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秸秆还田等生产方式转变与市场需求,加上一些适宜气候条件,小麦病虫害发生普遍,一些病虫呈常发,甚至呈现严重发生、大发生趋势。农业部提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国家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

  • 标签: 小麦病虫害 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 农业机械化 病虫害发生 市场需求
  • 简介:吡虫啉作为我国最早生产应用烟碱类杀虫剂第一批高毒农药替代品种,近十年国内产能生产企业数快速增长,国内生产能力由2001年1200吨/年,增加到目前26000吨/年,数十家企业进行原药登记。随着产能产量增长,

  • 标签: 吡虫啉 技术创新 烟碱类杀虫剂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替代品种
  • 简介: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黄淮、华北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冬小麦产区出现严重旱情,小麦越冬返青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以上大部地区小麦苗情差于常年。目前冬小麦黄淮、华北西北地区处于越冬期,江淮江汉地区处于返青至分蘖期。尽管入冬以来气温维持较低水平且起伏变化大,多数病虫害还处于越冬休眠状态,

  • 标签: 冬小麦 病虫害 发展趋势 发生动态 华北 黄淮
  • 简介:田间采集试虫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灭多威杀虫双菜蛾绒茧蜂Apantelesplutellae高毒,乙酰甲胺磷绒茧蜂毒性较低,而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氯虫腈、阿维菌素、定虫隆Bt则是低毒。菜蛾绒茧蜂AChEKmVmax值分别是小菜蛾0.222.08倍,AChE对敌敌畏敏感性(Ki值)分别是小菜蛾10.37倍。100mg/L胡椒基丁醚(PB)或磷酸三苯酯(TPP)均可使氰戊菊酯明显增效,其中PB宾增效作用显著高于TPP。体内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BTPP绒茧蜂AChE活力无显著影响,低浓度(100mg/L)PB即可显著抑制绒茧蜂α-NAβ-NACarE活力,且抑制率高于TPP,TPP仅在高浓度(1000mg/L)时绒茧峰两种CarE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由此推断,与小菜蛾相比,菜蛾绒蜂有机磷高敏感性与其显著较高AChE敏感性有关;此外,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代谢菜蛾绒茧蜂氰戊菊酯耐药性重要作用。

  • 标签: 菜蛾绒茧蜂 毒理机制 菜蛾绒茧蜂 小菜蛾 杀虫剂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甘蔗土壤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氯虫苯甲酰胺甘蔗土壤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紫外检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5~2mg/kg时,氯虫苯甲酰胺甘蔗植株地上部分(包括茎秆叶片)、茎秆(去除叶片后地上至肥厚带部位)土壤平均回收率为77%~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11.6%。氯虫苯甲酰胺3种基质最小检出量(LOD)均为0.2ng,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mg/kg。两年两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甘蔗下种时一次沟施后覆土,以有效成分用量120180g/hm2施药时,土壤原始沉积量1.18~3.57mg/kg之间,半衰期为12.4~18.2d;成熟时采收,甘蔗茎秆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低于0.05mg/kg。参照我国制定甘蔗上氯虫苯甲酰胺临时最大残留限量(TMRL)值0.05mg/kg,按照推荐剂量推荐剂量1.5倍分别施药1次,成熟时采收甘蔗是安全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甘蔗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初步研究了土壤丙硫菌唑代谢物硫酮菌唑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北京安徽两地土壤消解情况。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0.05、0.31mg/kg3个添加水平下,丙硫菌唑硫酮菌唑平均回收率7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7.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丙硫菌唑土壤提取液前处理过程中会部分转化成代谢产物硫酮菌唑。北京安徽两地喷施到土壤丙硫菌唑会迅速转化为代谢物硫酮菌唑,且硫酮菌唑残留浓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 标签: 丙硫菌唑 代谢物 硫酮菌唑 土壤 残留 消解
  • 简介:AChEKm、VmaxKi值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小菜蛾绒茧蜂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抗性与AChE杀虫剂不敏感性有关。田间监测结果表明,每年9月至次年2月期间。由于田间杀虫剂选择压较高,小菜蛾AChE有机磷较不敏感而在每年6月至8月期间,AChE敏感性有所升高,达到全年最高点,寄生于同一虫源绒茧蜂AChE敏感性变化也呈明显相关性。绒茧蜂AChE敏感性显著高于小菜蛾,尚未达到高度不敏感水平,当田间选择压极高时,可导致小菜蛾AChE呈高度不敏感,此时绒茧蜂AChE也表现出较高不敏感性。

  • 标签: 小菜蛾 绒茧蜂 乙酰胆碱酯酶 敏感性 有机磷杀虫剂 甲胺磷
  • 简介:以稗草为生物测定材料,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环境因子乙草胺持效性影响.结果显示:相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相同浓度乙草胺灭菌土壤持效期比非灭菌土壤持效期长;中性偏碱华北褐土持效期比中性偏酸东北黑土湖南红土短;试验湿度温度范围内,乙草胺非灭菌土壤持效期随土壤湿度或温度提高而变短.与黑暗处理相比,光照可延长土壤乙草胺持效期.5种试验因子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是影响乙草胺持效性主要因素,有益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环境因素土壤乙草胺持效期有降低作用.可以预测,通过栽培耕作等措施改变环境因子可以起到农药持效期进行人为调控作用.

  • 标签: 乙草胺 持效性 微生物降解 环境因子 土壤
  • 简介:巴斯夫日前推出全新防伪技术,领导中国作物保护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国新推出产品标签采用了巴斯夫与合作伙伴携手开发独家标识系统。该技术将确保农民购买到巴斯夫作物保护部正品产品。“新技术能够快速验证哪些是巴斯夫正品,哪些是假冒伪劣产品。我们致力于为农民提供高效创新产品,使他们能够安全环境下耕种作物,生产安全食品、饲料纤维。”巴斯夫大中华区作物保护部业务管理资深总监吴朝晖说道。

  • 标签: 假冒伪劣产品 作物保护 防伪技术 巴斯夫 中国 生产安全
  • 简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建立了以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桃蚜室内敏感品系(SN)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测定桃蚜6种杀虫剂敏感性变化方法,并与浸叶法测得抗性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利用区分剂量快速测定桃蚜田间种群6种杀虫剂抗性水平准确性。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桃蚜室内敏感品系LC90值分别为150.01、1170.81、54.19、951.34、245.98133.60ng/cm2。在此区分剂量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桃蚜种群(ZM)死亡率82%~96%之间;河北省玉田地区甘蓝桃蚜种群(GL)死亡率35%~82%之间,桃树桃蚜种群(TS)死亡率3%~30%之间。分析表明,选定区分剂量下,桃蚜田间种群死亡率与其杀虫剂抗性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8188~0.9999之间。同时,通过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江苏省南京地区桃蚜种群(NJ)6种杀虫剂理论抗性水平与实际检测所得抗性水平结果接近。因此,以玻璃管药膜法确定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桃蚜室内敏感品系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通过测定桃蚜田间种群死亡率,可以快速表征田间种群6种杀虫剂敏感性变化,从而对其抗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 标签: 桃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氟啶虫胺腈 抗性 玻璃管药膜法 区分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