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消化道溃疡HP感染9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铋剂四联疗法)和对照组(标准三联疗法)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HP转阴率和总有效率,6个月的HP二次阳转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结论铋剂四联疗法HP转阴率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铋剂四联疗法 标准三联疗法 H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老年退行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

  • 标签: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Ⅰ级、Ⅳ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Ⅱ级、Ⅲ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94.1%,各分级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Ⅰ级、Ⅱ级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5.6%,对照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80.0%,研究组整体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诊断中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诊断
  • 简介: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CT血管造影(CTA)和颈动脉超声(US)检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情况.方法:对34例急性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作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3例进行了DSA检查.颈内动脉段的狭窄率按北美症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法进行计算,颈总动脉及颈膨大的狭窄率根据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法进行计算.结果:34例中30例(88.2%)发现颈动脉斑块,CTA和US测得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4.6%±17.8%和32.5%±13.9%,两者对狭窄程度判断的一致为70.9%.以DSA为金标准参考时,CTA正确诊断1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但被US低估为50%狭窄.CTA发现40/80钙化斑块(50.0%),US发现23/80钙化斑块(28.8%).此外,US发现的1处斑块溃疡,未能在CTA显示.结论:CTA和US作为快速的无创伤的检测血管形态的技术,在诊断颅外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颅外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超声 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自我行为与饮食护理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科6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3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饮食依从率、生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自我行为与饮食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我行为 饮食护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应用于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患者鉴别诊断过程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20例作为对象,对20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0例患者当中,单侧椎动脉内径显示均匀偏细现象的患者有3例,患侧的椎动脉内径与健侧进行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检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异常现象患者有4例,单侧血管病变患者有2例,双侧病变的有3例,血流频谱异常的患者有3例,局部斑块所导致椎动脉狭窄的患者有2例,发育异常的有4例,单侧闭塞的患者有2例。结论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症状疾病患者采用彩色动脉超声检测,在临床上具备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鉴别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疾病症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超 椎动脉狭窄 发育不良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过程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这8例患者在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25.0%,6例患者为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7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这表明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所致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主支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198例,常规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对结核支气管气道狭窄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道直径以及气促指数分析,FEV1、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结果198例临床效果中有效者166例,无效者32例,有效率83.84%;198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气道内直径、气促指数评分以及FEV1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术后手术创面存在少量渗血者176例(88.89%),轻微胸痛55例(27.78%),粘膜轻度撕裂38例(19.20%);随访6-12个月,再次狭窄者29例(14.64%),大出血(单次术中出血量>100ml)0例,气胸0例,纵隔气肿0例,死亡0例。结论在支气管结合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道狭窄情况,具有临床效果较好,而且安全较好等优点。

  • 标签: 支气管镜 球囊扩张 支气管结核 气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接受依那普利叶酸片的价值。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实施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结果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接受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同型半胱氨酸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消化性溃疡运用康复新联合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三联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3.92%,较比对照组的5.77%的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运用康复新联合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康复新 三联抗幽门螺杆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Hp感染胃溃疡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纳入试验序列,对照组40例施用兰索拉唑胶囊治疗,联合组40例行联合用药疗法(兰索拉唑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Hp阴性复燃率、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溃疡愈合总有效率、Hp根除率、复发率(治疗6个月)及不良反应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复发率和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Hp复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用于Hp相关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复燃率,且不良反应风险无增加,可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对机体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4月-2018年1月135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A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B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三组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治疗效果;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伴发症状消失时间;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β、HSCRP的水平;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观察组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伴发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治疗前三组各种机体炎症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种机体炎症水平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水平,缩短病程,促使溃疡愈合,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雷贝拉唑 联合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 疗效 机体炎症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置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对于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阴道狭窄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放置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和对照组(放置阴道模),比较两组患者阴道狭窄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阴道狭窄恢复良好率(97.30%>81.08%)及其对于恢复效果的满意度(91.89%>75.68%)、自我管理效能(89.75±4.22)分>(79.16±5.25)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2.70%<13.51%)、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39.24±2.46)分<(50.18±3.04)分以及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37.49±2.37)分<(48.82±3.55)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放置阴道模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是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阴道狭窄的有效干预措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阴道模 盆底肌肉锻炼 宫颈癌 放疗 阴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彩超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非心血管疾病和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要进行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轻度狭窄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结论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形成具有密切相关,可以采用彩超对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检查。

  • 标签: 彩超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间收取的100例脑梗塞病人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血管超声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颈动脉狭窄的概率是96.0%,对照组则是5%,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颈动脉血管狭窄斑块的发生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发生率、同型半胱氨酸、颈总动脉膜厚度及TG、HDL、LDL-G、TCHO等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可明确病人狭窄病变是否存在,在临床中使用意义重大。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体检者1500例进行研究,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并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结果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且加强对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胃部疾病筛查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三联疗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Hp阳性活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68例)选择埃索美拉咗给予临床治疗;A1组(观察组68例)选择埃索美拉咗(2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进行治疗;针对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疗程为7d,对患者完成28d的治疗后,对两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Hp转阴率进行对比。结果A1组与A2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症状表现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A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A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18%,A1组显著高于A2组患者(P<0.05);A1组Hp转阴率为97.06%,A2组Hp转阴率为30.88%,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选择三联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表现出用药疗程短、临床疗效高以及Hp根除率高等系列优点,成功凸显三联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阳性 十二指肠溃疡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粘膜形态学各指标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7.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活动炎症细胞浸润指标上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胃粘膜形态学指标,优于三联疗法。

  • 标签: 泮托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的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羟乙基淀粉扩容实施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和收缩峰值的血流速度以及平均血流速度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实施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大脑的血流供应,使得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降低,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