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祛疱汤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祛疱汤,对照组给予常规泛昔洛韦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V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S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自拟祛疱汤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有效的缓解疱疹后疼痛,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效方法。

  • 标签: 自拟祛疱汤 带状疱疹 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78例作为研究组,另7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2%,对照组为89.3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5.33%,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肋间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带状疱疹性疼痛中应用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早期带状疱疹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采取连续性硬膜阻滞治疗),研究组(25例,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疼痛评分。结果疼痛评分组间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带状疱疹性疼痛应用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 早期带状疱疹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中药结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这94例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47例。对A组患者采取口服阿昔洛韦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给药的方案,并设A组为对照组;B组患者行氯胺酮椎管内阻滞麻醉,并以四逆散配合治疗,设B组为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在给药后1小时、6小时、24小时后,B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除的人数远远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结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对于带状疱疹的止痛效果更好,起效快,且能够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加快患者痊愈。

  • 标签: 中药 氯胺酮 椎管内阻滞 带状疱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的发病特征进行一个深入分析,同时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一个观察,旨在对其进行一个深刻的认识,予以临床推广。方法笔者选取其所在医院11例带状疱疹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经过中医辩证后施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结果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疱疹干涸的时间在4-8天,平均6天;神经痛的消失时间在7-45天,平均27.3天;肌麻痹症状的消失时间在16-43天,平均27.09天。结论利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其肌麻痹症状最短在16天可消失,最长在43天可消失,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运动性麻痹 补阳还五汤 肌麻痹 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方法内治及外治,采用中药、局部封闭、穴位注射、外敷药物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结果共98例患者,治愈58例,好转3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抗病毒 止痛生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6.6%(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在老年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氦氖激光 伐昔洛韦 老年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30例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30例作为治疗组。两组均辅以复合vitb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组(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3.7%)。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总结本院2008年5月-2011年6月年三叉神经带状疱疹12例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并对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中西医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极大地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后遗症。结论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穴位按摩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穴位按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频率、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护理中予以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发生次数,并充分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康复护理 穴位按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传统疗法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治疗外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传统治疗 窄谱紫外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的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的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都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来说,在运用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后,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治疗效果与质量,并减少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 甲钴胺 普瑞巴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疗效。方法将12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给予口服加巴喷酊、怡神保,转移因子胶囊;治疗组65例除给予对照组相同药物外,同时予以半导体激光治疗。1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9.23%和25%;总显效率分别为86.15%和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 标签: 半导体激光 神经痛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更佳方法。方法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的更昔洛韦治疗和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其次,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单纯更昔洛韦治疗后的效果比较,结果均为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地改善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导体激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0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mg/(kg?d)静滴,同时予泛昔洛韦250mg口服,3次/d;对照组予泛昔洛韦分散片250mg口服,3次/d;同时两组患者均予口服维生素B1片10mg,3次/d,局部皮损再予以半导体激光照射,1次/d,疗程均为7~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及痊愈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明显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可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针结合神经阻滞治疗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围针结合神经阻滞)、阻滞组(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疗程为10天。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36.7%;阻滞组治愈率为23.3%;对照组治愈率为10.5%,经统计学处理,P<0.05,研究组优于阻滞组和对照组。结论围针结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 围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小自血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PHN门诊患者进行神经阻滞联合臭氧小自血注射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80例PHN患者临床治愈5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小自血注射疗法治疗PHN,疗效佳,安全性高。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神经阻滞 臭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