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脱钩理论基本内涵,利用2005~2015年水资源利用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计算得到2005~2015年云南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弹性系数D,并根据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划分标准研究时段内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进行划分,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2015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压力脱钩状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脱钩状态类型组成减少,云南各地州脱钩状态较为复杂,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数量组成看,云南省各地州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态势总体呈现弱脱钩态势,其总体上经济总量与水资源使用量均在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水资源增长率;从脱钩弹性系数D值看,云南省各地州总体上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呈现脱钩态势,有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趋势;从脱钩状态类型空间分布变化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滇西等地区主要呈现强脱钩态势,协调性良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滇东等地区,主要呈现弱脱钩态势。

  • 标签: 水资源 经济发展 脱钩状态 空间格局 云南省
  • 简介:目前浙江省正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超过300个,通过抽选部分典型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质量核查,掌握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情况,以期改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使水土保持监测更好地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服务,从而减少生产开发建设过程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标签: 浙江省 水土保持监测 质量核查
  • 简介: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始同时,其监测工作也同时展开。贵州省发改委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农业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将监测工作开展起来,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石漠化监测组织实施监测成果管理、监督网络,从而保障监测工作全面有序地展开,同时存在问题也亟待我们探索解决。

  • 标签: 石漠化 水土保持 监测 贵州
  • 简介:本文从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际需要和信息技术水土保持监测应用程度出发,以解决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出现现实困难促进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信息化为切入点,分析并设计适应我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信息系统方案,为我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实施部署打好理论基础。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测 信息系统 分析与设计
  • 简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具体体现,我国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意识领域有着影响深远。因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度指标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

  • 标签: 人与自然 指标评价体系 和谐社会
  • 简介:为提高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效率准确性,依据水土保持概(估)算定额相关规定,运用VisualBasic语言编写程序功能模块,采用Access构建程序数据库,开发了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软件。经测试,该软件能有效减少概(估)算编制工作时间降低人为误差。这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工程概(估)算效率准确性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同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图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水土保持 概(估)算 VISUAL Basic ACCESS
  • 简介:为了解不同护坡模式下边坡防护工程建设初期植被恢复状况,依托北京西六环现有边坡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12段边坡划分为六棱砖与厚层基材喷播植草2类护坡模式,分析不同模式坡位、坡长、坡向地形条件对植被恢复影响。结果表明:1)以厚层基质喷播植草模式为主Ⅱ类边坡植被恢复效果优于以六棱砖护坡模式为主Ⅰ类边坡;2)随着演替进程发展,建植初期植被表现出一定年际变化规律,2011年植被恢复效果较2010年差;3)坡位、坡长坡向不同使植被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性,Ⅰ类边坡中部植被生长较好,Ⅱ类边坡下部植被恢复效果好,坡长较长阴向边坡更利于植被恢复;4)六棱砖护坡模式更适宜在山岭重丘区应用,而厚层基质喷播植草护坡模式更适用于平原微丘区。

  • 标签: 公路边坡 聚类分析 护坡模式 六棱砖 厚层基材喷播植草
  • 简介:快速城镇化因大量城镇建设用地形成而导致其他土地类型减少,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进行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信息。作者以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2015年3期遥感数据,提取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慈溪市快速城镇化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5,慈溪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滩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建设用地增幅来源主要是由滩地与旱地转变而来,快速城镇化使得其他土地破碎程度增加;2)快速城镇化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显著,2005—2015慈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0.02亿元,其中快速城镇化影响占73%;3)围垦滩地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最大,损失量达4.6亿元,其次是建设过程水体占用。

  • 标签: 快速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慈溪市
  • 简介:三明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于1981年,市、县(市、区)两级设立13个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13个水土保持监督站,2个水土保持试验站,2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现有水土保持工作人员62人。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三明市 生态环境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福建省
  • 简介: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99km~2,占46.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06km~2,沟道密度1.87~2.99km/km~2,45%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3)根据小流域特征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科学依据。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保持规划布局 预防保护 综合治理 措施配置
  • 简介:地表微地形测量是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基础,对地表形态动态监测、水文过程模拟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地形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2大类,前者包括测针法、链条法、差分GPS法等,后者包括超声波测距法、红外线传感器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激光测距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全面回顾各方法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基础上,分析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常用方法:统计方法指数、地统计学指数分形多重分形模型。认为:1)差分GPS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将在亚毫米一,厘米级地表微地形测量地表粗糙度多尺度特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简单、方便测针法可能在野外测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以地表微地形测量技术为基础,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亟需形成一套完整“测量一定量化一模型应用”范式,同时应加强对地表微地形空间异质性各向异性研究发展统一地表粗糙度定量化方法。

  • 标签: 地表微地形 地表粗糙度 定量化 接触式 非接触式
  • 简介: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内大范家沟阴阳坡拐沟阴坡坡面主要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坡位草本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阴坡草本群落物种20多种,较阳坡高30%。阴阳坡面上草本群落生物量盖度从坡下至坡上逐渐减小。水分养分条件好地段均有灌木入侵。阳坡Margalef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均随坡位升高而降低;而阴坡Mafgalef指数随坡位升高而降低,Menhinick指数却随坡位升高而增大;3个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阴阳坡均随坡位升高而减小。不同坡位引起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坡位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描述或评价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时,应多选几个指标参数,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片面性。掌握草本群落自身喜阴阳特性、生境特征、植被组成多样性特征,充分认识植被演替条件演替规律,指导该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坡向 坡位 草本群落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
  • 简介:本文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为土壤侵蚀类型特征分析,将该地域的人为侵蚀类型划分为4个类型区:闲置开发区、工程建设区、采矿土石场、坡耕地,并不同尺度下的人为土壤侵蚀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目前人为土壤侵蚀研究存在主要问题.

  • 标签: 人为土壤侵蚀 监测 类型 尺度 侵蚀模数
  • 简介:为充分了解自然界河流深潭成因功能,选取山东诸河部分河段,河流深潭水量状况、底质、水生动物调查进行,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深潭形成主要原因,阐述深潭在生态、经济、景观方面的功能.考虑到城市河流现状,认为人为地城市河道修建深潭方式,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质景观有着积极作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深潭构建5条原则,以及“浅滩-深潭”“跌水-深潭”2种构建形式,旨在为城市河道生态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深潭 城市河道 构建原则 生态改造
  • 简介:通过定位监测方法,研究红壤旱坡地3种不同耕种模式花生产量降水利用影响.结果表明:横沟+稻草覆盖花生产量降水利用效果最好,其中花生产量达到3993.2kg/hm2,降水有效利用率达74.69%,水分表观生物利用率表观经济利用率分别为0.64520.3119kg/m3,水分实际生物利用率实际经济利用率分别为0.86070.4107kg/m3;横沟+植物篱效果次之;传统顺坡耕种方式最差,不仅不利于花生产量增加,而且还会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推广横沟+稻草覆盖农作方式,以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耕种模式 红壤旱坡地 花生产量 降水利用
  • 简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能够雨量、水位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与实时传递,能有效解决江河湖泊水库洪水预报、防洪调度水资源合理利用,改变了人工测量落后状况,并扩大了测报范围,增长防洪决策预见期,效益明显,因而被越来越多防汛部门所采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自动测报系统亚湖水库配置运行情况。

  • 标签: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信息 应用
  • 简介:植被覆盖是影响水土流失重要因子,本文在对湖北省近16年来植被覆盖不同类型区变化分析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植被覆盖不同坡度、土壤、高程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自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平均海拔高、坡度大武陵山秦巴山山地丘陵区年际变化NDVI相对值比平均海拔低、坡度小江南和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要高,NDVl年际变化趋势增幅也较大,春、夏、秋三季NDVI值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年均NDVI退化改善区域主要出现在坡度〈5°、高程〈500m区域,退化区域最主要是城镇周边地区,改善区域最主要是江汉平原等农作物主产区。

  • 标签: 植被覆盖 NDVI 区域变化 驱动因子
  • 简介:闽西红壤侵蚀区是我国丘陵红壤地带典型强度土壤侵蚀区,几十年来在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已成为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典范。本文就闽西红壤侵蚀区生态退化特征机制,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措施评价、生态恢复过程机理进行综述,探讨了闽西红壤区生态恢复当前研究存在问题,并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红壤 土壤侵蚀 生态退化 生态恢复
  • 简介:近年来,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废弃矿山生态恢复逐渐发展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重要内容之一,而区域地形测量则是生态恢复基础。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一种新兴地形测量技术,废弃采石场地形测量应用较为广泛。介绍日本TopconCorporation公司生产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原理基础上,以实例实现地形测量后期成图全过程。实践证明,影像全站仪测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特别是影像全站仪测量过程需要用棱镜进行光线反射,极大地提高了地形测量效率,同时测量人员安全性也有保障,适用于常规测量难以实现困难立地地形测量。

  • 标签: 影像全站仪 测量 采石场 地形图
  • 简介:为给修建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施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密度含水率影响固化土强度规律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固化土强度影响大于含水率;随着密度增大,固化土强度呈直线上升;同一密度下含水率最优含水率80%±5%范围内时,固化土强度达到最大。实际施工过程,建议尽可能增加固化土密度,压实度控制至少超过0.94;混合料含水率控制最优含水率80%~90%之间。

  • 标签: 土壤固化剂 固化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集流面 含水率 土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