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在临床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应该合理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机制,不仅在治疗疾病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病疗效。本文简单介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理机制,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机制与症状表现,并提出自身探索意见,可以完善临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理机制。以下就对我院病理科实际情况,研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研究 病理机制
  • 简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处世心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提高每个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尊,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隐患的排查需要从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需要像防止病从口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样,而一旦出现症状,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毅力"猛药治疴"。

  • 标签: 意识形态 安全隐患 药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倾向的危险因素、超声造影表现及其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手术病理与术前超声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假瘤样息肉是胆囊息肉的最主要病理类型335例(94.1%),其次为良性腺瘤和恶变息肉。术前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敏感率为36%~90%,当无胆囊结石时,术前超声诊断率可高达99%。其原因可能在于胆囊黏膜皱襞、附壁小结石均可能被当作息肉,导致息肉检出的假阳性率的产生。因此当发现胆囊结石时,需要从不同方位进行检测,防止部分恶性息肉被遗漏。本研究还发现,CDFI指标是预测良恶性息肉的危险因素(OR=29.58,P=0.024)。结论胆囊息肉恶性倾向的危险因素众多,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要重视胆囊息肉恶性倾向的问题,尽量在前期就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危险性。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变 病理特征 超声诊断 危险因素 息肉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超声影像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患者和甲状腺健康者各65例,对其进行拍摄超声影像图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学研究,并从甲状腺形态、腺体的血流分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甲状腺肿大,血流分级增加,低回声,可以合并多种疾病。病理特征主要为腺体肿大、淋巴细胞侵润;淋巴滤泡形成;滤泡增生;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合并有结节时,良性结节为回声高、钙化少。恶性结节以PTC为主,为低回声、血流增加、钙化、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病理特征淋巴细胞浸润降低,滤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滤泡间出现无数微小结节。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超声影像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病理状态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病理状态是否会引起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状态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 简介:摘要病理实验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由于学生对已学过的正常组织接触不多,要在组织内发现病变特征,有一定困难,使学生有枯燥无味的感觉。本人总结了如何上好这堂课的几点方法将正常组织结构和异常病理变化对比学习,将人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紧密结合学习,将徒手切片法应用于病理实验课,用显微镜下病理变化来解释临床症状,用几个关键字来概括病理变化,以突出重点现象的观察,做好检查和评价工作,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 标签: 显微镜 观察 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3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病理切片的HE染色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结果HE染色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癌巢多呈桑椹状或微乳头状,与周围纤维组织间有明显间隙。免疫组化染色ER、PR、C-erbB-2、CD44v6呈阳性,Actin(sm)呈阴性,细胞簇的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EMA染色呈阳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形态独特、侵袭性和淋巴转移率高、预后差,无论其成分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微乳头状癌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敏感性差,预后不好。神经胶质细胞瘤的发生是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染色体、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检查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转移侵袭性、及对抗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在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神经胶质细胞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溃疡型12例、弥漫浸润型8例、结节型4例、广泛糜烂型6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小、细胞核不规则、胞质不多,与生发中心小裂细胞形似。部分细胞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呈圆形,与单核细胞相似,可见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细胞形态比较杂乱。还有部分患者镜下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情况,主要为肿瘤细胞侵入上皮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上皮的表现。极少数患者病理检查可见瘤细胞累及残留淋巴滤泡。30例患者中27例经染色切片确诊,3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确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细胞CD20(+)、CD79α(+)、CD45RO(-),18例(60.00%)患者BCL-10核阳性。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理组织复杂,临床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查进行确诊,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冲射频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脉冲射频 神经病理性疼痛 治疗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对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收集63例腹膜后占位患者,全部病例与手术结果及病理检查对照。结果超声检查对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的定位符合率达87.3%,对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达82.8%。结论超声检查对于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的发现和定位、定性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是诊断腹膜后间隙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腹膜后间隙占位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于小儿腹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0年至2013年诊治的180例小儿腹痛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80例腹痛患者中,肠系膜淋巴结炎92例,急性阑尾炎44例,肠套叠26例,胆囊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1例,未见异常16例。阳性率91%。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小儿腹痛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 小儿腹痛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32岁,以“头颈部反复酸痛3年,伴视物模糊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12月3日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后颅窝可见1个类圆形异常信号软组织块影,大小约5.5cm×3.7cm×3.2cm,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未见“脑膜尾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信号稍高,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区,其后上缘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与右侧横窦分界不清,邻近小脑组织明显受推压并见水肿带,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并左移,桥脑轻度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蝶鞍稍扩

  • 标签: 血管周细胞瘤 神经系统 病理诊断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神经内分泌癌不同类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28例患者手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典型类癌78.6%、不典型类癌10.7%、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1%、小细胞肺癌3.6%。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对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型,对不同类型的NETs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神经内分泌癌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中职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尝试,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案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资源欠缺,占用时间较多等不足。结论:在中职卫校学生中进行病理学案例教学,需要精选案例,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合理选择时机、适当选择案例运用方式。

  • 标签: 案例法 中职卫校 病理学教学
  • 简介:目的:结合病理表现,探讨分析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MS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17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副神经节瘤1例。三类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各自的MSCT表现特征。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术式的选择。

  • 标签: 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组织病理学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结果与抗病毒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肝活检的结果分为重、中、轻3组,3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8周。结果重度组的HBV-DNA转阴率在各时间段均高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在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与重度组和中度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在24周、48周时的ALT复常率分别与重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炎症程度与抗病毒疗效有密切联系,肝炎分级在中度以上时抗病毒疗效更好。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病理结果 抗病毒 疗效 现对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的病理结果与抗病毒疗效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