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绩效现状,并探讨二者的关系,为稳定护理队伍,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对某综合医院188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得分(36.65±5.39)分,工作绩效总分(162.24±5.20)分,其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总分呈正相关(r=0.635,P〈0.05),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工作绩效总分和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的护士工作绩效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工作绩效越高,且学历、工作年限是护士核心自我评价及工作绩效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护士 工作绩效 核心自我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本院 XX科 21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比较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9%( 3/105),对照组为 7.6%( 8/1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2%( 10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1.4%( 96/1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能较好预防院内感染,有利于提升临床工作的有效性。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53例患者则为对照组,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则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1月收治的 10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 53例患者则为对照组,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则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效果及对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500例器械作为参照组,实施消毒供应室传统管理;将本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500例器械作为实验组,实施细节管理,两组均在管理4周后观察管理效果,对比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器械回收不合格发生率、工作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管理后回收及时速、供给及时速、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意识、差错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明显比参照组低,实验组器械回收不合格发生率(0.40%)明显比参照组(4.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节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 消毒包装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高钾血症患者应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高钾血症患者,并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短效胰岛素+50ml5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短效胰岛素+250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经临床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也较低,P<0.05。结论:短效胰岛素在高架血症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配合使用250ml10%葡糖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并能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钾血症 短效胰岛素 葡萄糖注射液 疗效
  • 简介:多年来,我院供应室在处理各种诊疗包时,为防止器械生锈,一直采用液状石蜡油擦拭器械,但效果不理想。灭菌后的器械仍然生锈,生锈的器械使用后可产生不良的后果。我们2001年起采用医用凡士林纱布擦拭器械灭菌后观察,器械不但不生锈且光泽明亮,收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凡士林纱布 医用
  • 简介:摘要:目的:安全护理用于骨科创伤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7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5例采用安全护理,并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值小于0.05,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试验组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的实际护理过程中,实施安全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自身的护理体验和满意度,这一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 标签: 骨科创伤护理 安全护理 措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颌手术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评价其护理效果及其在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15.01~2019.04期间收治的正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2015.01~2017.02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措施,2017.03~2019.04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每日输液量、术后每日饮食量、入院与出院时体重减轻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计20名患者纳入传统护理组,43名患者纳入了精细护理组。研究发现精细护理组患者比传统护理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 P<0.05);术后7日内每日饮食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术后第2、3、4天每日液体输入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患者体重减轻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重视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术后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有效提高正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精细化护理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优质护理给促进自然分娩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对其实施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产科优质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产妇来说,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整体更高。结论: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产科优质护理有着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 促进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护理微查房运用于临床实践,评价实施效果。 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及外出参观学习,建立专科微查房制度与流程。微查房制度包含了查房目的、查房要求、查房特点、具体实施四个方面,流程包含了三个阶段:1.查房前准备: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选择适合病例,或责任护士主动提出可查房病例。查房护士提前1-2天摘简要病史,回顾护理过程,在科室微信交流群发布病例基本信息,其余护士应提前查看患者及病例了解病情。2.查房进行时:查房护士简要汇报病史(基本信息、主要病情、治疗护理、主要存在问题、需要讨论的主题等),其余护士积极补充或提出新问题及相应措施,护士长或教学组长提问2-3个疾病相关问题,由护士或实习护生回答;最后护士长对查房内容进行小结。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查房,并为其解疑答惑。3.措施落实与评价:完善记录,落实讨论后确定的相关措施。责任护士先自我评价措施的有效性,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在微查房后3日内再次评价,并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将上述制度与流程作为普通查房的补充形式,自2018年1月开始应用于我科临床实践,每周实施1-2次,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组织方式与查房形式。实施一年后编制问卷调查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微查房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提高22.7%,2018年平均满意度较2017年增长11.6%;责任护士对病史的凝练及汇报能力明显提升,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亦明显提升。 结论 实施护理微查房,促进患者掌握专科疾病知识及满意度的提高;促进责任护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病区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微查房以问题为导向,形式灵活、言简意赅,且耗时相对较短,值得在临床护理查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微查房 临床实践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评价产后出血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即为收录54例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之间于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后出血产妇,随机性的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采用抽签的方式,给予不同组别的患者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27例,所对应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护理、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应用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更少,出血时间更短,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措施的总体满意度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产后出血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后出血 阶段性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开展对比实验来探究优质护理用于肿瘤化疗护理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在医院中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诊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00名,将所有患者平均随机打散,并在告知患者及家属的情况下,所有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将被随机分为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100人。在实验及后续记录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自评分、化疗效果、心理状态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用于肿瘤化疗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中,患者舒适度自评分平均为67分,化疗效果较一般,有41人心理状态极差,在小组总人数中占比41%,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3.2,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中,患者舒适度自评分平均为91分,化疗效果较好,患者心理状态较好,有28人心理状态极差,在小组总人数中占比28%,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4.7。结论:根据两组实验数据显示,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比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自评分高,化疗效果好,患者心理状态更好,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说明优质护理方法用于肿瘤化疗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负担,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肿瘤化疗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干预护理在预防管道穿刺点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接受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组50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包括日常生活自我维护,特殊的临床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干预护理 PICC 静脉注射 穿刺 感染
  • 简介:摘要:目前护理资源匮乏,如何将有限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投入到日益严峻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是目前各类医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202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中明确指出: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临床实践出发,探索如何科学高效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血液疾病临床护理队伍;因此建立完善一套护理岗位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护士在岗位期间的理论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管理等能力的欠缺之处,为实现岗位与能力相匹配提供参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绩效考核的数据化和科学化,为护士的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参考,进一步发挥血液内科护理专业的最大优势和促进血液护理专业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本研究对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质量及评价指标做了初步确定,分别从不同角度的涵盖了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

  • 标签: 血液内科护理 评价体系 岗位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符合国情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来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方式检索多种文献,并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以及临床实践来对指标条目设定,其中的内容确定应结合半结构访谈法,最后再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结果:最终所构建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结构指标、过程指标以及结果指标。结论:有效的构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工具,以此能够从有效的监管和指导中提升神经外科ICU护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ICU护理 评价指标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小组由70名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尚未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70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应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在更广泛的医疗护理服务场所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的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评价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普通门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0例患者,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0)和观察组(n=50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患者在门诊就诊结束后,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调查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研究结束后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另外对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500例患者中,十分满意(91例)和满意(229例)人数共320例,总满意度为64.00%(320/500);出现36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20%。观察组500例患者中,十分满意(160例)和满意(320例)人数共480例,总满意度为96.00%(480/500);出现1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20%。将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普通门诊中,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普通门诊 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