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变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20年肾脏病理类型的回顾性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谱的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的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的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性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近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近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的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性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10年来,肾脏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实际发病率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分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如羟自由基)及其转化产物活性氮(如过氧亚硝酸盐)与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2]、内脏痛[3]及化疗引起的疼痛[4]密切相关.活性氧代谢紊乱,易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5].

  • 标签: 活性氧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荧光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检切片病理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门诊的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160例,都选择YCL-2超声组织处理仪进行活检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快速活检病理检查为炎症123例,CINⅠ14例,CINⅡ9例,CINⅢ9例,宫颈癌5例。与阴道镜检查对比,检查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检切片病理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发现宫颈病变,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组织阿理仪 活检切片病理检查 子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征,提高P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本组9例患者为中年女性,1例男性,7例位于肺下叶,3例位于上叶;CT大部分表现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边缘光整,直径1.0-5.0cm,6例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2例病灶边缘局部可见晕征,4例可见贴边血管征;增强扫描:增强后结节呈不均匀强化,有明显强化区和不强化区,与病理表现相一致。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 标签: 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方面,通常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被解决。本文以此为目的,讨论适宜的解决对策。方法查找我院自2013年起至今的病理质量控制数据并加以分析。推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档案,执行规章制度,强化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并观察后半年实行严格制度后的效果。结果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并执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前后效果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的管理方式可以改善和解决病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常见问题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影像学为胃粘膜下及胃壁肿块,境界欠清;病理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位于胃壁肌层呈侵袭性生长,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明显坏死及核分裂像;表达SMA、Vimentin、Calponin等标记。结论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间叶性肿瘤,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类癌等进行鉴别;确诊依靠大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加密切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是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类肿瘤。本文基于对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研究现状的归纳,综合评述了该病在诊断手段、临床表现、治疗手段、预后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的争议,分析了存在的原因,并对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在治疗原则和研究方法上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卵巢 浆液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病理
  • 简介:随着WiFi的普及与BB(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两者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校园网范围内组建WiFi无线网络要选择符合管理和安全需要的设备及加密方式,同时使用蓝牙等多种无线网络进行互补。课题组利用BB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在线测试、课业提交等方面与WiFi网络全方位结合,并在使用中对两者进行不断的磨合及优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 标签: WI FI 病理BB平台 AP 网络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经阴道镜下活检为CINII-III患者经LEEP术后病理构成的再评估,分析病理差异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嘉兴妇幼保健院就诊经阴道镜下活检为CINII-III患者共416例,予行LEEP术,并对年龄、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INII-III患者经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1.3%,其中病理降级共77例(18.38%),病理升级为宫颈浸润癌共6例(1.43%)。结论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LEEP术后病理对CINII-III的诊断有一定的差异,需正确掌握两者的适应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操作,才能避免宫颈疾病的过度诊疗。

  • 标签: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下活检 LEEP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找出合适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1年~2012.12年收治的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并与同期进行治疗的108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过一系列的回顾性分析之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的主要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肿瘤的病理类型主要为乳头状癌,占84.62%;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组织中的砂粒体和钙化之间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占53.85%,两者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并半数以上含有砂粒体。必须要对该疾病患者做好早期的诊断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病理特点。结果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老年患者居多,常发于胃窦部以及胃贲门。包括30例神经内分泌瘤(NET)、17例神经内分泌癌(NEC)、5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2例患者均全部通过手术治疗,随访2年,其中NET局部复发3例10.0%(3/30),远处转移4例13.3%(4/30);17例NEC远处转移12例70.6%(12/17);5例MANCE远处转移4例80.0%(4/5)。结论由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不同,其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也各不相同,NET属于早期病变,治疗后恢复效果较好,而NEC以及MANCE属于恶性肿瘤,预后情况较差。

  • 标签: 胃神经内分泌 肿瘤 恶性肿瘤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肺部CT及病理特征;方法给予7例患者进行开胸活检或胸腔镜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方法获取检验标本,给予11例患者进行经由支气管镜肺活检法取得检验标本,由检验科进行光镜检测观察;给予所有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胸部CT扫描,以及各项免疫系统的检查;结果病理学检验呈现为肺泡组织病变,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充气的病症阴影等影像;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将肺部CT与病理学检验特征相结合,对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部CT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癌的CT资料,提高CT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声门型18例、声门上型5例、声门下型2例、混合型(跨声门型)6例,CT可表现为波浪状、结节状、团块状、颈部淋巴结肿大、邻近结构受侵犯等。结论CT对判断喉癌的部位与侵犯程度有重要价值,但在诊断早期喉癌及邻近结构侵犯不明显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喉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危险性不同,胸痛分为高危胸痛和低危胸痛。高危胸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常见的低危胸痛的特点。

  • 标签: 高危胸痛 低危胸痛 诊断要点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X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X线影像诊断的26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经上级医院CT、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及病理等验证,鳞癌5例(占20.83%),腺癌15例(占62.50%),小细胞肺癌1例(占4.17%),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例(占8.33%),转移癌1例(占4.17%),误诊2例,分别为炎性假瘤、机化型肺炎各1例。X线影像诊断准确率为92.31%。结论普通X线影像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基础肺癌患者的早诊早治提供良好的筛查平台。但对缺乏明确影像特征或鉴别困难者应及时引导患者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其它项目的理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 标签: X线影像诊断 周围型肺癌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出生缺陷的产前监测提供临床指导,减少出生缺陷患病率和出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10134例13~40周孕龄的妇女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系统检查,对胎儿畸形进行筛查和诊断,并随访至产后一周。结果在本研究的10134例孕妇中,先天性缺陷胎儿有385例,超声准确检出的各种胎儿畸形有369例,漏诊16例,误诊3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95.84%,特异度99.98%,阳性似然比6351.91,阴性似然比0.042,阳性预测值99.19%,阴性预测值99.92%,误诊率0.02%,漏诊率4.16%。结论超声诊断是一种高诊断率和无创无害性的产前诊断方法,对妊娠妇女使用规范化系统超声检查能很好的对胎儿畸形进行产前诊断

  • 标签: 超声诊断 出生缺陷 先天异常 产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肿块采取CT和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特点,经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提高对颈部肿块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的30例颈部肿块患者CT与MRI资料,对患者临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在3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仅行CT检察,有6例患者仅行MRI检查,3例患者行MRI和CT检查,所有CT检查采取多平面重组。结果30例颈部肿块患者,恶性蝾螈瘤2例,Castleman病1例,鼻咽癌并颏下淋巴结转移1例,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坏死2例,淋巴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4例,囊性淋巴管瘤患者6例。经MRI和CT检查表现为囊实性与实性、囊性肿块主要分布于颈部间隙内。结论在颈部肿块CT和MRI检查中表现易混淆,需要对影响资料做全面分析,并与临床病例结合,才能作准确判断。

  • 标签: 颈部肿块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为该诊断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根据声像图特征确诊病症,后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准确率。结果5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检出乳腺癌患者43例,检出率为76.8%,后经手术证实的患者有46例,对比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3.5%。误诊的3例患者中,1例乳腺腺瘤,2例囊性包块,误诊率为6.5%。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技术筛查乳腺癌早期患者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基本手段,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技术 乳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同时将检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阴道超声检出子宫肌瘤率为85.5%,腹部超声检出子宫肌瘤率为80.3%;相较病理检测结果,阴道超声、腹部超声、腹部及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5%、78.9%、94.7%,阴道超声、腹部超声与腹部、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检测子宫肌瘤效果显著,联合阴道及腹部超声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子宫肌瘤 诊断 鉴别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