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者输血干预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于其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中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相关检验工作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检验过程中,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0.43%(1/234),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20%(2/166),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进行检验和分析。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阶段中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0名输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在空腹下的肘前静脉血进行采集,并在盐水试管法的应用下对不规则抗体进行阳性的判断,对检查出阳性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配血,分析结果。结果:在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上,120例患者中共检出15例患者,阳性率为12.50%。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系统中占比最高的为抗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NE系统中抗M的占比为26.67%,和除了抗E以外的其他抗体之间差异不大(P>0.05)。在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不规则抗体和规则抗体之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对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地判断其阳性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配血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输血安全得到保障。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 阳性率
  • 简介:摘要临床医疗工作当中,输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输血工作当中出现失误或意外,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为了保障输血的适应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务必针对性的提升临床输血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主要将工作人员、设备、环境、实际、血液储备、运输和分配、不良反应和计算机管理等进行控制、管理。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将输血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临床 输血 有效性和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护理信息化的输血流程环节控制。方法: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月完成信息化输血流程管理的1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扬中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完成常规输血流程管理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输血流程缺陷发生情况、输血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流程缺陷发生情况,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输血流程 环节控制
  • 简介:笔者介绍了关于住院检验医师,在输血科轮转期间培训模式的设想。包括成立培训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出科考核等内容。使住院检验医师在输血科轮转期间,受到系统的、规范的培训,在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专业外语水平和临床经验各方面都有提高。

  • 标签: 住院检验医师 轮转模式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应用中的作用。方法以凝聚胺技术对300名正常人进行试验;用常规的盐水介质、抗球蛋白和木瓜酶进行配血试验,然后做出对照分析,并且对78例问题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和盐水介质、木瓜醇等常规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的灵敏度不仅要高出10%—20%,而且它能迅速检测出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比常规配血技术的反应速度要更快,灵敏度要更高,操作起要来更简便,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它,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能够很好的得到预防。这项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 凝聚胺 盐水 检测 常规方法 木瓜醇 IgG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阐述“输血医学”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检验医学专业教学中应加大“输血医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输血医学”是一门实验和临床紧密结合、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学科,“输血医学”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标签: 输血医学 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医学检验教学
  • 简介:输血,作为救治患者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各科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输血医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输血学。与此同时,日益严峻的血液安全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对安全输血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发达国家早已将全面的输血医学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医学教育体系,但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起步较晚,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临床输血技术专业人才来参与指导临床输血,使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及成分制品,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视。通过几年来讲授《临床输血检验》这门课程及学生实习时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 标签: 临床输血与检验 教学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的效果。方法:择选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间在本院纳入的需输血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对其进行输血检验,以抽签法则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检验;观察组:凝聚胺技术。对比两组抗体阳性检出率、红细胞凝聚数量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体阳性检出率(26.67%)、红细胞凝聚数量(36.67%)均高于对照组(3.33%、10.00%);观察组(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灵敏度、准确性较高,且可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检验 凝聚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促进输血安全。方法分析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和措施,总结其要点。结果在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与措施过程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相关的问题。结论对血型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与措施,能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件发生,保证医疗的输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操作,实验组采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操作。结果: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实验组发热1例,寒颤1例,总发生率2.66%,对照组发热4例,寒颤3例,呼吸困难1例,低血压1例,总发生率1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输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多种方式,其中输血治疗比较常见,想要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性、可靠性,血液质量控制意义重大,本次就针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方面做详细分析。方法:本次主要选定的观察主体为行输血治疗患者,达标有100例,根据计算机软件做分组处理,对照组患者为实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观察组实行输血检验治疗控制干预,对此次患者输血治疗期间有无出现安全问题方面做全面调查。结果:输血行为主要是将配型相同的血液输入于患者体内,但是因为各方面因素患者极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显示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病症较多(P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适用于新生儿的输血检验方法及输血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8例,采集全部患儿血清样本,并利用准备的ABO同血型血样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检测两种不同配血方式结果差异及直抗试验的相关性。结果直抗阳性的患儿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均高直抗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方式在检测血红细胞放散液时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凝聚按技术配比灵敏度不足。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极为适合,可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或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溶血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治疗以及如何对输血安全进行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性选择2017年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a组合2016年实施专业系统的血型检验质量控制的B组,通过对A、B组实施对比,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治疗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未在血型实验室中实施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结论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方式和临床输血检验方式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在临床学上常常使用血液采集,血液鉴定以及其他方式等来提高书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所选对象为某医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输血患者,共计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细致质量控制输血安全管理和常规输血检验管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对照组出现1例血型问题、3例交叉配血问题和2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采用细致化的积极质量管控措施开展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工作,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高的管理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策略,评估其对输血过程的影响。方法:从2023年5月至8月,共收集了148例输血患者的数据。采用对比法,比较使用质量控制方法和输血安全策略前后的结果。结果:通过引入质量控制方法和输血安全策略,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首先,血型实验室中的输血检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减少了输血不符合血型要求的错误发生率。其次,输血安全策略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输血相关的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本研究表明,在血型实验室中,采用质量控制方法和输血安全策略是提高输血检验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这些策略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输血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策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3年5月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36例,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18例常规管理,研究组18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再加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凝血因子、安全事故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管理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无差异(P>0.05);管理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方法 输血安全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及大型企业客户的检验业务都需要通过招投标工作确定最终的合作人,招标和有利于投标是有其自身独特性,也就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出最优的选择,招、投标的意义在于利用竞争的优势,将社会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比,达到最完美的组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业务人员要深入了解招投标的流程,对自身拓展业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招投标,流程,拓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