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体髂骨移植是齿槽裂二期植骨修复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牙槽突裂隙较大,瘢痕牵拉严重,骨段塌陷,以及缺乏健康黏骨膜以覆盖植骨组织的患者,该方法成功率较低。采用牵引成骨的方法可有效关闭牙槽裂隙,我们就牵引成骨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 齿槽嵴裂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低平牙槽全口义齿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的口腔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改良型方法进行低牙牙槽全口义齿的改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50.0%,两组差异显示出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低平牙槽全口义齿的改善,能够提高低平牙槽全口义齿的稳定度,固位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平牙槽嵴 全口义齿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外翻引发籽骨磨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有症状的144例(237足)女性外翻患者的负重CT影像资料。患者年龄19~84(53.79±13.04)岁。根据籽骨是否磨损分为籽骨磨损组与籽骨无磨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第1~2跖骨间角(IMA)、外翻角(HVA)、第1跖骨关节面外翻角(DMAA)、正位胫侧籽骨分度、冠状面籽骨分度、第1跖骨旋转角(α角)、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β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籽骨磨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界值。结果144例(237足)患者的IMA为13.85°±3.15°,HVA为31.52°±11.23°,DMAA为18.10°±8.08°,α角为22.78°±6.89°,β角为15.01°±6.45°。两组参数比较,除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1, P>0.05)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05(1.02~1.09), P<0.01]、冠状面籽骨分度[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4.41(2.90~6.70), P<0.01]是籽骨磨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界值为53.5岁(灵敏度85.1%、特异度56.6%),冠状面籽骨分度界值为1.5度(灵敏度90.4%、特异度67.8%)。结论女性外翻患者中,籽骨磨损与年龄和冠状面籽骨分度增加有关,与IMA、HVA、DMAA、正位籽骨分度及第1跖骨旋转角度无关。

  • 标签: 外翻 籽骨 负重 锥状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 腹下神经及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产妇的镇痛干预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 92 例 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依据住院顺序编号( 1-92 )的奇偶特性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定位镇痛为主要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 超声引导下腹下神经及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阵镇痛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 48 h以及 72 h 的疼痛测评得分( V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95.65% )较对照组( 76.09% )明显上升, P 均< 0.05 ,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超声引导下腹下神经及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在 剖宫产孕妇的 术后镇痛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满意度得以提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下 -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气 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患儿 62例,入院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间,根据抽签法,本次研究的 62例患儿将被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将采取传统的麻醉方式,并将其设为常规组,另外一组将采取腹下 -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两组各有患儿 31例,分析这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儿术前的心率变化情况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上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切皮时以及向近端游离鞘突牵拉时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手术中采取腹下 -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以降低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小儿哭闹的次数,同时还可以改善患儿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效果显著 。

  • 标签: 髂腹下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鞘膜积液 小儿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式骶关节矫正术治疗骶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矫正治疗骶关节,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骶关节错位的病例筛选,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美式骶关节矫正术、推拿手法和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手法加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后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临床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6.7%,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率为21.3%,有效率为6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美式骶关节矫正术能针对性矫正骶关节错位,在治疗中具有关键性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可推广运用。

  • 标签: 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 物理因子 骶髂关节错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引导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日间疝修补术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到我院就治的 100例疝气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实验组利用超声引导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止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药量、时间和心率,比较不良反应率和腹胀疼痛感。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等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和腹部胀痛感等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疝修补术中用超声引导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疝修补术 髂腹下神经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日间疝修补术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到我院就治的100例疝气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实验组利用超声引导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止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药量、时间和心率,比较不良反应率和腹胀疼痛感。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等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和腹部胀痛感等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疝修补术中用超声引导腹下和腹股沟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疝修补术 髂腹下神经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血管水平梗阻的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输尿管血管水平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0.5~14岁。29例术前均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6例,肾核素扫描10例,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 3例。腹腔镜手术6例,均为输尿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开放手术23例,其中3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不同期行肾盂成形术。结果26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时间范围6~96个月。除发育不良肾切除术1例外,术后复查影像均显示肾积水好转,患侧肾功能良好,术前合并腹痛、泌尿系感染患儿术后症状消失。结论输尿管血管水平梗阻可合并输尿管近端、远端狭窄或肾脏畸形,术前应依据超声、MRU了解肾脏形态及梗阻点位置,肾核素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脏功能,必要时行输尿管逆行造影了解梗阻点及输尿管发育情况。经手术治疗,预后好。

  • 标签: 输尿管 狭窄 肾积水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骶螺钉微创治疗骶骨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透视下行骶螺钉内固定术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7例,其他损伤5例。结果平均每根空心钉植入时间约45分钟,出血约10毫升。骨盆区前方的损伤另作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内固定。麻醉清醒后开始在床上功能锻炼,1周后下地扶拐行走。20例骨折复位良好,11例已拆除内固定;无骶疼痛17例,轻微疼痛4例,1例术后骨折对位尚可,后发生移位,经切开复位时发生医源性损伤,出现下肢麻木。结论经皮骶关节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 标签: 骨盆 微创 骶髂螺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依靠局部麻醉药在筋膜间隙内扩散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从而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超声引导下FICB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骨折及髌骨骨折等手术中应用广泛。为了明确筋膜间隙的解剖、注射局部麻醉药后药液的扩散方式与范围,以及临床效果,文章对FICB解剖和药液扩散程度、技术改良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腹股沟韧带上FICB相比较经典FICB和股神经阻滞,扩散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入路FICB后药液弥散至椎旁间隙规律。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局部麻醉药 神经阻滞麻醉 闭孔神经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动脉闭塞症是指因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动脉闭塞,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闭塞。急性主动脉闭塞较为少见且病情危重,往往伴随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临床上常见的主动脉闭塞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不断积累导致的慢性闭塞,多部位长段或者多节段性闭塞,患者可以出现内脏缺血、下肢缺血或坏死等临床表现。在疾病发展过

  • 标签: 主髂动脉 闭塞症 血栓形成 慢性闭塞 粥样硬化斑块 腔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关节阻滞治疗骶关节疼痛的疗效。寻找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且疗效维持时间也较长,减少全身性用药的副作用的方法。方法用骶关节阻滞治疗骶关节疼痛31例。骶关节内每侧给药得宝松3.5mg十弥可宝1000ug十2%利多卡因200mg十维生素B6200mg。分别在治疗后3天、1周、2周、4周,3个月时分析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自我评价、枕墙距、胸廓动度、Schober's征、脊柱侧弯程度,ESR、CRP、人类自细胞抗原HLA-B27等)。结果临床治愈2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治愈率90.32%,治疗骶关节疼痛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 标签: 骶髂关节疼痛 骶髂关节阻滞关节内给药
  • 简介:对我院以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骶关节错缝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25岁。2009—2—7初诊。主诉:腰部反复酸胀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0个月。患者10个月前无名因致腰部酸胀痛不舒并且偶有下肢放射痛,走路、转身疼痛加重,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未特殊处理。8个月前症状进一步加重,遂到医院就诊,外院门诊值班医生经MRI检查示(如图1):腰5骶1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相应硬膜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活血化瘀中成药口服、针灸、手法等治疗,

  • 标签: 骶髂关节错缝 误诊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股沟-腹下神经连续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剖宫产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72h,患者VAS评分为(2.1±0.7)分,吗啡用量为(8±2.5)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股沟-腹下神经连续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双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连续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神经-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手术应用的效果及成功率。方法择期行儿童腹股沟手术患者120例,年龄3-11岁,ASAⅠ-Ⅱ级。予以0.25%布比卡因2mg/kg,行腹股沟神经-腹下神经阻滞。第一组中,针被插入置于前上棘至脐连接线外侧四分之一和内侧四分之三交点处,第二组中,在第一组穿刺点内侧上方1cm处,分别记录各时间点HR、NIBP、SpO2,并记录术后1-2h、3-4h、4h后的镇痛效应。阻滞失败定义为操作过程中需要镇痛,结果在研究观察期间,ILIH神经阻滞在第一组中的成功率为94.8%,在第二组中成功率94.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生命体征,包括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SPO2变化,两组无显著差异(p>0.5)。复苏后,两组间疼痛变化的严重程度也无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腹股沟神经-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儿童腹股沟手术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阻滞效果及成功率是相似。

  • 标签: 神经阻滞方法 小儿 腹股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