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10号期间在我院应用游离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24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游离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游离腓骨 肌皮瓣修复 下颌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应用游离腓骨在高海拔地区修复因肿瘤引起的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7例患者下颌骨节段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腓骨进行塑形、微型钛板固定,恢复颌骨的形态,进而恢复部分咬合功能。结果所有腓骨修复颌骨缺损均获得成功,患者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游离腓骨是修复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但手术中应尽量减少骨的缺氧时间。

  • 标签: 腓骨 修复 皮岛 显微外科
  • 简介:比较菱形切除Limberg转移与切除一期缝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接受两种不同式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转移58例(组),藏毛窦切除一期缝合64例(缝合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4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缝合组(P〈0.05);组手术时间大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切除Limberg转移除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操作并不复杂,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骶尾部藏毛窦 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 切除一期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真皮组织包埋于足底内加厚真皮以增加足底的耐磨性。方法对15例足底瘢痕和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的病例,在修理时取腹部全厚皮肤组织,刮去表皮和毛囊结构,切成条状,卷为厚度达1厘米,合适圆盘,直径3cm,埋于下方,伤口愈合后下地负重。结果15例患者负重能力平均增加30kg,1例患者外侧出现边缘坏死约0.7cm×3cm。后经过换药愈合,本组病例随访8月后未磨破皮肤。结论对于不耐磨损的足底负重区,我们可以通过加厚真皮组织的方法缓冲压力,增加的耐磨性。

  • 标签: 足跟 皮瓣 真皮移植 自体
  • 简介:腋臭是一种常见病,在医学上称为局部性汗臭症.它由腋窝大汗腺产生的特殊气味脂肪酸-丁酸异戊酸引起,尤其在夏天症状明显;求医者中青年女性较多.以往的腋臭根治手术采用腋毛区全部切除,疗效虽好,但腋下疤痕明显,患者难以接受.而非手术疗法,虽创伤小,但疗效欠佳.找到一种疗效好,且创伤小的方法很有必要.本科自1999年至今开展小切口修剪法腋臭根治,疗效佳,有效率为100%,腋下几乎无疤,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切口修剪皮瓣法 腋臭 根治术 局部性汗臭症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后部移位的临床应用,总结工作经验。方法小腿后部移位加局部置管抗生素液冲洗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骨折端外露伴感染。结果11例血液循环均良好,全部成活。组织缺损和骨外露部位都完全覆盖,伤口一期愈合。经?5个月-3.5年临床随访,骨折愈合顺利,无骨不连接,所有骨折半年内愈合,骨髓炎均痊愈。术后未发生创伤部位深部感染,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逆行筋膜蒂的移植手术简便、易行、可靠,危险性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移位术? ?抗生素?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促进骨折愈
  • 简介:我院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应用V—Y推移治疗指端损伤49例61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9例61指,男35例42指,女14例19指,年龄11~66岁,平均28岁。拇指18指,食指19指,中指11指,环指7指,小指6指。其中拇、食、中指均受伤者1例;拇、食指均受伤者2例:食、中指均受伤者4例;食、中、环指均受伤者1例。

  • 标签: 指端损伤 推移术 治疗 皮瓣 受伤者 环指
  • 简介:摘要:当不能进行局部移位或游离修补时,可将一段肌肉或肌肉与深层皮下组织一并切除,制成复合组织,用于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交腿皮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比传统的邻指修复方法,吻合神经的邻指修复方法对患者伤指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方法于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急诊室64例指腹缺损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邻指修复方法,治疗组的32例患者实施吻合神经的邻指修复方法,术后随访2至24个月,调查不同时间段里两种手术方法患者手指感觉功能的恢复差别。结果从长期看来,两种手术方法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采取吻合神经的邻指修复方法在短期内患者的早期感觉功能恢复明显好于传统的邻指修复方法。结论吻合神经邻指修复方法治疗效果较好,长期结果两种方法影响相近。

  • 标签: 外科手术 吻合神经 指腹损伤 传统修复 感觉恢复
  • 简介:目的总结1例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腹部带蒂转移治疗手外伤的护理方法1例手外伤患者创面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吸引(vacuumsealingdrainageVSD),9天后去除VSD装置,见右手背新鲜肉芽组织,环指及小指伸指肌腱外露,观察4天后应用腹部带蒂转移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本例患者创面经封闭负压吸引9天后,除骨外露处无肉芽组织生长外,其骨外露周边软组织缺损处均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有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经抗感染治疗后再次手术行清创+腹部带蒂转移,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组织移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移植对严重感染性骨外露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在应用VSD过程中护理配合相当重要,是成功治愈疾病的关键。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腹部带蒂皮瓣转移手外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移位联合VSD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腓肠肌内侧头移位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21例患者,总结术前护理、术后疼痛护理、术后血运护理的经验。结果21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2例术后伤口有轻度感染,经换药愈合,住院90天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9-24个月,其中10例经19个月以上随访,未见骨髓炎复发。结论腓肠肌内侧头移位联合VSD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理想方式,创面恢复快,缩短病程,已经大大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护理人员主要做到的保暖工作;加强体位护理,防止血管受牵拉、痉挛;特别要注意血运的观察,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给予耐心的安慰、疏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 移位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背阔联合人工真皮及刃厚治疗下肢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8例下肢脱套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9~75岁,创面面积为25 cm×12 cm~61 cm×34 cm。以携带12~15 cm宽背阔面积为20 cm×8 cm~32 cm×8 cm的游离背阔修复骨/肌腱外露部位或功能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余缺损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将供区直接缝合。待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后,取大腿刃厚按1∶2~1∶4的比例扩展后移植修复残余创面,对供区行换药治疗。观察术后背阔、人工真皮、刃厚成活情况,记录人工真皮移植和刃厚移植的间隔时间,观察供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区外观和功能,于末次门诊随访时,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估感觉恢复情况,参照《手外科手术学》中的综合评定标准评估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下肢植皮区和大腿供区瘢痕情况,询问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6例患者背阔均成活;2例患者背阔出现远侧尖端部分坏死,坏死部分待刃厚移植时切除后直接植皮修复。8例患者移植的人工真皮均成活。7例患者移植的刃厚成活;1例患者移植的刃厚部分坏死,予以再次植皮修复。人工真皮移植和刃厚移植的间隔时间为15~26(20±5)d。背阔供区术后均愈合,遗留线性瘢痕;大腿片供区术后瘢痕愈合。随访6~18(12.5±2.3)个月,色泽、弹性与周围皮肤组织接近,下肢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背部供区线性瘢痕未见增大,大腿供区无明显增生性瘢痕。末次门诊随访时,感觉恢复至S2级或S3级;功能为优者3例、良者4例、可者1例;下肢植皮区VSS评分为4~7(5.2±0.9)分,大腿供区VSS评分为1~5(3.4±0.8)分;患者对疗效表示比较满意。结论采用游离背阔覆盖骨/肌腱外露或功能区创面,移植人工真皮与扩展后刃厚覆盖残余创面的方法,修复下肢脱套伤导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自体片面积小,术后功能区恢复效果好,片移植区愈合质量佳。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脱套伤 背阔肌肌皮瓣 人工真皮 刃厚皮
  • 简介:随着心脏搭桥手术的推广。术后并发面骨骨赫炎的病例也相应增加。2002年12月我院收治1例外院行冠脉搭桥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患者,经过胸骨清除,腹直转移修复的治疗与术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脏手术 胸骨骨髓炎 肌皮辩 护理
  • 简介:患者男,23岁.不慎被热钢筋穿透右前臂后1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呈急性痛苦病容.心率为88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6.5℃,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右前臂中下部尺、桡骨之间呈穿透性烧伤,面积1%TBSA,Ⅳ度.部分软组织缺损,可探及裸露的尺、桡骨,右手肿胀,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 标签: 腹直肌 肌皮瓣 皮瓣修复 前臂 热钢筋 穿透性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背阔Ⅰ期乳房重建术后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背阔Ⅰ期乳房重建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给予乳房重建术后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背阔肌肌皮瓣 Ⅰ期乳房重建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修复肿瘤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10-2015年采用胸大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出现与胸大有关的并发症(20.51%),其中感染14例(17.65%),不同程度坏死9例(11.54%),形成瘘管6例(7.69%).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糖尿病、高血压)、损伤、引流不畅有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大肌肌皮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支全部走行于长收和大收之间,12块股薄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带蒂胸大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舌癌患者做好术后抑制带蒂胸大的皮肤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做好创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加强患者的营养。结果本次研究的1例舌癌患者,术后移植带蒂胸大存活未发生局部感染及坏死,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带蒂胸大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手术前后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的存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 舌癌术后 组织缺损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