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减压伴硬膜外层切开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ACM-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枕骨大孔减压伴硬膜外层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枕骨大孔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260,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ACM-SM患者采用枕骨大孔减压伴硬膜外层切开术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枕骨大孔减压术 硬膜外层切开术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诊断时,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0例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检查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0%、100%、95.0%。结论应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检查脑动静脉畸形的检查效果好,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该检查的缺点在于不能显示供血动脉的细小分支。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 脑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在小儿泌尿外科的临床中,常会遇到下列棘手问题:对经体检、B超、CT、MRI等检查都未发现睾丸的双侧隐睾患儿是否需手术探查以与无睾的鉴别;对外阴模棱两可的两性畸形患儿是否需手术探查以明确何种性腺的存在;如睾丸存在,应如何检测此类儿童的睾丸功能等.随着医学发展,血清苗勒抑制物(Müllerianinhibitingsubstance,MIS)浓度测定将成为一项新型的诊断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 标签: 血清苗勒抑制物 浓度测定 隐睾症 两性畸形 小儿 睾酮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经皮间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采用经皮间孔镜术,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与传统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经皮间孔镜技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手术时间,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2010年1月-2018年5月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观察组开展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体成形术,对照组行单侧入路骨水泥经皮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手术的时间、注入骨水泥总量;手术前后患者伤高度、胸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单侧组,P<0.05;观察组手术的时间长于单侧组,注入骨水泥总量稍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伤高度、胸腰椎功能相近,P>0.05;手术后双侧组伤高度、腰椎功能优于单侧组,P<0.05。结论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体成形术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更好恢复体高度和改善体功能。

  • 标签: 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压缩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间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参照组应用全板减压法进行操作。观察组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间植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78%高于参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参照组的91.11%(P<0.05)。结论针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间植骨进行治疗,不仅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确保整体治疗效果,还可获得患者治疗满意度,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间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县级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伤前高压缩比、Cobb角。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的数据对比为97.14%、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前高压缩比、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前高压缩比、Cobb角实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经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能促使患者脊柱及早获得恢复,值得在脊柱骨折中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单纯内固定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显微镜下后路腰椎键盘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经皮间孔镜下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脊柱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后路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为5.00%(1/20);所有患者术后伤高度、脊柱Cobb角恢复及脊柱Cobb角恢复均较理想;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应用后路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 胸腰椎爆裂骨折 截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降低其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间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间植骨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老年腰椎滑脱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体后凸成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补充钙盐与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配合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行与应用。

  • 标签: 不同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间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属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照组27例,接受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经皮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7.48±0.05毫米)更短,术中出血量(20.26±3.25mL)更少,术后一天、三天的疼痛评分(3.51±1.08分、1.31±0.54分)更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11.25±1.28、5.36±1.05)更小(p<0.05)。结论经皮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观。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孔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快速 康复外科 (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的 腰椎 间融合内固定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 rbody Fusion, TLIF)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研究 。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 年 5月 1日到 2019年 5月 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100例,均为 TLIF手术患者 ,按照1:1比例进行均匀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 TLIF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 ERAS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经不同护理方案,观察组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0%( 8/50)明显高于观察组 2.0%( 1/50),差异显著, P< 0.05。 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针对接受TLIF手术的患者采用 ERAS理念可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ERAS TLIF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全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半板切除术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采用全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经皮间孔镜技术组(n=20)和单纯板开窗术组(n=2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Lehmann评分、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皮间孔镜技术组患者的优良率90.0%(18/20)显著高于单纯板开窗术组65.0%(13/20)(P<0.05),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Lehmann评分显著高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5.0%(1/20)、0均显著低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20.0%(4/20)、15.0%(3/20)(P<0.05)。结论经皮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单纯锥板开窗术显著。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入本院进行经皮体成形术治疗的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以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6例,两组患者均应用一般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增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针对性康复护理效果较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共84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通过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柱后突Cobb’s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脊柱后突Cobb’s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腰椎骨折术中采取后正中入路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后正中入路;后者实施旁肌间隙入路。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功能障碍与疼痛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旁肌间隙入路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不仅能增强手术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