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双打击和双表达淋巴重新定义为高级别淋巴,其侵袭性强,预后差,且与c-myc、bcl-2及bcl-6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由于双打击和双表达淋巴在疾病进展及预后方面的差异,R-CHOP对其治疗效果差,而调整后的R-Hyper-CVAD、R-CODOX-M/IVAC及R-EPOCH方案显示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其明确的基因异常,靶向治疗可能会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文章从其双打击淋巴与双表达淋巴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双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c-myc bcl-2 bcl-6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除联合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月-2004年2月间60例开颅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脑胶质患者,28例术中在残内置入放疗囊,术后向囊内定期注入^131I30—60mCi,32例术后行普通化疗。随访观察肿瘤再次复发率和患者死亡率。结果再次手术联合内近距离放疗患者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低于手术联合普通化疗组。结论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残内植入放疗囊,定期注入^131I30—60mCi,在残内进行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的疗效。

  • 标签: 胶质瘤 近距离疗放疗 ^131I
  • 简介:目的探讨实质型多形性黄色型星形细胞(PXA)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致痫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X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脑电图示右颞区为主的慢波、棘-慢波发放,头颅MRI平扫见右颞中部皮质结构异常,增强扫描局部呈不均匀片状强化。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颞中回后部,局部皮质略肿胀、颜色稍黄、质地偏韧、边界欠清,自皮质表面向深部生长。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见癫痫放电主要位于病变及其周围皮质,扩大切除病变后再次监测未见异常癫痫波发放。术后随访9个月无癫痫发作。结论PXA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在ECoG监测下行病变扩大切除是治疗PXA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癫痫 皮质脑电图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膜周水肿与患者肿瘤大小的关系,以更好地对脑膜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一2013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脑膜患者共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有周水肿的患者41例,无周水肿患者41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引流静脉受压、肿瘤部位等进行比较,分析周水肿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周水肿组患者与患者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恶性肿瘤、引流静脉受压有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周水肿不但与肿瘤部位、良恶性及引流静脉受压均有关系,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 标签: 脑膜瘤 瘤周水肿 肿瘤大小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对颅内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脑肿瘤的预后除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周水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有关。国内近年来有一些相关的报道,但系统研究不多。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脑膜周水肿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膜中VEGF的表达,用头颅MRI估计周水肿的存在及程度。结果:30例脑膜中,26例脑膜有VEGF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6.7%。VEGF表达强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水肿指数(edemaindex,E1)的差异有显著意义(EI=4.8与EI=I.2,P〈0.01)。结论:VEGF可能是形成脑膜周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膜瘤 瘤周水肿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收治的62例脑转移伴难治性周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中,32例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水肿(治疗组),30例给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水肿程度较治疗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M(P25,P75):80(80,90)]较治疗前[M(P25,P75):60(50,7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水肿指数低、水肿体积小、水肿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小、KPS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中,出现顽固性高血压1例,鼻出血3例,牙龈出血2例,皮疹伴皮肤瘙痒1例;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初步观察推断,贝伐珠单抗可缩小脑转移周水肿的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管壁钙化与破裂的相关性,提高因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估,以期对临床医师对动脉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搜集2018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的525例患者的610个动脉CTA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动脉壁钙化和动脉壁无钙化临床特征及CTA影像特征,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绘制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及截断点。结果  525例患者的动脉壁59例,壁无钙化466例,它们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吸烟病史以及动脉的单发与多发、有无破裂、壁是否有钙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动脉直径为1.54cm时,它们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511、0.67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结论 CTA可以有效的评估患者动脉破裂的风险,其壁钙化对颅内动脉破裂风险有较好的预测可靠性,是临床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更有利于临床对其更精准的治疗。

  • 标签: 脑卒中,动脉瘤,钙化,治疗
  • 简介:摘要骨巨细胞是一种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由增殖性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的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常发生于四肢长骨的骨端,其中以股骨下端最为多见,扁骨及不规则骨较少,特别是胸壁肋骨在国内文献中报道案例较少,以及对应力性损伤外伤史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

  • 标签: 胸壁 骨巨细胞瘤 应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颈腹主动脉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颈组和非复杂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脉的结果,评估复杂颈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CTA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患者,其中复杂颈组88例(66.2%),非复杂颈组45例(33.8%),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平均住院日、技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远期再干预、远期内漏、动脉直径增大、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颈因素与预后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颈直径>31 mm与远期再干预相关(OR=24.975,P=0.02)。结论复杂颈腹主动脉患者接受标准EVAR治疗并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手术 复杂瘤颈 腔内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固本抑Ⅲ号方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人胰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的抑作用。方法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组,每组10只。于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指标为重、裸鼠体重、移植体积。结果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组的抑率分别为49.2%、68.9%和28.0%。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较吉西他滨组抑作用更强(P<0.05)。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组移植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体重下降明显,体重较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及固本抑Ⅲ号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固本抑Ⅲ号方具有增加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人胰腺癌裸鼠腋下移植疗效的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吉西他滨 裸鼠移植瘤 固本抑瘤Ⅲ号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体刮除术和大块切除术用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82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刮除组(40例)和切除组(42例),刮除组患者采取体刮除术进行治疗,切除组患者采取大块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Enneking评分。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两组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除组比较,刮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术后Enneking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患者应对依照患者的损坏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体刮除术能够在不影响骨支撑情况下有效的将肿瘤切除,是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瘤体刮除术 瘤大块切除术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临床疗效 Enneking评分
  • 简介:摘要Ⅰ型神经纤维病合并巨大神经纤维较为罕见,治疗颇为棘手。2019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诊治l例Ⅰ型神经纤维病合并肩背部巨大神经纤维患者,23岁,女性。采用手术切除肩背部巨大神经纤维,并以体皮肤移植修复遗留创面,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肩背部外形满意。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 皮肤移植 手术切除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11例中7例根治性切除,4例临界切除,经病理证实为颈静脉球体。参考有关文献,并对11例颈静脉球体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体中,女性2例,男性9例,年龄28~63岁。其中右侧颞骨5例,左侧6例,病理分期A期4例,B期3例,C期3例,D期1例。临床表现依肿瘤所在具体部位而有所不同,术后行放射治疗,其中9例良好,2例复发。结论明确诊断颈静脉球体须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资料,手术彻底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颈静脉球体瘤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首发症状的脑转移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深入检查,确立疾病原发病灶得到及早治疗。方法结合36例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过程进一步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脑转移在临床诊断中易与脑血管疾病、原发脑肿瘤相混淆,确定脑转移后应完善检查,寻找原发病灶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避免疾病的误诊误治发生。

  • 标签: 脑转移 原发病灶 误诊误治
  • 简介:目的探讨Aski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以“Askin”为关键词,结合本院发现的1例,检索1980年1月至2009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所有个案共35例,剔除病理分析报告及重复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Askin多发于青少年胸肺区,常因胸痛或胸壁肿物求诊,易被误诊,易全身转移,免疫组化以CD99、NSE和S-100蛋白阳性为特征。结论Askin罕见,高度恶性,目前多主张综合治疗,但疗效不佳。

  • 标签: ASKIN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