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合并Hellp综合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3两例Hellp综合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例患者术程基本平稳,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可用于重度妊高合并Hellp综合行剖宫产手术

  • 标签: 重度妊高征 Hellp 综合征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失败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INSURE技术治疗的胎龄<34周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拔管后72 h内是否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为INSURE技术治疗失败组和成功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NSURE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136例,治疗失败34例,失败率25.0%。治疗失败组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胎龄、出生体重、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呼吸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血红蛋白值均低于成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第1次使用时间、气囊复苏时间、呼吸评分、血清降钙素原、RDS分级≥Ⅲ级和胎盘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评分≥8分(OR=10.609,95%CI 2.630~42.797,P=0.001)、胸部X线RDS分级≥Ⅲ级(OR=8.813,95%CI 2.022~38.423,P=0.004)、血红蛋白<145 g/L(OR=9.074,95%CI 1.771~46.147,P=0.008)为INSURE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OR=0.270,95%CI 0.075~0.978,P=0.046)为INSURE技术失败的保护因素。结论呼吸评分≥8分、RDS分级≥Ⅲ级、血红蛋白<145 g/L、产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为INSURE技术失败的早期高危因素。

  • 标签: 婴儿,早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INSURE技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梨状肌综合的病例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凸显患侧梨状肌综合12例并总结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结果由于症状的掩盖,同时合并有梨状肌综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梨状肌综合的相应症状会凸显出来,以致手术效果不理想。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检查需仔细全面,警惕可能同时存在的梨状肌综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合并
  • 简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在临床上是慢性腰疼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缠绵不愈。轻者影响工作,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近年来,我院采用针刺、推拿及腰肌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病因病理 治则 腰肌功能锻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第三腰椎橫突综合经分筋点穴推拿法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 30 例我院在 201 7 年 6 月 -201 8 年 8 月收治的 第三腰椎橫突综合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因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了 2 组,病例数均为 15 例。对照组的治疗用的是电脑中频治疗仪,研究组的治疗用的是分筋点穴推拿手法,对比治疗前后的 VAS 评分、 JOA 评分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经治疗后, 2 组的 JOA 评分提高, VAS 评分降低,并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第三腰椎橫突综合以分筋点穴推拿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可在临床中全面性推广。

  • 标签: 第三腰椎橫突综合征 推拿 分筋点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浮针疗法分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患者12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浮针组(仅使用浮针法)、刃针组(仅使用刃针法)、浮刃组(先使用浮针法,再使用刃针法)、刃浮组(先使用刃针法,再使用浮针法),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分析四组治疗效果。结果刃浮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33/40)高于浮刃组的75.00%(30/40)、浮针组的72.50%(29/40)、刃针组的60.00%(24/40);治疗后30min、30d、90d治疗后四组VAS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刃浮组、浮刃组、浮针组及刃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浮针疗法按照不同分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以急性期治疗效果最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浮针疗法 分期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扩张22例,对下腔静脉隔膜为斜膜或厚膜的病例扩张后置入内支架或行手术治疗,②对下腔静脉膜性梗阻伴有肝静脉膜性梗阻的病人应同时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

  • 标签: 介入手术 加综合征 布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尔松(Terson)综合手术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10例(18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视力、不同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分析Terson综合的发病机制。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BCVA,log MAR)为0.36±0.28,优于术前的2.78±0.43(t=20.12,P<0.05)。短病程组(<3个月)术后视力(BCVA, log MAR)为0.36±0.19,优于长病程组(≥3个月)的0.74±0.22(t=13.480,P=0.008)。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具有高度相似的临床特征,如早期的黄白色圆丘形病灶和晚期的近圆形病灶,以视盘为起始、以Cloquet管为中心的条状出血及浑浊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可以显著改善视力。手术越早视力提高越显著。由眼底病变推断其发病可能是颅高压导致血液沿视神经突破筛板后进入玻璃体和(或)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 标签: 综合征,太尔松(Terson) 玻璃体切除术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综合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综合的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随访6月-1年颅骨缺损综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颅骨缺损综合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大大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 标签: 颅骨缺损综合征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患者共计18例。对其病史、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讨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损伤、胃肠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X线造影动态观察以及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等;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胃切除术 胃瘫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眼综合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8例(12眼)重眼综合患者行改良Yokoyama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10只眼第一眼位正,1只眼残留水平斜视5°,1只眼残留下斜视5°,术后随访6月-1年,无一例复发,眼球外转运动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结论采用改良Yokoyama手术治疗重眼综合不仅可以矫正内斜视及下斜视,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眼球运动,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Yokoyama术 重眼综合征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2005年胃手术后胃瘫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瘫均发生于胃手术后3—10d。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胃管留置时间12—51d。3周后胃功能恢复者42例,占67.7%,6周内开始进食者59例,占95.2%,除1例迁延7周以上,均恢复经口进食,2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均可恢复。

  • 标签: 胃手术 胃瘫综合征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Loeys-Dietz综合(LDS)2型患者1例,3岁,主动脉瓣环扩张并主动脉瓣重度反流,主动脉窦部扩张,选用21#机械瓣膜同24 mm涤纶管道组合成带瓣管道行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术+冠状动脉延长移植(Cabrol)术。术后3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示手术效果良好。针对儿童LDS患者当主动脉瓣环扩张并反流影响心功能时可考虑采用组合式带瓣管道手术治疗以适应患儿更长时间的生长发育,还需对除大动脉以外的其他部位尤其是脑部血管终身随访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胃瘫综合患者经治疗后17~40d全部治愈,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对所有患者复查胃部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蠕动波正常,造影剂排空正常,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7例(58.33%)患者治疗2~3周后症状恢复;3例(25%)治疗3~4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4~5周症状恢复;1例(8.33%)治疗后5~6周症状恢复。结论术后胃瘫综合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等辅助检查,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不能完全排除机械性梗阻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瘫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