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采用正畸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包括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及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GI、PLI、SBI、PD分别为1.10±0.80、1.23±0.73、1.30±1.02及(1.38±0.77)mm,治疗后的GI、PLI、SBI、PD分别为1.30±0.65、1.40±0.72、1.57±1.14及(1.57±0.72)mm,正畸治疗后牙周指数略高于治疗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牙周状况无显著影响,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正畸治疗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牙周组织 牙周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的数字化排牙,个性化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等,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貌的美观。方法纳入15例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横腭杆和腭部种植支抗,用统一的治疗设计进行矫正。其中1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一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的内收,牙槽骨的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的改变等与面部美学有关的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性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矫正的治疗模式和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的垂直向和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正畸治疗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隐或者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运用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正畸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30%、83.78% ,P<0.05;治疗前2组GI、PLI、GBI相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GI、PLI、GB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正畸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更有利于提升正畸效果,并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

  • 标签: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健康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初诊年龄13岁5个月,因牙齿排列不齐要求矫治,临床诊断牙型Ⅲ类,骨骼型Ⅲ类(上颌后缩、下颌正常型)。因其下颌缺失两个切牙,初始牙模的Bolton指数只有76.7%,上颌牙列前牙区严重拥挤,综合考虑,必须拔牙。正畸拔牙有多种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确定具体拔除哪一个牙齿,需要有个性化理念。根据检查及诊断,最终决定采用减数拔除上颌两个切牙的方案,经15个月的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矫治 拔牙减数 上颌侧切牙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错合畸形,总结经验,使该技术更好的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方法选取前牙深覆合深覆盖成人女性患者一例,根据临床应用矫治过程准备术前资料、制定矫治方案、计算机矫治过程模拟、制作隐形矫治器、佩戴并按时复诊。结果病例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优势,配合片切减径,避免拔牙,改善了患者前牙深覆合深覆盖畸形。矫治时间22个月。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齿槽骨及牙根吸收。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于推磨牙向远中解除前牙段轻度拥挤及前突有显著疗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卫生及复诊次数少等特点。在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条件下,能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矫治需求。

  • 标签: 正畸 无托槽 国产隐形矫治 临床应用 推磨牙向远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KABP护理模式对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自我效能和口腔健康素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正畸科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的青少年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KABP护理模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为61.49±5.32分,香港儿童牙科口腔健康素养快速评估量表 评分为44.39±2.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分别为1.78±0.23、0.68±0.14、1.76±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实施KABP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口腔健康素养,有助于患者正畸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KABP护理模式 青少年隐形矫治 自我效能 口腔健康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接诊的56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就对照组纳入的28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纳入的28例采取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组间护理指标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和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的矫治器,利用隐形矫治器的膜片的弹性形变施加矫治力在牙齿上使牙齿发生移动。其原理与固定矫治器有很大区别。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特点的力学机制尚为完全明确。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隐形矫治器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三维有限元 建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年安氏Ⅱ类2分类非拔牙病例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取15例安氏Ⅱ类2分类成人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头颅位片及CBCT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用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将治疗前后相关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5例患者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前牙转矩得到有效控制,露龈微笑得到明显改善。矫治后牙性指标U1-SN角增加(11.38±6.06)°、L1-MP角增加(6.00±4.32)°、U1-L1角减小(18.44±9.58)°、覆减小(2.38±1.45) mm、覆盖增加(0.86±0.46) mm (P<0.05);骨性指标下颌平面角FH-MP增加(0.88±0.81)°(P<0.05);软组织指标颏唇沟深度Bs-H距减少(0.42±0.51) mm (P<0.05);牙槽骨指标上切牙唇牙槽骨厚度增加、牙槽骨厚度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NA角、SNB角、ANB角、上唇突距EP-UL、下唇突距EP-LL以及鼻唇角NL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非拔牙病例,可有效控制前牙转矩,并将牙根控制在牙槽骨内,达到正常覆、覆盖,咬合关系及面型均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安氏Ⅱ类2分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对疼痛程度及其发作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效果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正畸效果评价中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d、5d、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d疼痛程度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缓解较快,治疗后7天疼痛基本消失。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天疼痛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缓解较慢,直到7天疼痛仍然存在。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均有良好疗效,相比直丝弓矫治器而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疗效更加,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并随着时间推移,疼痛程度逐渐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口腔正畸 疼痛 发作规律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手术进路一下颌骨松解进路(mandibularlingualreleasingapproach)治疗口腔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之间接受下颌骨松解进路方式治疗的口腔癌病例20例。采用病历对照方法,随机选取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分期相当的20例下唇或下颌骨切开进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20例,原发灶部位分别为:口底(8例)、活动部(6例)、舌根(2例)以及其他部位(4例)。临床I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8例。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研究组和对照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2%和64.9%(P=0.79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3%和50.0%(P=0.672)。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40%和30%(P=0.501)。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与传统下唇裂开或下颌骨切开进路比较,下颌骨松解进路方式治疗口腔癌,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既克服了口腔进路受限制以及切除不彻底的弊病,又避免了下唇裂开进路在面部遗留瘢痕的弊端。手术后患者外观改变不明显,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口腔肿瘤 手术进路 下颌骨舌侧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选取前牙美学修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个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搭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效果。结果 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观察组的美学修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修复治疗 前牙美学 牙修复体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牙齿进行控制性移动的矫治器,利用膜片的弹性形变使牙齿发生移动。其原理与固定矫治器有很大区别,隐形矫治器多用膜片与牙的细微差别产生的推力使牙齿移动,而固定矫治器多用拉力。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特点使研究其力学机制成为一种巨大的挑战。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与生物机械力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本文提到的三维有限元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生物机械力学研究的常用手段。本文就三维有限元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的应用和展望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三维有限元 附件
  • 简介: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矫治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腰椎.胸椎凸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又毗邻重要组织,使得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尤其对青少年脊柱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月对14例青少年脊柱凸患者胸椎全部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并与全部应用椎板构、椎弓根钩及部分应用椎弓根螺钉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矫形效果.

  • 标签: 胸椎 椎弓根螺钉技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患者 矫治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磨牙、前磨牙远移时的轴倾度、转矩和扭转变化,以及不同的牵引方式防止前牙唇倾和磨牙远移复发的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6例,牙齿146颗。收集并重叠初诊研究模型(T0),上颌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1),以及上颌前磨牙远移阶段模型(T2)。测量磨牙和前磨牙远移效率和角度变化,对比矫治器牵引、尖牙牵引和对照组前牙唇展量以及T1至T2磨牙远移效率是否下降。结果上颌磨牙远移效率为81.03%;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4.37°(P=0.000),颊倾1.6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扭转(P=0.160)。上颌前磨牙远移效率为78.79%;远移后平均远中倾斜5.96°(P=0.000),颊倾3.91°(P=0.000),颊尖远中向扭转1.98°(P=0.00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磨牙远移后(T1),矫治器牵引组前牙无明显唇倾;尖牙牵引组前牙唇倾0.77 mm,对照组前牙唇倾0.52 mm。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器牵引组T1至T2远移效率无明显下降;尖牙牵引组效率下降16.37%;对照组效率下降13.23%。上颌第一磨牙不同牵引方式组T1至T2远移效率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矫治器牵引能够有效防止前牙唇倾以及第二磨牙远移效率下降。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三维重叠 磨牙远中移动 弹性牵引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有美观性好,舒适度高,便于口腔卫生的维护及减少复诊次数的优势。隐形矫治器戴用后很多的患者也出现了不适症状,包括疼痛与配戴不适、矫治器形变、断裂或附件脱落,也带来菌斑的黏附、材料的性能改变、牙周的稳定等口腔微环境的变化,这些问题均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影响矫治的效率。

  • 标签: 正畸矫治器 疼痛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宣教对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人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19人,研究组行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对比组行常规口腔教育,分别对比矫治后1-6个月的BI指数(牙龈出血)与PLI指数(菌斑)以及患者对宣教的满意程度。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接受矫治后1-6个月的PLI指数与BI指数与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均好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人口腔卫生中应用健康宣教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健康,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健康宣教 青少年 隐形矫治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同一资深医生操作。对照组采用非四手操作技术,全部操作过程由医师一人独立完成,护士只准备器械材料。实验组采用四手操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护士配合操作。比较2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邻面去釉操作中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 无托槽隐形矫治 邻面去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宣教对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人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19人,研究组行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对比组行常规口腔教育,分别对比矫治后1-6个月的BI指数(牙龈出血)与PLI指数(菌斑)以及患者对宣教的满意程度。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接受矫治后1-6个月的PLI指数与BI指数与患者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均好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人口腔卫生中应用健康宣教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健康,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健康宣教 青少年 隐形矫治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牙周护理在牙齿畸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85例牙齿畸形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两组均采用牙周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分别比较两组龈沟探诊深度(SPD)、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PD、PLI、G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护理 牙齿畸形 矫治指标时间 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正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