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传统棉球擦洗和刷牙对口腔护理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接收的40例口腔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棉球擦洗护理,而研究组实施刷牙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刷牙棒 传统棉球擦洗 口腔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钉与AF内固定失败比较,探讨基层医院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选择内固定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170例胸腰段骨折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钉系统61例,AF内固定系统109例。其中钉系统内固定失败2例,AF内固定系统失败15例。结果AF内固定系统与钉系统在内固定失败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内固定系统在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上有优势,但在内固定失败尤其是断钉更易出现。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 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LightWand)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30例。常规静脉快速诱导肌松后,将气管导管套在光上塑型后,经舌正中位置插入口腔,当导管前端到达咽喉部后,注意观察患者颈部的光斑,并酌情调节,当光斑的最亮点位于环甲膜时,则表明气管导管的前端已对准或进入声门。此时,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拔出光,固定气管导管。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部插管成功,其中一次插管成功率90%,插管时间最长2min,最短20s,插管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光引导下气管插管可为困难气道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插管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困难气道插管患者。此方法简单易学,成功率高,经济实用,对局部组织损伤小,适合各级医院麻醉人员使用。

  • 标签: 光棒 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直径为1.5mm或2mm的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游离并保护好尺神经,肱三头肌舌形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开复位后2~3枚可吸收交叉固定,术中C臂x线机透视,并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拆石膏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1~2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5例得到全部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4~28个月),术后x线片示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骨化性肌炎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发生肘内翻畸形1例;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2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PDLLA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理想,不影响骨骺发育,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内固定。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陶瓷+自体血小板凝胶(PRP)微创保髋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2例接受陶瓷+PRP微创保髋技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2例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被临床诊断为2期至3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十分明显的手术适应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的疼痛感有了较大幅度的减轻,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论:临床上在实际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通过应用陶瓷+PRP微创保髋技术,不仅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治疗方法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 标签: 陶瓷棒 自体血小板凝胶(PRP) 微创 保髋技术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质的检验从过去的人工采样-制样-存样,到现在实现了燃料智能化(全自动采样-制样-存样等环节),实现了人样隔离,减少了人为因素;运行过程中信息自动生成自动保存,查找方面,本文阐述了燃料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可以做到数据的准确安全和可追溯。

  • 标签: 火电厂燃料管理
  • 简介:摘要图像引导放疗应用于临床以来,锥形CT (CBCT)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图像引导设备。然而,CBCT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患者摆位误差经CBCT校正前后均存在一定误差、CBCT难以校正肿瘤动态变化误差、患者靶区外放边界能否减小受CBCT应用频率影响、CBCT摄像条件还缺乏一定灵活性、CBCT实用性受到临床价值和应用成本影响等。只有充分认识CBCT应用中的问题,才能更加合理和科学地使用CBCT。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锥形束 肿瘤/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硬化性神经膜瘤是软组织神经膜瘤的罕见亚型,患者为40岁女性,镜下示一卵圆形境界清楚结节,肿瘤以间质成分为主,肿瘤细胞密度低,局灶可见较密集的上皮样细胞聚集,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梁状或单行列兵样等形式排列在显著硬化、玻变的胶原纤维之间;细胞胞质淡染,核小居中,未见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laudin-1、GLUT1阳性,CD34、SOX10、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约2%。该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熟悉其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EMA等阳性表达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作者: 巫小龙樊锐太(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对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病患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常规组病患使用电子射野的影像仪图像进行引导分析,而实验组病患则使用锥形束CT图像进行引导分析。对两组病患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以及头脚的摆位的偏差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病患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以及头脚摆位的误差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的摆位误差;而实验组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使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对胸部放射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头脚以及左右前后摆位的误差,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其安全性比较高并且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体华勒氏变性磁共振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经影像与临床确诊锥体华勒氏变性患者37例,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磁共振图像。结果37例锥体华勒氏变性患者中,原发病变脑梗塞26例,其中大面积梗塞9例;脑出血8例;脑外伤术后3例。大脑脚或(和)脑桥基底部出现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22例。桥脑及大脑脚均萎缩17例,仅大脑脚萎缩16例,仅桥脑萎缩而大脑脚无萎缩2例,大脑脚及脑桥无萎缩2例。结论总结锥体华勒氏变性病例基础、检查方法及磁共振表现,可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 标签: 锥体束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进行锥形CT和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锥形CT组和螺旋CT组。比较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结果锥形CT组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结论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锥形CT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锥形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中选择7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均实施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则均实施锥形CT检查,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临床诊断工作中应用锥形CT可有效提高牙体牙髓病的诊断准确率,且该种检验方法可评价根管治疗效果,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牙体牙髓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脊髓切断术对三叉神经的疗效。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三叉神经脊髓切断术治疗。结论三叉神经脊髓切断术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三叉神经 脊髓束切断术
  • 简介:摘要左支起搏(LBBP)相对于希氏起搏(HBP)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参数稳定等优点。本例LBBP在术中观察到损伤电流变化证实了术后低阈值,并于术中及术后均可判断为选择性起搏。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左束支起搏 损伤电流 起搏阈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胫摩擦综合征的MR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2014年6月我院诊断为髂胫综合征的20例患者的膝关节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MR表现特征。结果髂胫综合征的MRI表现主要特征有1.髂胫深部及表面的异常信号。2.股骨外侧髁近侧、远侧、侧方的界限不清的异常信号。3.股骨外侧髁与髂胫间的局限性积液。4.股骨外侧髁水平髂胫的部分增厚。4.关节腔积液。结论髂胫综合征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该病的较好的诊断检查方法。

  • 标签: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MR表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左支区域起搏术后室间隔穿孔的影像学与电学特征,探讨规避室间隔穿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的患者40例,术中使用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行左支区域起搏。术后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有无室间隔穿孔,分为穿孔组(7例)及非穿孔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心室导线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功能等指标。结果穿孔组与非穿孔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导线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孔组的导线阻抗趋向低于非穿孔组[(707.000±170.321)Ω对(822.727±225.071)Ω,P=0.208],穿孔组的导线阈值略高于非穿孔组[(0.843±0.310)mV对(0.797±0.303)mV,P=0.7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感知、阈值、阻抗等参数不足以判定是否发生室间隔穿孔,需寻找更有效方法以协助判断,提高左支区域起搏导线植入的安全性。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左束支起搏 室间隔穿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8例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锥形CT、螺旋CT予以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CT扫描结果。结果锥形CT对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出高于螺旋CT(P<0.05),并能清晰显示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论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疾病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完全性左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CLBBB的40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急查心肌酶检出10例AMI者,1例为尸检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将余下29例单纯性CLBBB患者的心电图与CLBBB合并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LBBB合并AMI的ECG特征性改变。结果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