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0例脑梗塞同向偏盲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认为在急性脑血管病变、脑梗塞引起的同向偏盲患者,VEP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辅助检查。

  • 标签: 脑梗塞 同向偏盲 视觉诱发电位(VEP)
  • 简介:盐酸苯海拉明为常用的抗过敏药,外用治疗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目前,盐酸苯海拉明霜已成为皮肤科常用制剂之一。但尚无检验标准。笔者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中和法和非水滴定法测定,由于中和法受酸值影响,而非水滴定法较繁琐费时,故用电位滴定法测其含量,结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盐酸苯海拉明 电位滴 非水滴定法 银量法 中和法 中国药典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年酒精依赖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研究,为青年酒精依赖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提供客观的指标.方法酒精依赖者40人,年龄29~39岁,平均(37.52±5.12)岁.对照组40人,年龄29~39岁,平均(3712±5.02)岁.采用丹麦生产的KeypointEMG/EP型诱发电位仪,分别对其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记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青年酒精依赖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波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差异具有显著.饮酒时间大于15年组较小于15年组病人的潜伏期延长.结论本组青年酒精依赖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表明,长期酒精摄入对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并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越显著.

  • 标签: 青年 酒精依赖者 视觉诱发电位 研究
  • 简介:摘要脑电图是用现代电子放大技术,以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给受试者一个适当的短音听觉刺激,可以在刺激之后的10毫秒之内诱发出经听神经、脑干、到皮层听觉中枢的一系列神经反应电位。二者均是对大脑和脑干功能状态的体现。通过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及早发现患儿脑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损伤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入选671例室性早搏患者,分别行心室晚电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n=63)和阴性组(n=608)。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实际基础疾病用药。此外,再根据患者早搏症状严重程度选择美托洛尔,如早搏症状较轻则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有患者随访一年,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房颤、室颤、室速、室扑、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引起的住院)。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间患者的基础疾病存在明显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8%,阴性组为0,差异很明显,有P<0.05。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的室性早搏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阴性患者,心血管风险较低,故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室性早搏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心室晚电位 冠心病 房颤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VL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泰安市医疗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XG-7000VLP记录仪,x、y、z正交心电图双极导联,检测心肌梗死(MI)后3小时至1年不等患者的心室晚电位.结果:80例MI患者中VLP阳性29例,阴性30例.AMI44例中VLP阳性者15例(34.1%),陈旧心肌梗死(OMI)36例中阳性14例(38.8%),前壁MI28例中阳性5例(17.8%),下壁MI47例中阳性24例(51.0%).结论:相比较而言,以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高.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 CA-ECG 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简介:脑诱发电位是相对脑自发电位(EEG)而言。诱发电位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感受),给予适宜刺激,在该传导系统(包括中枢和周围)的相应部位,可检出的与刺激有锁时关系的电反应。因此,各种诱发电位有其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因此,诱发电位的提取目前主要依赖于平均迭加技

  • 标签: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解剖生理 痛觉诱发电位 腰髓电位 远场电位 正中神经
  • 简介:长期以来,老年人进行加重的脑功能减退往往被认为是动脉硬化产生慢性脑缺氧的结果。但不少学者发现痴呆病人与非痴呆病人的病理改变中血管损害程度并无不同,早老痴呆患者脑实质变性与血管疾病之间并无关系。Hachin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ultiple—infarctdemen-tia,MID)这一概念,并认为脑血管病造成的痴呆源于多次发作脑梗塞造成的累积脑组织破坏,多合并有高血压。目前一致认为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P3潜伏期 痴呆患者 血管性痴呆 非痴呆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心室晚电位(VLP)情况。方法:对108例ACS行VLP检测。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30.00%,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18.18%,不稳定心绞痛患者VLP阳性率8.57%,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冠脉病变的加重,VLP的阳性率增加。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晚电位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诱发电位评估昏迷患者的价值。方法对39例昏迷患者在24h内进行BAEP、SEP检测及GCS评分,病后3月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结果诱发电位的预后准确率高于GCS评分的预后准确率。结论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判断价值,且早期预后准确率高于GCS评分。

  • 标签: 诱发电位 GCS评分 昏迷 预后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对视神经挫伤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近两年临床诊断为视神经挫伤的患者60例(72眼)进行VEP检查。结果:P-VEP正常30眼;P100波潜伏时延迟22眼;P-VEP无波,F-VEP振幅降低12眼;P—VEP、F-VEP均无波8眼。结论:VEP检查是视神经挫伤的客观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视神经挫伤 临床诊断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TCeMEPs)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60例,Cobb角60°~100°,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开始即微量泵注Dex负荷量1 μg·kg-1·h-1,持续10 min后减至0.4 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2 h停止;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Dex负荷剂量结束时(T1)、Dex泵注30 min时(T2)、Dex泵注60 min时(T3)、Dex泵注90 min时(T4)的MAP、心率、SpO2,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术中SEPs、TCeMEPs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出血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延长,Ramsay镇静评分提高(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A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MAP、心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SEPs和TCeMEPs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时对SEPs和TCeMEPs无影响,可降低MAP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术者操作,还可减慢心率维持循环稳定,同时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脊柱侧弯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矫治骨111类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111类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治疗骨111类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111类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为提高对婴儿健康监护的质量,本研究提出在育婴箱中增加婴儿哭声识别功能,该系统主要以TI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TMS320DM643和多媒体音频编解码芯片TLC320AIC23B为硬件核心,设计一套实时的婴儿哭声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拾音采集婴儿哭声,音频解码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发送给DSP芯片,DSP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用优化的自相关函数算法提取特征参数-线性预测系数(LPC),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TW)识别算法,实现对婴儿的哭声准确识别,并经串口向上位机发送识别结果。该系统在实际测试后表明,婴儿啼哭状态识别准确率可达97.1%,在婴儿护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儿护理 哭声识别 数字信号处理器 线性预测系数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数字化个性矫治设计在正畸临床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治的口腔正畸患者30例,行3D数字化个性矫治设计干预,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与传统矫治、治疗方法相比之下的优势与不足。结果:治疗前患者SNA为(82.76±2.35)、SNB(77.58±3.05)、U6S-RL为(20.87±1.29)、U6ARL为(23.74±1.49),治疗后SNA(78.54±2.30),SNB(79.81±2.16)、U6S-RL为(25.39±1.43)、U6ARL为(25.69±1.28),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67%。结论:借助3D数字化技术进行个性矫治设计能够进一步满足正畸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给予个性化的矫治设计,简化正畸流程,促进正畸治疗向生物力学改建,提升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 标签: 3D数字化个性矫治器 设计 正畸 临床 初步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EK材料在数字化设计制作儿童间隙保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间隙保持治疗的儿童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材料传统方法制作间隙保持,观察组使用PEEK材料切割/打印数字化间隙保持。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安全和舒适,发现PEEK材料切割/打印数字化间隙保持在以上三方面均优于传统材料传统方法制作间隙保持。结论:PEEK材料在数字化设计制作儿童间隙保持中具有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PEEK材料 间隙保持器 儿童 临床应用 数字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非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43例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