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多普勒超声(TCD)在脑梗死早期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早期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每位患者入院后都采用经多普勒超声进行了检查,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了三个月的随访,统计其预后效果。结果经过对64位患者进行诊断,发现了50例异常患者,占比为78.1%,其余14例诊断结果为正常,占比21.9%;14例诊断为正常的患者其预后效果优良的比例高达92.9%,明显高于异常患者的66.0%,以上经验证,P<0.05。结论对脑梗死早期患者采取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患者取得优良的预后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早期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多普勒(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检测78例VBI患者和7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在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的时间积分平均流速(MFV)、血管阻力指数(RI)等指标。结果VBI组中BA、RVA、LVA的MFV、RI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D检测VBI具有无创伤性、准确及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基底动脉 椎动脉
  • 简介:细菌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预后,除了与病因、急性感染期癫痫、高压、硬膜下积脓等并发症有关之外,脑灌流的受累所造成的缺血性脑损害,也是致死或致残的原固之一。经多普勒(TCD)为脑膜炎病人提供了一种无创性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方法。110例脑膜炎病人,37%为细菌感染,24%为直

  • 标签: 脑血流速度 缺血性脑损害 细菌感染 脑血流动力学 急性感染期 北京军区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改变。方法采用经多普勒超声探查研究组(60例)抑郁症患者内血管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与对照组(5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前动脉流速比对照组减低、大脑中动脉流速比对照组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经多普勒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的脑血管检测手段,便于临床及时了解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情况,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抑郁症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抑郁症 脑血流
  • 简介: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经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cranialDoppier,TCD)的临床应用可以客观的反映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监测微栓子有较高敏感性,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促发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裨益。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病因 经颅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6 年 2 月 -2018 年 1 月期间接受诊治的 68 例 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 68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采用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评估 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 结果 帕金森并组黑质灰度值高于对照组( P <0.05 );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帕金森病组的黑质灰度值呈增高趋势( P <0.05 )。 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帕金森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帕金森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内椎动脉正常者33例(15.3%),狭窄率〈50%者45例(20.8%),狭窄率为50%~69%者44例(20.4%),狭窄率为70%-99%者94例(43.5%)。通过检测内段椎动脉、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2)和舒张期末流速(EDV1、EDV2),分别计算内段平均流速(MV)、内段与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SPRP(PSV,/PSV:)、SPRE(EDV,/EDV:)。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截断点。结果TCCS诊断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狭窄率〈50%的参数标准为110cm/s≤PSV1≤145cm/s,65cm/s≤MV≤85cm/s;狭窄率为50%~69%的参数标准为145cm/s≤PSV1≤190cm/s,85cm/s≤MV≤115cm/s;狭窄率为70%~99%的参数标准为PSV,≥190cm/s,MV≥115cm/s。结论TCCS可有效评价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判标准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动脉进行检测,并以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受检者的颈部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数量、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中重度狭窄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动脉可以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与诊断,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为日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经多普勒诊断)和观察组21例(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下的确诊率为21(100%),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6(76.19%),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从而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中普及运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彩超诊断 经颅多普勒诊断
  • 简介:  卒中是发达国家引起死亡的第三位原因[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及北方地区是第1~3位死因[2].……

  • 标签: 右向左分流 经颅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过程中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580例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580例患者实施电脑随机分组处理(各29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对试验组患者加用经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试验组诊断后的病变血管检出率、闭塞血管检出率、单侧狭窄检出率、双侧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十分明显,能更好的评估患者颈部血管的狭窄部位和狭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颈部血管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经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具体疾病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脑血管痉挛患者61例,脑动脉硬化患者3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为16例,其余10例患者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明确诊断。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经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颅脑 超声 彩色多普勒 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收集患者受伤后(术后)第1、3、7、14、21d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数据,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博动指数(PI)作为观察指标;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TCD检查的健康44名对象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受伤后(术后)第1d脑血流速度即可发生改变;Vs和Vd值在第7d降至最低,随后逐级恢复;PI指标则与脑血流速度变化趋势相反;第7d的Vs是颅脑损伤的一个保护性因素。结论通过TCD检测的脑血流速度能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内压力变化及预后情况,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TCD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内外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2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TCD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再将这两项检查与CTA进行对比,显示符合率。结果TCD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检查的例数及支数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率87.5%,结果基本一致。讨论TCD及颈动脉超声在诊断后循环缺血中的优势具有无创性、重复性、准确性高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脑卒中常规超声检查。

  • 标签: 经颅多普勒(TCD)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造影(CT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多普勒(TCD)在体检中对先天性心脏病和脑动脉狭窄的筛查。方法采用TCD检测仪,检测前动脉(ACA)、颈内动脉终末段、后动脉(PCA)、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基底动脉(BA),主要是检测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并记录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声频、搏动指数等指标。结果通过对120例经多普勒(TCD)可疑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查,发现11例心脏瓣膜病,79例脑动脉狭窄。结论经多普勒(TCD)做为体检常检项目,可以作为心脏疾病和脑动脉狭窄的筛查。

  • 标签: 经颅多普勒(TCD) 心脏病瓣膜病 脑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 颈动脉超声 脑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