进水浓度较为稳定的24座人工湿地设施,通过2020年2022年3年运行时间内,研究在不同进水CODCr浓度负荷下,人工湿地设施对CODCr削减率的影响。主要结论为:进水CODCr平均浓度在98.3-121mg/L和63.9-71.3mg/L两个区间,人工湿地设施CODCr削减率逐年降低;进水CODCr平均浓度在38-57mg/L,人工湿地设施CODCr削减率降低不明显。

  • 标签: CODCr ,人工湿地,削减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55岁中老年人11 931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食物摄入频率、疾病史、睡眠时长等;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BMI;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30)筛选是否患有抑郁症状,分别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55岁中老年人群中,自报睡眠时长不到7 h者占17.79%,自报睡眠时长≥9 h者占16.8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7.95%。在调整了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呈U形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7~8 h相比,睡眠时长为≤5 h、6 h和≥9 h的≥55岁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749倍(95%CI:1.279~2.392)、1.284倍(95%CI:1.021~1.615)和1.260倍(95%CI:1.033~1.538);女性睡眠时长≤5 h、6 h和≥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2.115倍(95%CI:1.473~3.038)、1.605倍(95%CI:1.213~2.123)和1.313倍(95%CI:1.011~1.705);55~64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长≤5 h和≥9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1.806倍(95%CI:1.014~3.217)和1.478倍(95%CI:1.060~2.061);65~74岁老年人睡眠时长≤5 h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前者的2.112倍(95%CI:1.327~3.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75岁老年人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不足或过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独立相关,二者呈U形关联,尤其要关注女性和55~64岁的中老年人。

  • 标签: 中老年人 睡眠时长 抑郁症状 U形关联
  • 作者: 温俏睿 吴曼 潘烺 吕筠 郭彧 裴培 杜怀东 陈君石 余灿清 陈铮鸣 李立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730,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人口健康研究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纳菲尔德人群健康系,OX3 7LF,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 10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睡眠时长及失眠症状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的第二次重复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有无失眠症状及其年限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每天睡眠时长为(7.4±1.5)h,9.3%睡眠时间过短(<6 h),17.4%睡眠时间过长(≥9 h),29.9%自报有失眠症状。以睡眠时间7~h为参照组,睡眠时间过长与低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呈正相关,低四肢肌肉重量指数(ASMI)、低全身肌肉重量指数(TSMI)、低手握力和低上肢肌肉质量(AMQ)的OR值(95%CI)分别为1.32(1.18~1.48)、1.26(1.13~1.41)、1.33(1.18~1.49)和1.16(1.03~1.30)。与无失眠症状者相比,自报有失眠症状者低ASMI和低TSMI的危险性均增加,且其失眠症状年限越长,低ASMI和低TSMI的风险越高(线性趋势均P<0.001)。与睡眠时间7~h且无失眠症状者相比,睡眠时间过短且有失眠症状者低ASMI和低TSMI的风险明显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26(1.08~1.47)和1.25(1.07~1.46)。结论睡眠时间过长者肌肉重量、力量和质量更低,有失眠症状者肌肉重量更低,且随失眠症状年限增加,低ASMI和低TSMI的比例越高。

  • 标签: 睡眠时长 失眠 肌肉重量 手握力 肌肉质量
  • 作者: 丘伟达 肖小菊 夏爽 高志平 黎励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广州 510080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州 510515,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协和医疗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患者住院时长和费用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诊断性试验。连续入选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IHF患者,根据TMAO及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即低TMAO+低NT-proBNP组、高TMAO或高NT-proBNP组和高TMAO+高NT-proBNP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通过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死亡日期(或最后一次随访日期)-出院日期,以全因死亡作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各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各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H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MAO联合NT-proBNP对IHF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MAO及NT-proBNP水平与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最终入选患者189例,男性157例(83.1%),年龄(64.0±10.5)岁,其中低TMAO+低NT-proBNP组50例、高TMAO或高NT-proBNP组89例、高TMAO+高NT-proBNP组50例。随访中位时间3.0年,共70例(37.0%)患者死亡,其中高TMAO+高NT-proBNP组27例(54.0%)、高TMAO或高NT-proBNP组有29例(32.6%)、低TMAO+低NT-proBNP组有14例(28.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病因、实验室及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住院治疗情况后,高TMAO+高NT-proBNP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仍为最高(HR=3.11,95%CI 1.53~6.31,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MAO联合NT-proBNP对于IHF患者全因死亡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0.727,95%CI 0.640~0.813,敏感度为55.0%,特异度为83.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MAO联合NT-proBNP水平与IHF患者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191,P=0.009),与住院费用未见相关性(r=0.030,P=0.686)。结论TMAO联合NT-proBNP对IHF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种生物标志物均升高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较高,同时两种生物标志物升高的IHF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但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不大。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钠肽,脑 预后 氧化三甲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术后早期患者嗜酸粒细胞(EOS)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术后住院时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天坛医院施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协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嗜酸粒细胞减少与住院时长的关系,同时以麻醉方式进行交互作用及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149例患者,其中全身麻醉组34例,椎管内麻醉组115例。全身麻醉组术后第1天EOS水平[M(Q1,Q3)]为0(0,1.8)×107/L,低于椎管内麻醉组的1.0(0,6.0)×107/L (Z=3.095,P<0.01)。在全身麻醉组中,通过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ASA分级、术中失血量、术中RBC输血量、术后第1天HCT、WBC、术后并发症),以及ASA分级、术中出血量、术中RBC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交互项后发现,术后住院时长和术后第1天EOS水平呈负相关(β=-0.39,95%CI:-0.74~-0.05,P<0.05)。结论全身麻醉组术后EOS明显下降,其术后住院时长与术后第1天EOS水平呈负相关。

  • 标签: 髋骨折 麻醉 住院时间 嗜酸粒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内镜息肉切除后诱发的胃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治疗不同时长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实施内镜息肉切除后诱发胃溃疡的病例 84例,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治疗 4周,观察组应用兰索拉唑治疗 8周,分析患者的溃疡面积下降率和溃疡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溃疡面积较治疗前均减小,其中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 P<0.05);此外溃疡总有效率观察组 95.2%优于对照组 81.0%,差异显著(

  • 标签: 兰索拉唑 内镜息肉切除 胃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将采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发作次数及时长。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发作次数及时长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中医情志护理 疼痛发作次数 疼痛时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对症状消失时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2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62例)与研究组(6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长与护理2天后体温差异。结果 研究组惊厥消失时长、退热时长、护理两天后体温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具备较高的运用价值,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小儿高热惊厥 症状消失时长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题示患者,在针对性护理的影响下,分析其临床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小儿高热惊厥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45),另一组为对症组(常规护理,n=4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惊厥消失时长对比,观察组患儿(3.41±1.02d)低于对照组患儿(5.76±1.31d);高热消失时长对比,观察组患儿(16.75±5.74d)低于对照组患儿(24.34±5.02d),(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维度(社会活动、身体功能、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影响下,高热惊厥患儿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平稳提升,对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小儿高热惊厥 症状消失时长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不同治疗时长对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患者均提供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甲组中途停药,乙组全程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确患者的抗磷脂抗体转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血钙浓度、血浆浓度、血浆粘度。结果: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相关指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P<0.05,转阴时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治疗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治疗中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全程用药比部分用药较果更佳,可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 标签: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不同治疗时长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指导及入量管理对足月妊娠孕妇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30例,按照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65例。常规组产妇行常规产程护理,研究组产妇产程中行个性化饮食指导及入量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分娩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产程及产后2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生宫缩乏力、使用催产素及阴道助产概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不良结局主要包括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产妇实施产程中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及入量管理,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同时对缩短产程及改善分娩结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个性化饮食指导 入量管理 足月妊娠 产后出血量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给予被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30例被毒蛇咬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毒蛇咬伤护理措施,观察组(20例)患者则开展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长、吸氧时长和紧急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院处置完成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紧急气管插管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毒蛇咬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入院行初步急救措施完成的时间,从而有利用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毒蛇 咬伤 急救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