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2001年7、8月间,在我们血液净化室透析的156人次均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四肢震颤、时伴心悸不适等症状,查体:体温37.5~39.5℃,血压正常,双肺呼吸平稳,节律规整,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每分钟100~120次,心律整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给予静脉注射氟美松5~10mg,或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安痛定2ml,20分钟后均获缓解,恢复正常.每次透析均反复发作,透析间期没有发作,因此在排除透析失衡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考虑为透析反应.在更换穿刺针头、透析管路的同时,尤其在改善反渗水储水罐结构后,无一患者发生上述透析反应,透析期间平稳,透析间期舒适、正常.

  • 标签: 透析设备 结构合理性 透析反应 关系研究 血液净化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人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后期恢复的58例高角病患者,将上述患者经过随机组合之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通过头颅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之后ANS-Me、L6-MP、N-Me、U6-PP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具有明显增加,Y-axis、L6-MP指标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治疗前后,患者下颌平面角以及生长方向的结构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磨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拔牙治疗 高角病 颅颌面垂直向结构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5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即保留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使其一时离断,待椎板减压后再行复位缝合的术式。结果51例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平均(8.1±4.6)分,术后平均(24.0±4.7)分,改善率平均83%;随访5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离断的棘突复位后骨愈合率为88%。结论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成形术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基本稳定,功能影响少,费用低,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椎管狭窄 棘突棘韧带复合结构 减压术 椎板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波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眼前节结构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 24例白内障合并(3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记录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数目、抗青光眼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UBM检查中,测量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和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并观察术后滤泡形态。采用偏差分析、秩和Wilcoxon测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t测试进行重复测量.结果31只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分别为(0.620)± 0.39、0.68 ± 0.29、0.64 ± 0.36、0.60 ± 36)和术前(0.19 0)± 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患者,研究时间从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加以回顾,然后进行光镜和化学染色方面的观察,11例行电镜检查。结果 在27例患者里面,其中开胸探查的共25例,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以及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分别有25例和2例,胶样病变2例,所有这些患者经检测均发现存在新型隐球菌(CN)。奥尔辛蓝(AB)检出率为66.7%,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检出率为100%, Grocott 六胺银(GMS)染色隐球菌检出率为100%,黏液卡红(MC)检出率为87.0%

  • 标签: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 病理诊断 超微结构 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而去泛素化酶在这种动态的蛋白质双向修饰调控系统内发挥重要作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specifific protease 7,USP7)作为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中成员最多的USPs(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家族内的一种,可以调控多种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的稳定性,进而在DNA的损伤与修复、表观调遗传的调控、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USP7近年来在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去泛素化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病毒感染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在急诊科患者治疗中应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奇偶数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和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统计并计算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96.2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在急诊科患者抢救时应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应用效果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而去泛素化酶在这种动态的蛋白质双向修饰调控系统内发挥重要作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specifific protease 7,USP7)作为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中成员最多的USPs(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家族内的一种,可以调控多种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的稳定性,进而在DNA的损伤与修复、表观调遗传的调控、免疫反应和病毒感染等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USP7近年来在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去泛素化酶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病毒感染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n=2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00例):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n=10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诊科患者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早期产前超声筛查软指标与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29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统计心脏结构异常检出情况,以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筛查软指标[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与心脏结构异常的关系。结果2296例孕妇均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136例,所占比例为5.92%(136/2296),其中严重畸形96例;孕早期检出心脏结构异常72例,孕中期检出56例,孕晚期检出8例。NT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度为97.65%(2242/2296)、灵敏度为91.18%(124/136)、特异度为98.06%(2118/2160)、阳性预测值为74.70%(124/166)、阴性预测值为99.44%(2118/2130)。NT超声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09,P<0.05)。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检查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准确度为97.56%(2240/2296)、灵敏度为94.12%(128/136)、特异度为97.78%(2112/2160)、阳性预测值为72.73%(128/176)、阴性预测值为99.62%(2112/2120)。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的一致性极好              (Kappa=0.808,P<0.05)。结论孕早期NT超声检查、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检查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结果与随访结果均有极好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孕早期 产前检查 超声筛查软指标 胎儿心脏结构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60例,为进一步观察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该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将选取的两组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的一组患者在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家属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的患者实施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替身、负性情绪的控制及自理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负性情绪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60例,研究患者住院费用的结构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分析观察,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整体费用呈下降趋势;其中化验费用、药品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大 ;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总住院费用有所差异,数据显示:消化道出血、腹水、Child C级、肝性癌变、脑病、住院时间长、手术均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治住院时间有效缩减,且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与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总住院费用有效减少。

  • 标签: 型肝炎肝硬化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60例,为进一步观察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该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将选取的两组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的一组患者在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家属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的患者实施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替身、负性情绪的控制及自理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负性情绪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两组方法对比的方式分析急诊科患者应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后的抢救效率以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全年作为研究时间段,筛选在我院治疗的急诊科患者共计69例,采用电脑随机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 抢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 标签: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城市发展 影响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结构改变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作以评价。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为老年性骨量减少的32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确诊为骨质疏松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联用CT直接扫描所获横断图与MPR图像诊断骨质疏松效果优于X线CR平片(P<0.05)。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结合MPR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实现对早期骨质疏松及时发现的我同时,准确获悉骨骼大体结构改变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老年性骨质疏松 腰椎骨质结构改变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OtsukaLong—EvansTokushimaFatty)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基板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图像分析仪及形态计量学方法计算OLETF及对照的LETO(Long—EvansTokushimaOtsuka)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基板的超微结构及厚度。结果与LETO组大鼠相比,OLETF组大鼠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板与I型肺泡上皮细胞基板融合部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基板均增厚(分别为110.6±14.14US.57.3±11.08和116.4±10.22vs.71.89±7.68,P〈0.01)。结论OLETF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基板增厚,提示可能与糖尿病高血糖环境引起毛细血管基板成分发生改变有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超微结构 形态计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规律性在线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hemodialysis,MHD)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维护作用和机理。方法按一定的纳入标准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53例,随机分为单纯透析组(HD组)和透析+透析滤过组(HD+HDF组),于治疗前及6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LVDd、LVVd、E/A、EF和LVMI);在以上两时间点进行体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分别检测患者基础状态指标(MAP、Hb、BMI、SCr)和透析相关慢性损害指标(CRP、IL-1a、a2-MG、PTH)。结果入选时两组患者在基础状态指标、透析相关慢性损害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经不同治疗模式治疗6个月后,HD组在基础状态指标方面变化不明显,但在CRP、IL-1a、a2-MG、PTH等指标上有轻度升高;HD+HDF组患者在基础指标的血压和血红蛋白上和透析相关慢性损害指标上较前均有好转;治疗6个月后,HD组和HD+HDF组在E/A、EF、LVMI等心功能指标上均有所减退,但HD+HDF组较HD组的减退幅度明显较小。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HD+HDF模式更有助于减轻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 标签: 透析滤过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对PDR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PDR患者资料,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N1波、P1波5环的潜伏期、振幅密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研究组P1波5环振幅密度与N1波5环潜伏期均比对照组低,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63.84±27.35)μm显著低于对照组(137.65±18.54)μm(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应用于PDR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视网膜传导功能与感光,从而达到改善视力的目的。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区 结构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