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检测、规范饮食、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心血管内科收住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的优良率。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用药的掌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血压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内孤立球形病变采取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疑似肺内孤立球形病变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诊断,并对患者的X线诊断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采取X线平片检查后,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病变类型、病灶分布以及病灶直径准确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肺内孤立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X线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内孤立球形病变 X线诊断 诊断效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组的临床应用对预防VTE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成立了VTE管理组,通过建立规范的VTE管理和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预防护理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对全院护士开展知识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对VTE预防护理的管理。并于2015年7月建立网络信息上报平台,以对全院VTE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积极探索建立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骨科为VTE的高发科室,选择2016年及2017年入住我院骨科的患者,统计其VTE发生率及有症状血栓发生率。结果通过VTE管理组的规范化管理,临床护士进行早期评估、预防和积极有效的干预来预防、减少VTE的发生。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VTE发生率为3.23%,2017年降至3.20%,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7.55%,2017年降至为2.79%(P<0.05)。其中关节外科2017年上半年发生了34例深静脉血栓,下半年仅发生了2例深静脉血栓。结论VTE管理组承担着院内VTE护理的全过程管理,对临床起到了支持、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规范院内VTE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VTE护理,从而减少了VTE的发生,同时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借助科学的管理工具,VTE管理组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临床VTE预防护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科护理 小组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0例产孕妇,在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即不具备人性化因素的护理),其中实验组和对比组各有60例产孕妇。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孕妇的满意度,对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不满意产孕妇为29例,占比近该组二分之一,而实验组不满意产孕妇仅为13例,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比组产孕妇出现焦虑等症状的概率要远高于实验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产孕妇缓解焦虑,能够有效提高产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产科人性化护理 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方剂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2014级美康专业方剂学教学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以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结果2014级美康专业学生方剂学期末考试成绩为75.40分,及格率98.18%,均高于2013级美康专业学生的65.10分、77.27%。2014级学生中有94.5%(52/55)对形成性评价给予肯定。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方剂学教学中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方剂学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冠心病患者,166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50例正常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心脏形态及左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的心脏形态异常率分别为59.04%、56.58%,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高血压组与冠心病组的左室舒张容积变化系列参数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LAd、LVDd、IVSTd、LVPWTd、IVRT、A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峰流速、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功能变化较敏感,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左室舒张功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的实施与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35,延续护理)与对照组(n=35,基础护理),分析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肠造口患者实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延续护理法,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与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肠造口 延续护理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对妊高症产妇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就诊的83例孕高症产妇,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妊高症。按照正常护理组和优质护理随机分为A、B两组。对两组产妇的子痫、先兆子痫的发病率、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先兆子痫出现15例(34.9%),子痫出现9例(20.9%),B组先兆子痫出现7例(17.5%),子痫出现3例(7.5%),发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的平均体重A组为(2.67±0.33)kg,B组为(3.52±0.28)kg,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33±0.54),低于B组(9.54±0.38),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孕高症产妇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妊高症产妇及胎儿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及价值。

  • 标签: 护理 妊高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医生督导下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方法对本社区200户流动儿童外来人员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开展社区医生督导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抽选出流动儿童户数100例),与2016年度进行比较(2016年度未开展社区医生督导计划,流动儿童户数100例)。将2017年度视为观察组,2016年视为对照组,比较2年间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合格接种率。结果在2016年期间,100户流动儿童家庭对于免疫规划知晓率较低,仅有21例儿童接受免费接种,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2017年,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在2017年期间实施社区医生督导下免疫规划后,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流动儿童家庭对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较高P<0.05。结论社区医生督导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降低疾病发生率,值得广泛推荐。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社区医生 督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配到急诊的新护生,采取全程一对一带教导师制。提高护生在急诊的专业能力、礼仪服务及带教水平,提升护生的满意率。方法根据护生的学历,制定周目标,每周进行专科理论知识授课、操作技能演示及对所学的基础知识、专科理论授课知识进行提问,出科进行笔试和操作考核。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护生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护理礼仪的掌握及带教的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导师 急诊 护生 带教 护理礼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应用分层级管理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人员,按护龄、学历不同分为初级、高级、专科护士三个层次作为实验组,另取2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职责,分析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1%,且病房管理工作及各层级护士护理工作均有明显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病房管理工作及各层级护士护理工作,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分层级管理 急诊急救 观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T影像学诊断在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下,漏诊率为17.72%,误诊率为2.53%,诊断符合率为82.28%,CT检查下,漏诊率为3.80,误诊率为0.00%,诊断符合率为96.20%。CT检查的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刺征、空泡征等特征的检出率上对比,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进行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 CT影像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肺结核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情况现状,探讨加强培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抽样调查法,对我县11个镇、12个乡的228名乡村医生进行肺结核消毒隔离措施的问卷调查,抽取72例与临近少数民族的乡村医生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部分乡镇的医生进行相关认知措施的加强培训,观察并记录同时期肺结核患者的就医人群比例。结果我县乡村医生与少数民族医生认知度和认知率比较,我县乡村医生的总认知率为52.78%,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医生;同时期肺结核患者就医人数普遍偏低,且采取隔离措施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很好的减少了疾病传染几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乡村医生对肺结核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加强培训有利于少数民族医生提高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度,减少肺结核病人们的诊出率,值得乡村医生和少数民族医生采用。

  • 标签: 乡村医生 消毒 隔离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工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8月开始至2017年9月间开展手术室标本品管圈管理方案,并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的手术室工作进行回顾性记录。评价管理前后的手术室标本应用质量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品管圈管理后,我院中标本混乱、放置序号混乱、数量缺少的情况较质量管理前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手术室标本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管理质量,减少在标本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对于提高标本管理的效率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室标本管理 影响研究 管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的预防及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干预措施,记录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的相关数据,发现观察组中有92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总有效率为83.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0.9%。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及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 标签: 预防 社区综合干预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效果与实际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重症监护室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1月到7月选取24名患者,8月至次年2月按照年龄大小、进入ICU时间和病情状况相似为原则同样选取2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4例通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常规控制手段进行控制感染,观察组24例则是通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方式进行控制。在病情治疗完成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临床上控制感染的应用前景。结果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综合干预方式进行控制的观察组对比通过常规干预手段进行控制的对照组,能更好的避免ICU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以免引起大面积医院感染,其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与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室 综合干预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开展医院管理评价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选取积极开展医院管理评价工作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调查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医院服务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开展医院管理评价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医院管理评价 监督检查机制 医疗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肾囊肿采用介入超声法治疗后远期效果探讨。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肾囊肿诊断与预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疾病确诊后给予患者介入超声法治疗,经过2年随访调查了解该治疗法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介入抽液治疗成功率为100.00%,随访后大部分患者肾囊肿病灶消失,5例患者囊肿明显缩小,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结论肾囊肿临床治疗时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介入超声法进行预后治疗,有助于患者疾病尽快康复。

  • 标签: 介入超声法 肾囊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和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小儿重症肺炎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