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4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中 70例有暴力行为的患者 , 随机均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 入组前后均采用 GQOI-74 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均住院 4 个月 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暴力风险评估分值无差异,干预后两组暴力风险评估分值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效果 94.29%优于对照组 74.29%。 结论:暴力行为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在流浪精神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明显,通过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减少暴力行为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暴力行为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流浪精神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哌罗匹隆组和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Cohen-Mansfied激越问卷(CMA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哌罗匹隆组有效率为82.0%,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哌罗匹隆治疗12周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其中在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3个因子的得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MMSE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哌罗匹隆的不良反应较喹硫平轻,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喹硫平相比,哌罗匹隆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哌罗匹隆 喹硫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100例42d足月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保健,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保健效果。结果对照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智力发育指数评价分剐为(95.12±4.32)、(100.32±4.89)、(106.32±4.72);观察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智力发育指数评价为(99.02±5.76)、(107.12±5.76)、(114.35±6.43)。对照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价为(92.76±3.87)、(98.78±4.61)、(102.12±4.12);观察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价为(97.43±4.56)、(104.89±4.12)、(110.65±5.12)。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发育和行为进行早期预见性保健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婴幼儿的行为、发育偏差,促进其智力、体格正常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婴幼儿发育 婴幼儿行为 预见性保健指导 儿童保健
  • 简介:目的:比较美欧药品违法行为与侵权行为的法律界定、法律责任,以期为构建我国药品责任法律制度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探讨药品违法和侵权行为的在不同法律中设定的方式与联系,以及法律责任设定。结果药品违法与侵权行为分属行政规制与产品责任、民事侵权,目前,我国《药品管理法》关注药品质量约束机制和行政合规性,而《产品质量法》和《侵权责任法》缺乏有效衔接的侵权责任制度。同时,缺陷界定存在瑕疵,假劣药划分交叉混乱,赔偿责任设定未将行为人主观恶意程度和造成的损害后果作为特殊考量因素,致使司法实践和执法操作存在诸多适用难题。结论以药品管理法修订为契机,对药品违法与产品责任、侵权行为进行关联性条款设定,维护公众用药合法权益。

  • 标签: 药品违法行为 假劣药 药品侵权行为 法律修订
  • 简介:目的探讨助产士参与产前门诊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定期产检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助产士进行产前干预,针对产妇孕周进行围生期指导及相关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认知行为、体重指数,分娩结局以及母乳喂养的差异,分析助产士参与产前门诊干预的意义.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正常阴道分娩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自愿剖宫产、阴道助产,非自愿剖宫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知识问卷得分为(18.2±1.0)分,对照组为(14.5±2.1)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4.42,P〈0.05).产前观察组超重比例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而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对照组(χ2=5.29,P〈0.05).结论助产士参与产前门诊干预有利于改善初产妇产前认知行为,降低剖宫产比例以及超重产妇比例,并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助产士 产前门诊 分娩 认知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研究分析其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在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到我院治疗,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肾衰竭患者 心理护理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90例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暴力行为 精神病 心预见性护理 护患纠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儿童口腔治疗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科接诊口腔治疗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配合度等指标。结果:关于配合度,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2.0%相比更高(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儿童口腔治疗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配合度提升更为迅速,家长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口腔治疗 个性化心理护理 影响 行为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行为激活疗法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研究组25例患者采取行为激活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下的SAS、SDS评分、满意度。结果:通过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效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行为激活疗法干预 常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临床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为研究核心,并进一步分析对其联合应用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的作用,以及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0例,是随机选自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 经统计分析后,观察组在服药依从性评分统计中,数据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将个体化认知和行为护理联合运用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大幅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个体化认知 行为护理 心内科 服药依从性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我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疾病患者88例进行分析,以护理方式不同为依据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的各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肝胆外科,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心理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急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 急性胃炎 自我护理能力 遵医嘱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并行周期性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肺癌 化疗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并行周期性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肺癌 化疗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用于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的价值。方法:2021年8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学龄前儿童9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用眼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眼保健操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用眼时间,试验组的数据分别是(9.63±2.29)min/d、(2.14±0.25)h/d、(2.37±0.46)h/d,和对照组(3.78±0.78)min/d、(0.53±0.14)h/d、(3.52±0.59)h/d相比更好(P<0.05)。关于视力下降发生率,试验组数据2.22%,和对照组17.78%相比更低(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用社区护理干预,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性改善更加明显,视力下降发生率也更低。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影响 社区护理干预 视力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聚焦解决护理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主观感受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观察对象:艾滋病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聚焦解决护理)与对照组(n=35,常规护理)两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心理负性情绪HAMA焦虑量表评分比较,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遵医行为总依从度(依从性较好+依从性一般)比较,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于增强积极自我主观感受,提高遵医行为依从性效果明显,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聚焦解决护理 艾滋病 遵医行为 自我主观感受  遵医 依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急诊内科在2021年01月至2022年05月收治的3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全面护理),每组患者19例,评估遵医行为,观察自我效能。结果:统计两组样本遵医行为评分,计算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统计两组样本护理后自我效能,计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面护理 急诊内科 重症心力衰竭 遵医行为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急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 急性胃炎 自我护理能力 遵医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