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家事诉讼遵守的原则是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法院必须确保离婚协议或判决符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加利福尼亚州,父母离婚时,法院要求双方以相互协商的方式制定未成年子女抚养计划,对监护权、探望权、抚养费等作出约定。如果当事人之间无法达成合意.法院命令他们接受离婚教育。接受教育后,由法院选任的专家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未成功。进入审判程序。美国的父母离婚教育制度有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我国有必要借鉴这一制度.完善我国的家事诉讼审理模式。

  • 标签: 家事诉讼 法院 父母教育 调解
  • 简介:使用“父母方式问卷”和“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随机整群抽取2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父母方式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显著相关;大学生父母方式直接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父母方式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密切相关,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培养。

  • 标签: 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未来时间洞察力
  • 简介: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高中生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资本 学业成绩 中介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地区高职生的父母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及2者间关系,为采取措施提高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父母方式问卷对396名发达地区高职生和318名边疆地区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和严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和否认的教养方式得分边疆地区高于发达地区(p〈0.05或p〈0.01);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边疆地区高于发达地区(p〈0.01);父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偏爱、过份干涉与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p〈0.05或p〈0.01);父母亲惩罚和严厉、拒绝和否认与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消极情况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不同地区高职生父母方式和主观幸福感有差异,不同教养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

  • 标签: 高职生 父母教养方式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探讨心理资本在父母方式和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方式、心理资本、学习倦怠问卷对368名医专护生进行调查,以结构建模的方法,分析心理资本在父母方式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积极的父母方式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P〈0.05),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P〈0.01);消极的父母方式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P〈0.01),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P〈0.01);父母方式对学习倦怠的总体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0.316,P〈0.01),间接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479,P〈0.01;b=-0.814,P〈0.01),直接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0.072,P〉0.05)。不论是积极的父母方式还是消极的父母方式,均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又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学习倦怠;心理资本是父母方式与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学习倦怠 心理资本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父母方式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上的差异,探究当前大学生的父母方式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影响。大学生父母方式除母亲情感温暖外的各个维度与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各个维度及其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大学生父母方式在父亲拒绝维度上对个人成长主动性总分变异量的解释为51.2%,父亲拒绝维度能负向预测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个人成长主动性 大学生
  • 简介:摘要:本研究基于压力的应激缓冲模型,探究大学生经济压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应对方式父母方式对关系的影响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广东地区随机调查了75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1)大学生经济压力与其人际交往相关显著;(2)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经济压力与人际交往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方式对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结论显示,大学生经济压力越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越明显,积极应对方式和降低父母过度保护与父亲拒绝能有效改善经济压力大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 标签: 经济压力  人际关系  应对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
  • 简介:以济南市两所公立幼儿园467名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4-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方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父母方式存在相关;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方式的温情、指导性、鼓励独立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拒绝、溺爱、控制、惩罚取向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鼓励成绩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必须重点关注自身教养理念和方式,学习科学的育儿观,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儿童 亲社会行为 父母教养方式
  • 简介:会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3.3.2父母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  父母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联系,3.3父母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3.1父母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在亲子关系上,3.2.3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  父母期望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不良儿童 儿童家庭 发展关系
  • 简介: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四市各一所省示范性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学生共1128名,使用父母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着力考察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习投入;父母积极和消极的教养方式均通过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高中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心理控制源的单独中介效应,心理韧性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心理控制源—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控制源 心理韧性 学习投入 高中生
  • 简介:以165名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谎言概念理解的年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幼儿心理理论、父母方式对幼儿谎言概念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对说真话行为与说谎行为的概念理解不是同步发展的,对说谎的概念理解要早于对说真话的理解,4岁幼儿的谎言概念理解水平高于3岁;(2)控制幼儿的年龄和言语能力后,心理理论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负相关;(3)幼儿心理理论在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幼儿 谎言概念理解 心理理论 专制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父母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活动当中所体现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深刻的影响。本文简要探究在信息技术时代下,初中生不爱阅读的行为与父母方式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分析不爱阅读初中生的自我概念。

  • 标签: 信息技术时代 不爱阅读 父母教养方式 自我概念
  • 简介:学习不良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方式社会性发展,3.3父母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3.1父母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交往,父母方式的比较3.1.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

  • 标签: 不良儿童 儿童家庭 发展关系
  • 简介:【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好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行为,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而长期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性格特征。如何选择准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并根据中学生不同的成长特点调整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与中学生性格关联的深入分析,促进父母更好地了解子女的性格,并为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教养方式 性格 影响
  • 简介:【摘要】父母是幼儿入世后的第一位老师,因为幼儿的生活范畴较小,幼儿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托性。因而,父母在教养幼儿时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人格发展水平和道德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同时也还影响着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在影响人格养成的诸多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情的工厂”,而在家庭中扮演绝对重要角色的则是父母。因此可以认为,父母方式是否得当,与幼儿良好人格的养成有着直接关系,而且还对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行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同伴交往行为 社会化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与父母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诊断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70例正常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父母多表现为低情感温暖和理解,高严厉和高拒绝、否认,其个性特征表现为高神经质、高内倾性(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有关。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个性特征 父母 教养方式
  • 简介:【摘要】初中生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而父母方式对初中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此时父母一旦教养不当,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容易引发逆反行为。因此探索初中生逆反行为与父母方式的关系及如何规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干预手段改善初中生的逆反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初中生   逆反行为   父母教养   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高中生的父母方式、心理韧性与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100名在校高中生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该400名研究对象中,性别比例为1:1,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8周岁。在本次研究中,需要结合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父母方式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展开调查性研究。结果:在相关研究后发现,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对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得分为4.21±1.45,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分为3.75±0.73,消极情感得分为2.38±0.56。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高中生中,男生的消极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并且随着高中学段的变化,高一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分明显高于高二学生,高二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分明显高于高三。另外,在结合父母方式的研究下进行分析,父母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分。相比之下,父母养如果采用严厉教养的方式进行学生教养,学生的消极情感得分会相对提高。结论:心理韧性在父母方式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中介作用,父母采用严厉、过度干涉等教养方式进行高中生教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会明显下降。

  • 标签: 高中生 父母教养方式 主观幸福感 心理韧性
  • 简介:案例2018年3月18日下午4时许,湖南洞口县44岁的施中坪(均是化名)因家庭矛盾和学习问题忍不住动手打了15岁的女儿施丽,施丽跑回自己房中。施中坪的妻子对其教育方式心存异议,两人为此发生口角,继而跑进主卧室扣上门厮打。女儿施丽愤怒地带上水果刀去帮母亲的忙。见父亲正将母亲按在床上打,情绪失控的施丽拿出水果刀将父亲刺伤。施中坪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教育方式 施教 父母 学习问题 家庭矛盾 情绪失控
  • 简介:“孟母堂”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关注并重新解读父母权与学校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之间的关系.父母权与学校教育权、国家教育权之间关系处理的重点在于确保儿童的最大利益,在合理行使父母权的同时,充分运用学校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与公共教育体系达成一种良性互动与合作的关系,从而促进父母权与学校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 标签: “孟母堂”事件 父母教育权 学校教育权 国家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