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训练的第15天和最后一天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做观察记录。结果 未经早期康复治疗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普遍较低,经过训练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13.49±1.64)分、MMSE评分(22.49±1.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在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都得到较好的改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度患者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超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女性人员88例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变化,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超声检查,可见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完全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确诊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检查 超声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风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据报告约85%的中风患者都具有上肢功能障碍。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包括上肢、手和手指的行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病人、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上肢和手臂的康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康复研究的深入,研发了一些新的康复技术,这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功能性残疾上肢和下肢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进展情况。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其发生率较高,发生原因主要与妊娠、分娩、年龄等有关,患者易发生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基于此情况,本文分析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康复治疗方法,旨在提升产后盆底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男性生殖器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针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50例男性生殖器损伤后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参照组),各组均2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区别护理后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性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统计数据后研究对比。结果 SAS、SDS评分: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数据(33.36±2.52、35.36±2.16)低于参照组(52.17±2.41、53.66±2.05)(P<0.05);研究组性功能恢复有效率24(96.00%)及患者满意度24(96.00%)均高于参照组20(80.00%)、19(76.00%)(P<0.05),以研究组数据有优势。结论 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助于男性生殖器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恢复,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确切的应用效果广泛应用。

  • 标签: 男性生殖器损伤 性功能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模式在戊二酸血1型儿童运动功能障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门诊康复的1例戊二酸血1型患儿,使用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进行评估,基于ICF-CY理论对运动训练方案进行设计,制订近远期目标并进行实践。结果 16周后该儿粗大运动三个分测验总分上升,粗大运动发育商提高。讨论 应用ICF-CY理论框架设计的目标导向型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提高儿童运动功能水平,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 标签: 戊二酸血症1型 ICF-CY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重急性胰腺炎并脏器功能不全患者3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善宁治疗,实验组实施综合治疗,分析2组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多脏器功能不全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兽医临床中,采用中兽医治疗办法进行猪高热综合征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降低了养殖场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就猪高热综合征临床症状与中兽医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前的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猪高热综合征 临床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肾病综合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诊治的综肾病综合患者,共78例,随机编号,1-78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偶数号为观察组,39例,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确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肾病综合症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仔猪腹泻的病症一旦产生,那么仔猪生命将会受到非常显著的威胁。仔猪普遍具有较差的疾病抵抗能力,患有腹泻综合的仔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则会导致仔猪大规模的死亡,减损了养殖产业的预期经济效益。近些年以来,技术人员针对仔猪感染腹泻综合的治疗手段已经展开了深入探索,发现中医药对于治愈患病仔猪表现有良好效果。因此,本文探讨了仔猪腹泻综合的中医药治疗措施要点。

  • 标签: 中医药 仔猪腹泻综合症 治疗应用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护理对婴儿肝炎综合患儿肝功能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我院婴儿肝炎综合患儿48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DCA循环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肝功能及服药依从性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肝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患儿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婴儿肝炎综合症 服药依从性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 °/s、120 °/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24h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越早开展康复干预,其后遗程度越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吞咽功能障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 吞咽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视功能及眼部疾病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至3月纳入北京市朝阳区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92例(584只眼)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资料,其中男性235例,女性57例;年龄2~18岁。检查所有患儿主观远、近视力、近立体视、客观视力、屈光度数、眼前节和眼底。另纳入健康幼儿及学生300人作为对照,年龄2~18岁,检查主、客观视力和屈光度数。对ASD合并不同智力障碍程度患儿进行分析,视力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进行计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儿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584只眼中,屈光不正272只眼(47.22%),散光260只眼(45.14%),远视29只眼(5.03%),近视10只眼(1.74%),弱视危险因素47只眼(8.16%)。292例患儿中斜视20例(6.85%),色弱3例(1.03%),外眼异常4例(1.37%)。211例患儿完成了近立体视检查,其中100″及以内者54例(25.59%),200″~900″者157例(74.41%)。272只屈光不正眼中,157只眼(57.72%)需矫正而未矫正。患儿主观、客观视力分别为0.22(0.10,0.35)和0.10(0.00,0.22);不同性别的ASD合并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患儿远近视力、客观视力、屈光度数、近立体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ASD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453,P<0.001),合并中度智力障碍患儿主观远、近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8,-4.503;P<0.001),客观视力、屈光度数、近立体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儿童的主观远视力和客观视力分别为0.10(0.00,0.22)和0.00(0.00,0.10),屈光度数为0.25(-0.25,0.50)D,与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比较,主观远视力及客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27,-10.393;P<0.001),屈光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4,P=0.203)。结论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主、客观视力均低于健康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眼病的患病率和未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所患的屈光不正中以散光为主,且矫正和治疗率较低。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智力障碍 儿童 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