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减的疗效及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亚临床减患者100例,并使其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雷替斯)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脂指标及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①TSH、FT3、FT4、BMI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C、TG、LDL、HDL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对于亚临床减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且能明显调节患者的血脂情况。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 老年亚临床甲减 血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应用大剂量泼尼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时机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2015年—2017年间收治确认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分析对象,从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应用大剂量泼尼龙治疗为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24例),对患者应用大剂量泼尼龙治疗后相关临床数据对比以对疗效影响差异。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方面组间患者出现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因感染出现死亡比例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大剂量泼尼龙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有积极意义,因此对此类患者可用大剂量泼尼龙,具备临床效果,将肺顺应性作为时机选择的手段,保障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救治 甲泼尼龙 时机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龙对于晚期肺癌呼吸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肺癌晚期呼吸困难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吸氧治疗,而治疗组则是给予患者强龙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的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龙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并能够改善晚期肺癌呼吸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甲强龙 肺癌晚期 呼吸困难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6例应用氨蝶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采用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来氟米特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与肿胀数量及晨僵出现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组件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氨蝶呤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噻托溴胺联合复方氧那明对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噻托溴胺+阿斯美)和对照组(噻托溴胺),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及急性加重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由(225±42.5米)增加到(377±41.6米),CAT评分由(23.8±6.2)降至(13.2±3.8),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78±1.62VS2.13±2.14,P=0.03)。结论将噻托嗅胺联合复方氧那明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改善,减少急性加重方面具有协同效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胺 阿斯美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急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选择56例异位妊娠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则增加使用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各28例。结果对比两组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有显著缩短(P<0.05)。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宫外孕Ⅱ号方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钴胺+独活寄生汤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患者均钴胺治疗,研究甲组加独活寄生汤,总结肱踝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疗效、精神评分、症状评分。结果甲组的肱踝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评分、症状评分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钴胺+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改善其症状,扩张血管、提高血流灌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独活寄生汤 疗效
  • 简介:摘要引进人才是当前各级医院,尤其是三综合医院特别关注的话题,是医院管理者常会遇到的事关医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人才引进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引进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三甲综合医院 人才引进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适龄妇女针对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800例社区适龄妇女为我市某市区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进行乳腺检查的人员,通过乳腺检查、乳腺B超检查以及乳腺X线实施检查。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可知0~39岁女性和20~24岁组、25~29岁组、40~59岁组以及60岁以上组相比较而言,统计学意义形成,而800名女性中患病人数为400人,患病率经计算后为50%,居民中100患病,职工中300人患病,未婚中60人患病,已婚中340人患病,此外800名适龄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可知,40名适龄妇女无危险因素,而200名适龄妇女为低度因素、400名适龄妇女为中度因素,160名适龄妇女为高度因素,与此同时比对已婚女性的乳腺增生患病率以及可疑乳腺癌病变发生率,其数据和未婚女性相比较而言显著提升,数据间经比对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龄妇女具有较高的乳腺疾病发生率,为此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普查治疗,进而评估乳腺癌患病患病风险,从而实施相应的干预。

  • 标签: 社区适龄妇女 乳腺疾病 筛查结果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社区糖尿病采用二双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门诊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格列吡嗪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二双胍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脂以及空腹血糖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社区糖尿病采用二双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该药的降糖效果明显,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医院 糖尿病 二甲双胍药物 临床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和钴胺,对照组单加钴胺。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周,然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高切、全血比低切、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肌电图神经传到速度也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疏血通联合钴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疏血通 甲钴胺 糖尿病 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氧那明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施行复方氧那明联合呼吸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95.8%优于对照组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6.25%,少于对照组的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氧那明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甲氧那明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妈富隆联合二双胍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4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患者应用妈富隆+二双胍治疗;对照组24例患者应用妈富隆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及卵巢体积大小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月经稀发、面部痤疮、多毛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LH、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A组)FG、INS、IBM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INS、IBM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3个疗程后发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卵泡数及卵巢体积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妈富隆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二双胍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状况,在降低胰岛素、促黄体生成素及睾酮水平方面效果更优,进而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愈率。

  • 标签: 妈富隆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三医院10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变化趋势。方法横断面回顾性调查2001、2006、2011三个时间点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对比患者基础情况、院前用药及住院期间药物治疗。结果院前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有明显上升趋势(0%和2.78%和20.00%,P<0.05)。住院期间应用氯吡格雷、ACEI/ARB、他汀类、肝素/低分子肝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1)院前抗血小板治疗的使用率有所上升。(2)急性心梗的内科治疗用药方面正逐渐规范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8年6月份护理“三基”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低的原因,找出教学中存在不足与护理人员学习薄弱环节,为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考试成绩不合格人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三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员中见习护士、护士占57.8%,且50%以上人员在2017-2018年护理部组织的三基理论考试中有两次不合格经历。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对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考试试题出题欠合理;低年资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欠扎实;部分特殊区域补考率占比较大。

  • 标签: 护理人员 三基理论 考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联合二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88例,按照患者门诊挂号编号尾数的单双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双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二双胍基础上联合使用药物胰岛素,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空腹血糖(6.12±2.02)、餐后2h血糖(6.87±2.45)以及24h尿糖定量(12.83±5.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以及24h尿糖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联合使用胰岛素+二双胍的疗效更加理想,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胰岛素 二甲双胍 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MB-P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灭活过程中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光照强度和亚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亚蓝又存在致突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有效的亚蓝释放浓度下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同时还要保证不能过多地破坏血浆中的重要成分,需要通过加强对原辅材料和制备过程的联合控制,达到在提高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血浆中亚蓝残留量的目的,目前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而如何有效保证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采取高标准高质量的控制措施极其重要。

  • 标签: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乳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我院乳外科实习的46名学生看作参照组,为其开展传统教学法;将2017年1月到我院乳外科实习的46名学生看作研究组,为其开展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观察经分别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参照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乳外科临床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实施对实习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实习生教学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式教学 临床带教 甲乳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强龙)联合弥可保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的92例。将上述92例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和大剂量组4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强龙(40mg)联合弥可保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大剂量强龙(80mg)联合弥可保治疗。比较(1)急性视神经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2)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瞳孔直径的差异。结果(1)大剂量组较之常规组急性视神经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P<0.05;(2)干预前两组瞳孔直径相似,P>0.05;干预后大剂量组较之常规组瞳孔直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强龙联合弥可保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瞳孔、视力等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弥可保 急性视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钴胺和维生素B(12)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1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6例与25例。A组给予钴胺口服治疗,B组给予维生素B(12)肌注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和治疗28d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值。结果对比治疗前的Hb(血色素)、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同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钴胺与维生素B(12)治疗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钴胺治疗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甲钴胺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