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血小板疗效的影响。结论血小板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20%甘露醇时,对血管的损伤以及防护。方法将109例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的住院患者,甘露醇时分成两个组,,用8号头皮针甘露醇为对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甘露醇为对照组,通过两种不同甘露醇的方式对血管损害程度进行比较,以便于护士更好的利用、保护好血管,避免血管损伤。结果对照组在甘露醇2天,血管发红,变硬,液体滴入不畅,导致血管不同程度损伤,观察组每天进行静脉穿刺甘露醇,除液体外渗的情况,无血管损伤情况发生。结论甘露醇时根据患者病情,意识程度来选择方式,留置针方便,但对血管损害程度严重;8号头皮针对血管的损害程度较少,可反复在同一根血管上多次穿刺,又利于血管的保护。

  • 标签: 留置针 甘露醇 血管损害
  • 简介: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顾问委员会(ADRAC)收到与丙泊酚(propofol,DIPRIVAN,RECOFOL)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报告1份,乳酸中毒症1份,丙泊酚的速率分别为100mg/h和30mg/h。虽然丙泊酚高速和长期注会增加危及生命的风险,但低速短期的也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

  • 标签: 输注速率 丙泊酚 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 顾问委员会 尖端扭转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50例硝普钠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掌握了观察及护理要点,减少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硝普钠 输注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红细胞是纠正贫血的重要治疗手段,绝大部分早产儿住院期间需1次甚至多次红细胞。红细胞益处与风险并存,临床医师把握好输血时机和指征非常重要。目前全球对于新生儿红细胞的指征尚未达成共识,考虑到红细胞对早产儿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目前迫切需要规范输血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血。本文对早产儿红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生儿科临床医师优化早产儿输血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早产 红细胞输注 贫血 预后
  • 简介:目的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日益增加,伴随而来血小板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相当棘手,其相关因素主要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免疫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plateletalloantigens,HPA)、ABO血型相容性、CD36等;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药物、临床因素和个体差异等。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血小板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小板,分析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大部分患者在血小板治疗后病情缓解,有小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随着血小板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注有效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注有效率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是治疗大部分血液病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应避免或减少多次,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需求按照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输血次数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 简介:学龄前儿童易患各种常见疾病,是门诊输液的常见群体。静脉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门诊患儿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完成操作任务,低估了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和疼痛。为此,我科2006年起加强对学龄前患儿静脉操作前、中、后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学龄前患儿 静脉输注 护理干预 门诊输液 学龄前儿童 常见疾病
  • 简介:静脉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治疗观察,分析红细胞对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血液科120例血液肿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进行红细胞治疗组患者6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60例。并在治疗后的4周、8周、16周分别观察患者的血液学反应情况,记录检测结果。结果:进行红细胞治疗患者血液学变化显著,其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讨论:在血液科,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肿瘤 红细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40 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红细胞 治疗,分析两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5.00%(19/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45.00%(9/20) ,有效疗效率为 50.00%(10/20) ,无效患者 1 例,无效率为 5.00%(1/20) 。对照组总疗效率为 60.00%(12/20) ,其中显效疗效率为 25.00%(5/20) ,有效疗效率为 35.00%(7/20) ,无效患者 8 例,无效率为 40.00%(8/20) 。观察组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65.00% ,其中非常满意 5 名,占满意度 25.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不满意 7 例,不满意率为 35.00% ;观察组满意度为 100.00% ,其中非常满意 12 名,占满意度 60.00% ,满意 8 例,占满意度 40.00% ,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琥珀胆碱进行全麻诱导,对其不同速度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80窗体顶端

  • 标签: 琥珀胆碱 输注速度 全麻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小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血小板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其血小板的疗效和实施的护理方法。结果: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CCI值>4.5表示注有效。结论:血小板无效和血小板抗体有关系,提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选取合适的血小板能够提升血小板的效果。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靶控瑞芬太尼与恒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拔管反应及躁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麻醉诱导后D组静脉持续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直至气管导管拔出。手术结束前2min,C组和D组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R组停用异丙酚,将瑞芬太尼的TCI浓度调整为1.5ng/ml直至气管导管拔出。记录泵右美托咪定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1min(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min(T4)、5min(T5)、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停用异丙酚至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根据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和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CHEOPS),拔管后每5min对患儿进行躁动和疼痛评分,记录所得最高值作为监测有效值。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2~T6时、R组T5~T6时MAP和HR均显著升高(P<0.05),D组各时点MA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R组T2~T4时、D组T2~T6时MAP与HR均较低(P<0.05);与R组比较,D组T5~T6时MAP与HR较低(P<0.05)。三组患儿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R组与D组显著低于C组(P<0.05),PAED评分和疼痛评分D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与R组(P<0.05)。结论靶控瑞芬太尼(1.5ng/ml)与恒速右美托咪定(0.3μg·kg-1·h-1),均能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的拔管反应,且不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恒速右美托咪定还能减少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更适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

  • 标签: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麻醉 静脉 拔管反应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