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同步护理对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改善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式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QLQ-C30各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P<0.05)。结论医护同步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膀胱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满意度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护同步护理 膀胱肿瘤术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护同步护理对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改善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 2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式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QLQ-C30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 QLQ-C30各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SAS及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4.92, P<0.05)。结论:医护同步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满意度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护同步护理 胃肠肿瘤术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在保山安利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2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放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满意度、远期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临床指标存在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5(95%)、治疗满意度98(98%)、5年生存率72(72%)都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69(69%)、治疗满意度75(75%)、5年生存率31(3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10%)、局部发生率15(15%)、远端转移率13(13%)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局部发生率39(39%)、远端转移率30(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同步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生率以及远端转移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晚期 宫颈癌 放射化疗 同步放化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冠修复对牙隐裂的远期效果。方法:于2021.3-2023.6期间收集就诊于本院的牙隐裂患者,依照双盲法将78例试验样本分成甲组(n/39)和乙组(n/39)。治疗方法的选择上,甲组先根管治疗,再修复治疗,乙组则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同步进行,组间展开临场疗效的评比。结果: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vs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同步实施冠修复对切实提高牙隐裂的临床疗效,保证理想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修复 根管治疗 牙隐裂
  • 简介:目的基于近似熵与相对功率谱对微波辐射后猕猴脑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应用近似熵衡量微波辐射对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雄性猕猴15只,根据平均功率密度不同,随机分为假辐射组、2mW/cm2、5mW/cm2、7mW/cm2、11mW/cm2微波辐射组,采用BIOPAC公司生产的MP-150多导生理记录及分析系统,分别于辐射前及辐射后即刻、1d、3d、7d、14d和30d,对猕猴脑电图(EEG)近似熵和δ、β频段相对功率谱进行检测。结果(1)7mW/cm2组近似熵于辐射后即刻明显下降,11mW/cm2组近似熵于辐射后即刻、1d和3d明显下降。(2)7mW/cm2组于辐射后即刻,δ频段相对功率谱显著升高,β频段相对功率谱明显下降;11mW/cm2组于辐射后即刻、1d和3d,δ频段相对功率谱显著升高,而β频段相对功率谱则明显下降。(3)2mW/cm2和5mW/cm2组近似熵与相对功率谱于辐射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7mW/cm2和11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脑电生理功能损伤,且与辐射剂量相关;(2)近似熵可客观反映微波辐射对脑功能的损伤,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测,可望成为一个新的评价微波对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 标签: 近似熵 微波 脑电图 相对功率谱 猕猴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剂量软件分析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头颅扫描及辐射剂量,分析比较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扫描剂量差异,评估辐射风险。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CT受检者照射剂量检测软件,回顾性随机调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4月1日进行过CT扫描的211例未成年患者及234例成年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统计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扫描剂量,比较分析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扫描剂量差异。结果头颅(占比30.81%)及胸部(占比21.79%)是未成年人主要进行的CT扫描部位。与其他扫描部位相比,未成年人除头颅中位DLP(DLP=624.87mGycm)低于成年人(DLP=854.9mGycm)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1,P=0.00),其他部位均没有显著差异。讨论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剂量水平与成人没有太多差异,未成年人的辐射风险需引起重视。

  • 标签: CT 未成年人,辐射剂量
  • 简介: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电离辐射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定位、诊断、微创手术的开展与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医用电离辐射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的潜在危险愈来愈受到重视。手术过程中应提高手术相关人员对电离辐射的防护意识,对操作医护人员及受术者实施正当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现将本人手术过程中使用C臂X线机的防护体会总结如下:1手术室的电离辐射的防护现状我科使用C型臂X线机(单球管型C臂机)主要用于骨科手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医护人员认为术中操作繁琐、为了缩短C型臂X线机使用时间,重自身防护轻他人防护。曝光时间长、曝光次数多,不注意或不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现象。另外,病人和护士以及其他人员要求防护的意识较弱,形成了电离辐射防护的薄弱现状。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的特性-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照射机体后,可使活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障碍,甚至细胞被破坏,而所受损害的程度与电离辐射的量成正比。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重要的细胞应答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诱发癌变[1]。长期低剂量照射后,外周血液细胞最明显的改变是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损伤导致孕育畸胎、流产和宫外孕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人...

  • 标签: 中使用 使用型 型臂
  • 简介: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对γ射线辐射引起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提前给予二氢杨梅素,1h后以8Gy辐射强度的γ射线照射10min。24h后MTT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试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二氢杨梅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γ射线辐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及Bcl2和Bax的比值,从而保护神经元。结论二氢杨梅素对γ射线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辐射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患者冠脉CTA不同扫描方式(自由呼吸状态与屏气)的辐射剂量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52例。探究组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在屏气后进行扫描。在扫描期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CT平均值、噪声、心率、SNR、CNR。选择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解析评价,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心率大于等于75次/min老年患者在屏气后部分患者出现辐射剂量升高,心率小于75次/min老年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和屏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探究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自由呼吸状态进行扫描可以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老年 冠状动脉 自由呼吸 计算机体层 辐射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辐射对照组(R)、抗辐灵1g/(kg/d)组(S)、2g/(kg/d)组(M)及4g/(kg/d)组(L)。抗辐灵药物组每日1次灌胃给予抗辐灵溶液,连续给药14d,给药后7d采用30mW/cm2微波辐射大鼠1次,辐射时间为10min。于给药7d(辐射后6h)、停药后6h(辐射后7d)、停药后7d(辐射后14d)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给药7d(辐射后6h),R组血清中AST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轻度水肿;与R组相比,S、M及L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活性、心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均未见明显差异。(2)停药后6h(辐射后7d),R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排列,线粒体肿胀,形态异常,血管内皮细胞胞饮小泡增加;S组上述指标与R组相似;M与L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活性与R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清晰,血管内皮细胞胞饮小泡明显减少。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心肌酶异常和组织结构损伤;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g/(kg/d)抗辐灵可能为防治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的有效剂量。

  • 标签: 抗辐灵 微波 大鼠 心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30和100mW/cm^2的微波辐射96只二级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d、3d、7d和14d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技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在辐射后大鼠血-气屏障(blood—airbarrier)改变中的作用。结果(1)大鼠肺组织中VEGF表达变化:假辐射组VEGF见于血管内皮细胞浆,呈弱阳性表达。30、100mW/cm^2组微波辐射后6h~7d,VEGF于血管内皮细胞浆呈阳性表达,6h即见增加,1d达高峰,3、7d也呈阳性表达,14d恢复至正常。图象分析结果显示,6h~7d与假辐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上述改变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2)大鼠肺组织中AQP5表达改变:AQP5在假辐射组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呈阳性分布,上述三组在辐射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膜AQP5的表达均减弱,其中100mW/cm^2组减弱最明显,1d呈弱阳性,3d见恢复,7d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10-100mW/cm^2的微波辐射可使VEGF表达增加,AQP5表达减少,并且有时效性和量效性关系,二者可能参与了微波辐射致血.气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微波 大鼠 VEGF AQP5
  • 简介:目的研究S波段高功率微波(HPM)辐照后大鼠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2~50mW/cm^2的S波段HPM模拟源辐照180只Wistar雄性大鼠,应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和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心率、血压、血清离子浓度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变化并观察心脏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HPM辐照后大鼠肛温升高不明显;10mW/cm^2以上HPM辐射后大鼠心率呈先加快后减慢的双相改变、血压于照后6h和3d呈升高的双峰趋势;血清离子平衡失调及AST浓度升高;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颗粒变性甚至肌浆凝聚,窦房结P细胞坏死,蒲肯野纤维溶解。上述改变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一定功率密度的HPM辐射可造成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此效应属于非热效应。且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

  • 标签: 高功率微波 大鼠 心脏 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强度和时间电磁辐射作用下小鼠迷宫结果的差异分析。 方法 将 80 只小鼠随机分为不同场强照射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 自主活动测试 和 穿越平台速度的差异 。 结果 一般行为观察, 与对照组小鼠对比,经过中频交变磁场照射过的各组小鼠活跃度减低,个别小鼠有死亡 。 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测试,其运动路程、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长期的磁场照射可能会给动物,甚至人类造成一些影响。

  • 标签: 电磁辐射 小鼠迷宫
  • 简介:目的:考察60Co辐射灭菌对恶丙嗪分散片制剂的影响。方法:对3批恶丙嗪片进行8kGy辐射灭菌,考察辐射前后样品的性状,崩解时间,含量和降解产物变化以及灭菌效果,并对辐射后样品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经8kGy辐照后的恶,丙嗪分散片各项质量指标不变,灭菌效果可靠彻底,初步推测有效期为2年,结论:恶丙嗪分散片应用60Co辐射灭菌是可行的,西药制剂应用60Co辐射灭菌值得研究推广。

  • 标签: 恶丙嗪分散片 制剂 60Co辐射灭菌 工艺 抗炎药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模态技术对降低肥胖患者冠脉CTA辐射剂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72例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为多模态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辐射剂量,主动脉、冠状动脉根部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两组ED分别为(1.44±0.45)mSv、(5.46±1.34)mSv;两组CTDvol、DLP、E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噪声、SNR、CNR优于多模态组(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8±0.68)分、(4.40±0.69)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技术对降低肥胖患者冠脉CTA辐射剂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肥胖病人冠脉CTA辐射剂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模态技术 肥胖 冠脉CTA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和新辅组化疗合并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EP方案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有效的70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划分同步放化疗组和手术组.同步放化疗组接着间隔3周同步放化疗2个周期,每周放疗5次,化疗方案为TC方案,放疗为三位适形放疗DT53~75Gy/26~36f(中位DT63Gy),放疗后延续先前TC方案2周期.手术组诱导化疗3周期后行根治性肺癌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4.29%,总有效率为77.14%,手术组完全缓解率为34.29%,总有效率为82.86%,无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疗组部分缓解率为62.86%,手术组部分缓解率为28.57%,有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29%有统计学差异.同步放化疗组一年生存率为42.86%,手术组一年生存率为34.29%,同步放化疗组稍高于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和新辅组化疗合并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能够避免手术带来的二次伤害及应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可靠有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行.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74-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