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肌损伤在临床上较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指出其发病原因与治疗要点,强调其诊断的要领,对此症的治疗应予重视。

  • 标签: 髂腰肌损伤 疼痛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骶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6年收治的20例早期骶关节结核患者,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灶刮除、取自体骨进行植骨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所有的患者,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后,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复发、感染以及骶关节分离脱位等症状。患者的术前Majeed评分为(60.65±5.89)分,末次随访的平均分数为(91.38±2.56)分,术后Majeed评分相比之前有很大提高(P<0.001)。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等可以诊断出早期骶关节结核,诊断正确率比较高;对早期骶关节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手术治疗以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早期骶髂关节结核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对68例主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7例采用解剖性旁路手术,11例采用解剖外旁路术。结果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1例结肠坏死,切除坏死肠段并结肠造瘘后治愈;2例合并呼吸功能障碍;1例合并腹股沟切口淋巴漏。其余6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主-股(双股)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主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式,对于下肢缺血患者必要时行序贯性旁路术。

  • 标签: 主髂动脉闭塞症 主双股动脉旁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支架联合3D造影治疗静脉狭窄的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静脉狭窄患者50例,50例患者术前均给予2D造影与3D造影,确诊后应用静脉支架治疗,分析50名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50例患者的2D造影、3D造影诊断静脉狭窄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50名患者共植入50枚自膨式支架,无手术失败患者,术后即刻通畅率100%。随访6个月,通畅率90%,随访1年,通畅率86%。结论3D造影诊断静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静脉支架能够有效治疗静脉狭窄,两者联合,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髂静脉支架 3D造影 髂静脉狭窄 2D造影 自膨式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治疗的方式在骶关节损伤和错位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骶关节损伤与错位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骶关节损伤与错位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法治疗可以取得较优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 手法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治疗骶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3例骶关节错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根据错位分型使用手法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非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23%,对照组为78.4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骶关节错位是一种临床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法 推拿 脱位 骶髂关节错位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骶关节穿刺注射的方法.方法对75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50个骶关节进行CT引导骶关节穿刺注射,记录操作过程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以CT证实针尖在骶关节腔内为穿刺成功,总体成功率为100%,一次成功率为92.7%.穿刺层面到骶关节下缘的距离约占整个骶关节的1/3,进针点与后正中线距离:左侧为(3.4±0.6)cm,右侧为(3.3±0.5)cm;进针深度左、右侧均为(4.9±1.1)cm,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偏离的角度:左侧为23.1°±3.8°,右侧为23.2±3.9°.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骶关节中下1/3交界处附近关节间隙较宽、位置浅在且利于垂直进针的层面作为穿刺层面,自后正中线旁开约3.3cm、以偏离矢状面约23°、进针深度为4.9cm可顺利穿刺进入骶关节滑膜部.

  • 标签: 骶髂关节 注射 脊柱炎 强直性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节错缝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编写,是在既往文献基础,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编写的。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几个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骶髂关节错缝 诊疗指南 编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87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86/87),77例(88.5%)行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9例(10.3%)行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8.0%)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65例(74.7%)合并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5(2~67)个月,治疗后第24个月静脉通畅率为100%,溃疡愈合率为85.7%,下肢肿胀缓解率为75.6%,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可作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球囊 支架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肌与腰痛大腿根痛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100例腰肌损伤患者设置为此次研究样本,根据肌肉损伤分级将0-2级分为其分为试验组,3-4级分为参照组,各50例。调查两组腰部疼痛程度、大腿根部疼痛发生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腰肌损伤程度与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腰部疼痛程度、大腿根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腰肌损伤程度与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的系为正相关,即腰肌损伤越严重则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当腰肌损伤严重时,腰痛和大腿根痛的发生率会相应增加,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髂腰肌 腰痛 大腿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的17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合并总动脉瘤(common iliac artery aneurysms,C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了动脉分支支架技术(iliac branch device,IBD,n=3)、喇叭形支架技术(bell-bottom technique,BBT,n=10)和外、内动脉搭桥技术(n=4)。三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技术成功率和近期效果。本研究显示根据腹主、总和内动脉具体情况,选择IBD、BBT和自体血管移植等技术,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臀肌跛行、内漏、内脏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超声引导行腹股沟及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体表定位下的同样术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64例,随机分2组,两组患儿均常规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经超声引导行腹股沟及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儿经传统体表定位行相同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儿术中心率(HR)、血压(MAP)的变化,及手术持续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全麻药、局麻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毕患儿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局麻药用量为9??3±3??5mL,对照组为13??6±5??2mL(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及异丙酚用量分别为7??5±3??8μg和140??7±14??4mg,对照组分别为15??3±4??2μg和180??6±15??7mg;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为7??2±1??5min,对照组为16??4±2??0min,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225??0±36??0min,对照组为127??0±33??0min,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经超声引导行腹股沟及腹下局部神经阻滞,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关键词超声;神经阻滞;小儿;腹股沟神经;腹下神经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1-01

  • 标签:
  • 简介:本病例报告介绍了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中.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可吸收胶原海绵(ACS)来增宽严重缺损的侧向牙槽。利用外科手术技术结合螺钉和胶原膜,以维持ACS的空间。经过7个月的愈合期,牙槽宽度由1~2mm增加到6~9mm,从而为成功植入种植体提供了保证。通过外科手术维持rhBMP-2/ACS空间的技术,使骨重新形成,由此证明,骨再生不需要额外的颗粒骨。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槽嵴 外科手术技术 RHBMP-2 下颌骨缺损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