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许多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吸毒成瘾。对社会、家庭、自身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就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海洛因成瘾 我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LFF)法分析戒断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与健康人全脑活动强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平塘强制戒毒所的戒断MA成瘾男性患者29‌例和同期招募的健康男性对照31‌名。记录所有戒断MA成瘾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初次使用MA年龄、使用MA月数、每个月MA用量、最后1‌年频率、最后1‌个月频率、目前戒毒月数、戒毒次数、吸毒时渴求自评分数、吸烟史(是否吸烟和吸烟年限)、饮酒史(是否饮酒和饮酒年限)。采集静息态功能MRI数据,使用DPABI软件包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计算2组受试者全脑每个体素的ALFF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与Alphasim多重比较校正,体素水平上P<0.01且体素个数>71的核团被认为是具有显著组间差异的脑区,对应校正后的P<0.05,并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上提取ALFF均值。将是否吸烟和饮酒作为协变量,计算差异显著脑区的ALFF均值与MA使用以及戒断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戒断MA成瘾组左侧额中回的ALFF值显著降低(t=-4.707),右侧额下回的ALFF值显著升高(t=4.44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戒断MA成瘾组患者右侧额下回的ALFF值与最后1‌个月MA使用频率及每个月MA的使用量均呈负相关(r=-0.396,P=0.034;r=-0.429,P=0.020)。结论戒断MA成瘾患者的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异常主要表现在与认知、执行、情绪等有关的前额叶,且MA使用越多对应脑区损伤或改变越大。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摇头丸依赖者成瘾动机分析、心理状况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对自愿住院戒毒的120例摇头丸依赖者进行吸毒动机、人格特征和症状分布的调查。结果摇头丸依赖者多以闲暇无聊时好奇和受诱惑而吸毒;性格外倾、情绪不稳、自控力差和责任感差;成瘾后SCL-90示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和偏执表现较严重。结论护理上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创建良好的支持体系。

  • 标签: 摇头丸依赖 戒断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毒品成瘾问题在中国日益严重化,吸毒人员低龄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戒毒需要戒断的不只是生理性依赖,更是“心瘾”。认知手段是干预毒品成瘾、帮助吸毒人员摆脱“心瘾”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内观疗法、内隐认知干预等。然而,很多认知疗法都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与中国人人文化传统和认知结构更加匹配的操作模式,未来的实证研究应该关注本土文化的作用。

  • 标签: 物质依赖 毒品成瘾 认知改变
  • 简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大街小巷、地铁公交上满眼尽是'低头族',他们沉浸在微信的世界里忘乎所以。几乎是一夜之间,微信朋友圈成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方式,而且,在生活中,如果你不知道微信、不会玩微信就必然会让朋友们觉得你落伍了。但是微信风靡的背后有哪些心理动态呢?请看下文。

  • 标签: 朋友圈 请看 心理动态 水莲花 道微 光鲜亮丽
  • 简介:摘要概述深部脑刺激技术在医学中的运用机制,列举深部脑刺激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成瘾的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实例,阐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讨论推广此技术应用于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成瘾的前景及困境。

  • 标签: 深部脑刺激法 物质相关性障碍 伏隔核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成瘾行为的发展过程对甲基苯丙胺使用者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不同阶段使用者的特点,为制订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所1周内完成临床诊断、访谈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按成瘾行为的阶段特征进行区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rett冲动量表(Barre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CogState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成瘾行为发展相关的因素。结果(1)强迫性用药组在累计使用时长[24(8,48)月,12(4,24)月,22(10,36)月]、用药剂量[(6.6±3.8)片,(2.8±1.4)片,(4.5±3.4)片]、渴求感评分[1.0(0,5.0)分,0(0,1.0)分,1.0(0,3.0)分]都高于其它两组(P<0.05),且有更多既往使用海洛因的经历[20.4%,9.8%,14.8%,P<0.05];规律性用药组则较其它两组有更多的戒毒次数[1(1,3)次,1(0,1)次,1(1,2)次,P<0.05]。强迫性用药组Barrett冲动量表总评分[(42.8±13.3)分,(34.5±13.6)分,(36.1±14.9)分]及各维度的评分[行动冲动:(37.5±15.8)分,(27.8±13.4)分,(29.2±17.8)分;认知冲动:(43.2±18.0)分,(39.4±17.0)分,(37.2±18.1)分;非计划冲动:(47.2±19.8)分,(38.8±18.7)分,(40.7±20.8)分]都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在认知评估中强迫性用药组ISL和SEC两个模块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16.50±4.87)分,(19.30±4.78)分,(18.33±4.91)分;(0.76±0.21)分,(0.89±0.22)分,(0.81±0.21)分;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长(β=0.022,OR=1.022,95%CI:1.003~1.042)、用药剂量(β=0.625,OR=1.869,95%CI:1.196~2.921)、渴求感(β=0.194,OR=1.214,95%CI:1.002~1.215)、Barrett总分(β=0.036,OR=1.037,95%CI:1.013~1.061)、非计划冲动评分(β=0.040,OR=1.041,95%CI:1.004~1.038)、行动冲动(β=0.033,OR=1.214, 95%CI:1.001~1.068)对成瘾的阶段性分组有影响。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在物质使用、冲动性高低、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成瘾行为的发展与物质使用的时间、剂量相关,也与使用者的人格冲动性相关,且发展到强迫性用药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其它两个阶段的受损明显。要动态识别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阻断成瘾的进程,以达到减少伤害的目标。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成瘾行为 冲动性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14基因启动子(-159C/T、-260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海洛因成瘾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0例患者及139例正常对照组CD14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水平。结果海洛因成瘾者组血清CD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D14水平可能与海洛因成瘾有相关性。

  • 标签: 海洛因成瘾者 CD14
  • 简介:一、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septi,NAc)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功能研究1.NAc的解剖定位:NAc亦称伏核.是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的重要核团,属于前脑边缘核团.其前后径约10mm,左有径约15mm,上下径约5mm.其位于纹状体腹侧,底部与腹侧苍白球(ventralpallidum,VP)相毗邻,是边缘系统连接纹状体、锥体外系运动的接门。

  • 标签: 伏隔核 阿片 药物成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职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选取内蒙古某一高职院校的学生42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UCLA孤独量表(UCLA)进行测试。结果高职生孤独感在不同性别、学科分类、生源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二学生孤独感高于大一和大三(P<0.05);高职生性别、新老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主效应均不显著,而专业的主效应显著(F=3.86,P<0.05);不同生源地学生在手机成瘾倾向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理科高职生在MPATS的总分及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慰的因子分均高于文科生。结论高职生个人基本特征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理科生手机依赖倾向相对高,孤独感能预测手机依赖倾向。

  • 标签: 手机成瘾倾向 孤独感 高职生
  • 简介:目的:用BALB/C小鼠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吗啡成瘾戒断小鼠对其周围的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吗啡成瘾戒断小鼠与正常小鼠同笼饲养,然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正常小鼠海马中PKCa、GABA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水迷宫实验证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P〈0.05),海马中PKCa和DABA的表达都明显升高(P〈0.05)。

  • 标签: 吗啡成瘾 戒断 水迷宫实验 PKCa GABA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片酊递减给药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56例患者均为医院戒毒的患者,以上所选患者均采用阿片酊递减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并联合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戒毒效果明显,22例患者戒毒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将阿片酊递减给药方式应用于海洛因成瘾患者治疗和护理之中,可帮助患者及早戒毒,恢复健康。

  • 标签: 海洛因成瘾者 阿片酊 护理
  • 简介:摘要:性成瘾症是指患者出现强烈、被迫、连续、周期的性冲动行为,笔者研究团队从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身上发现性成瘾行为线索,对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出现性冷感体征发现,调整性成瘾症患者体内神经调质激素的变化,尝试使用泌乳激素疗法能否有效降低性欲唤起?使用氯丙嗪、左旋多巴、溴隐亭等两组对比观察泌乳素、性欲唤起的相关性变化发现,氯丙嗪能有效遏制性成瘾症患者性欲唤起。

  • 标签: 性成瘾 泌乳激素 氯丙嗪试验 高泌乳素血症 空孕催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在2023年3月—2023年12月之间共筛选500名大学生参与此次研究,所有学生均接受了与心理健康状态相关的调查问卷,按照手机是否成瘾分成两个小组,依据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相比,强迫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评分手机未成瘾组评分均低于成瘾组(P<0.05)。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考察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

  • 标签: 大学生 手机成瘾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成瘾、抑郁和自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建某两所高中707名学生,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问卷(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dolescents self-harm scale,ASHS)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并用Mplus 8.3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及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高中生自伤的发生率为33.38%,手机成瘾得分为(106.01±27.18)分,抑郁得分为5.00(1.00,9.00)分,自伤得分为0(0,3.00)分。手机成瘾与抑郁、自伤呈正相关(r=0.33,0.16;均P<0.01),抑郁与自伤呈正相关(r=0.52,P<0.01)。抑郁在手机成瘾和自伤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0.16,95%CI=0.12~0.21)。结论手机成瘾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伤行为。

  • 标签: 手机成瘾 抑郁 自伤 中介作用 高中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专业新生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现状,并对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研究,为医学专业新生智能手机成瘾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医学专业大一新生279人为研究对象,选用修订的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C)、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mental health symptom self-rating checklist scale,SCL-90)进行测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9.71%的医学专业新生存在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学专业新生手机成瘾组的SCL-90总分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医学专业新生智能手机成瘾总分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性,除日常生活干扰因子外,其他因子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性。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4、0.26,P<0.01),是影响医学专业新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变量。结论医学专业部分新生中存在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智能手机成瘾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特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等。

  • 标签: 医学专业新生 智能手机成瘾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ur)指可导致大脑相关区域出现显著奖赏效应、具有显著成瘾潜力的重复性行为。成瘾行为可导致个体形成病理性的行为模式,继而引起多方面的损害。ICD-11中将该行为模式称为“成瘾行为所致障碍”,将游戏和赌博列为主要的成瘾行为。籍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游戏和赌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给成瘾医学领域内的公共精神卫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游戏和赌博的定义、两者的融合趋势和该趋势带来的公共卫生影响及对策进行介绍。

  • 标签: 行为,成瘾 游戏障碍 赌博障碍
  • 作者: 钟慧 张晟瑜 焦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以长期上腹痛、呕吐、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的诊治经过,经追问病史发现其非甾体类抗炎药成瘾,并引起多发消化性溃疡、继发蛋白丢失性肠病、肾间质损害以及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等多种并发症。

  • 标签: 消炎药,非甾类 蛋白丢失性肠病 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消除安眠药成瘾,重新调动人体的自然睡眠系统,恢复并保持长期的健康睡眠,是失眠患者迫切希望实现的最大愿望。方法笔者经多年深入研究中医针灸穴位对失眠的调节作用,研发了“失眠透穴仪”产生的模拟针刺法治疗翳明穴,对连续服用安眠药1个月以上的64例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结果戒断安眠药情况治疗组戒断33例,对照组戒断11例,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果恢复健康睡眠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7%,两组P<0.01,说明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失眠透穴仪 模拟针刺法 翳明穴 安眠药成瘾性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