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发现肺癌驱动基因以来,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融合基因是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基因外的NSCLC重要治疗靶点,其靶向药物接连上市。本文综述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的靶向药物进展,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借鉴。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ALK融合基因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改良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n=32),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为常规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前的JOA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但其术后融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JO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既可以增强椎体稳固性,提高椎间融合率,又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手术出血量,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改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术进行临床治疗干预。研究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进行临床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椎体滑脱距离,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86.36%,显著好于对照组48.48%(P<0.05)。两组治疗前椎体滑脱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低于对照组15.15%(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术疗效确切,可显著保持腰椎的稳定性,避免病情恶化。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植骨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脊柱融合及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和效果观察。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椎间脊柱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病变应用椎间脊柱融合及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率高,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稳定,远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椎间融合及内固定术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后路减压 植骨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60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L4/5节段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开展随访活动,按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保留后方棘突韧带的关节突关节切除椎间融合术,B组行保留L4上半棘突和L5下半棘突的部分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C组I行L4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对比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结果和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J0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组的J0A评分较A、B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可有效减轻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情况。

  • 标签: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棘突韧带复合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6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纯有限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术后JOA、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故应予推广使用。

  • 标签: 有限减压 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血管融合技术对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进行双血管融合技术,对照组28例,进行DSA造影、单侧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分析两组术中可否观察弹簧圈脱位,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12个月存活率。结果双血管融合技术可观察到弹簧圈脱位,而单侧颈动脉造影无法观察到。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双血管融合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单侧颈动脉造影低,一年存活率较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血管融合技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双血管融合技术 复杂前交通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1、2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0例小于50岁的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均采用颈1、2椎弓根螺钉固定,未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观察颈椎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时均行CT三维重建以了解骨折愈合请况。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行颈椎功能位检查,所有患者稳定性良好。初期颈椎旋转功能明显降低,经指导功能锻炼及理疗3个月后,所有旋转功能改善接近正常。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能满足年轻患耆新鲜齿状突骨折愈合需要,而不需寰枢椎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恢复上颈椎旋转功能。

  • 标签: 新鲜齿状突骨折 非融合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就诊并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患者术前平均JOA为10分,术后为15分,有显著差异(P<0.05)。Odom功能评分中,术后满意率为95.3%,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颈前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主张对轻型病例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或病情较重者,首选颈前路手术治疗。

  • 标签: 颈前路手术 椎间盘突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lisfranc(跗跖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关节融合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有无本质上的不同。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融合术,实验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比实验组差,P<0.05。结论比起关节融合术,在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的过程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推广价值高。

  • 标签: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45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2月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45例患者,观察术后结核中毒症状的改善、脊柱稳定性情况、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回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月,平均18月,临床及中毒症状消失、内固定良好、术前Cobb角12.5°~38°,平均24.5°,术后1周及3月平均10.5°及11.5°,平均矫正14.5°。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可以有效的矫正脊柱畸形,及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脊柱胸腰段结核 一期植骨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绝大多数退行性脊柱滑脱患者,下腰痛是就诊的主要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后路椎间融合术在缓解退行性脊柱滑脱患者腰痛的困扰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下腰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46例诊断为退行性脊柱滑脱患者的患者均伴有下腰痛,其中主诉为下腰痛的患者38例,下腰痛为次要症状的患者8例,均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后经一年随访,46例患者分为优,良,差,无效四组。结果经随访,疗效满意,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引起退行性脊柱滑脱患者下腰痛的病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情况小关节突性、肌源性、椎间盘源性、其他原因(骨质疏松、后纵韧带损伤等)。后路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引起的下腰痛时,消除了致使下腰痛的病因,术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后路椎间融合术 退行性脊柱滑脱 下腰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并判断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的定性准确率为92.0%,定位准确率为100%,诊断的效果较好。结论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病灶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并且能够快速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 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2008年2月-2011年12月46例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术后护理。方法在全身麻醉下,患者取折刀位,以病变间隙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切口引流的情况,早期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随访1~3年,康复效果达优40例、良4例、可2例,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结论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本手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早期指导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受其文化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我院自制健康教育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按文化程度的差异对比患者健康教育相关需求及教育方式情况。结果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患者在正确用药、合理饮食等健康教育内容的自检得分逐渐降低(P<0.05),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倾向于直观性简洁的健康教育方式,而文化程度较高患者倾向于主动性自主学习方式。结论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不同宣讲方式讲解健康教育知识,有利于高效、合理的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文化程度
  • 简介:摘要文化是一个既熟悉又难解、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1从当前的医疗领域来看,在经历了从设备竞争到技术竞争,再由技术竞争到服务竞争后,现在发展到品牌竞争,迫使医院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需求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 标签: 医院文化 以人为本 文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二级医院注册护士文化能力的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二级医院681名注册护士,采用注册护士文化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量表总得分343.46±42.67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英语水平、有无涉外服务经验、有无接受过多元文化护理课程是注册护士文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二级医院注册护士文化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为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需求,护理管理者需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以提高护士的文化能力。

  • 标签: 注册护士 文化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国内有关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相关情况,为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儿科新护士培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跨文化护理理论”或“儿科新护士”为主题词,检索2000年-2013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文献。结果共检出115篇有效文献,类型以理论阐述及应用体会为主。结论国内跨文化护理理论近10来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于儿科新护士培训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少。

  • 标签: 跨文化护理理论 儿科 新护士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