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H9C2)过度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SPF级Wistar大鼠,按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2.7、25.4、50.8 g/(kg·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分为五组: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脂多糖(LPS)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1 μg/ml的LPS培养;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含10%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的DMEM预干预4 h后加入1 μg/ml的LPS。共同培养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标志物Beclin-1、ATG5和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共同培育8、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标志物Beclin-1、ATG5 mRNA及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在LPS干预细胞早期(4 h)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PS+芪参活血颗粒各剂量组均可降低LPS导致的Beclin-1、ATG5、LC3B的mRNA升高及蛋白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实验显示:LPS组及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在12、24 h及48 h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芪参活血颗粒中剂量组24、48 h的细胞活性较LPS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中剂量芪参活血颗粒灌胃大鼠获得的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细胞 自噬 芪参活血颗粒 含药学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87(RNF187)调节自水平产生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RNF187在肝癌中的mRNA水平。分别使用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和靶基因进行转染的Huh7细胞作为未经转染(NC)组和敲低RNF187组;以上两组细胞转染24 h后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的细胞分别作为NC+DMSO组和敲低RNF187+DMSO组;行siRNA靶基因转染24 h后添加巴弗洛霉素A1(BFA)的细胞作为敲低RNF187+BFA组。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探究RNF187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和水平的调控。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样本比较,RNF187在肝癌样本中的mRN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敲低RNF187组细胞在48 h和72 h的吸光度以及12 h和24 h的划痕愈合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敲低RNF187组24 h后的穿膜细胞数(39.50±5.57)个低于NC组的(128.25±17.3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4,P<0.001)。与NC组相比,敲低RNF187组总LC3和Beclin-1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敲低RNF187+DMSO组相比,敲低RNF187+BFA组的流水平、48 h和72 h的吸光度以及24 h的划痕愈合率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敲低RNF187+BFA组24 h的穿膜细胞数(119.00±2.65)个多于RNF187+DMSO组的(57.67±2.5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01)。结论RNF187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RNF187可通过升高细胞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 标签: 癌,肝细胞 自噬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环指蛋白187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鼠心肌细胞中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Mst-1)调控缺氧复氧(hypoxia 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细胞及凋亡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的方法培养小鼠乳鼠心肌细胞,通过缺氧24 h复氧6 h的方法建立HR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Mst-1空病毒组:用重组慢病毒空载体转染心肌细胞48 h;Mst-1敲低组:用携带Mst-1小干扰RNA(siRNA)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48 h;Mst-1过表达组:用携带Mst-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48 h;HR组: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Mst-1敲低+HR组:用携带Mst-1 siRNA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48 h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Mst-1过表达+HR组:用携带Mst-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48 h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CR(q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st-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细胞体与溶酶体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P62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剪切体(cleaved-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前体(pro-caspase)9、cleaved-caspase-3、pro-caspase-3,以及髓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的表达情况达。予以MCL-1抑制剂A1210477做回复实验,验证Mst-1通过调控MCL-1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及。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培养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TnT;HR情况下心肌细胞中Mst-1表达增加,慢病毒转染可有效抑制或过表达细胞中Mst-1。HR组与Mst-1过表达+HR组心肌细胞体及溶酶体含量低于对照组,而Mst-1敲低+HR组心肌细胞体及溶酶体含量高于HR组(P均<0.05)。TUNEL结果显示,HR组及Mst-1过表达+HR组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而Mst-1敲低组+HR组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低于HR组(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R组及Mst-1过表达+HR组细胞中LC3 Ⅱ/LC3 Ⅰ值较低,P62与 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较高(P均<0.05);与HR组比较,Mst-1敲低+HR组中LC3 Ⅱ/LC3 Ⅰ值较高,P62与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较低(P均<0.05)。HR与Mst-1过表达+HR组心肌细胞中磷酸化(P)MCL-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st-1敲低+HR组的P-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R组(P均<0.05)。回复实验显示抑制细胞中MCL-1可阻断Mst-1 siRNA 对细胞及凋亡的调节作用。结论抑制心肌细胞中Mst-1的表达,可促进HR诱导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控MCL-1表达相关。

  • 标签: 肌细胞,心脏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自噬 凋亡 髓细胞生长因子1
  • 简介: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乔教授课题组和林天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了通过诱导细胞性死亡从而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信号通路。该研究将为治疗黑色素瘤开启新思路,提供新靶点和独特的先导化合物。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 标签: 化学生物学 黑色素瘤 细胞生长 死亡 自噬 自然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目的研究PINK1基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细胞凋亡及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和PINK1基因敲除型新生小鼠各72只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SWT)、野生型模型组(MWT)、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KO)及基因敲除模型组(MKO)。模型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置于低氧舱中(含8%氧气和92%氮气)2.5h,假手术组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缺氧缺血处理后24h,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新生小鼠脑梗死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C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MKO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程度较MWT组小鼠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降低(P〈0.05);凋亡蛋白CC3表达显著减少(P〈0.05)。MKO组小鼠相关蛋白LC3表达较MWT组减少,进一步检测证实指标LC3Ⅱ/LC3Ⅰ比值较MWT组降低(P〈0.05)。结论敲除PINK1基因对新生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PINK1基因 基因敲除 缺氧缺血 脑损伤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在脂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脂质聚集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0μg/m1组(A组)、20μg/ml组(B组)、50μg/ml组(C组)、100μg/ml组(D组)。分别用0μg/ml、20μg/ml、50μg/ml、100μg/m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24h,用油红O法检测细胞内中性脂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体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C3-GFP融合蛋白示踪形成,Westerblotting检测LC3-Ⅱ、LC3-Ⅰ蛋白。结果①油红O显示在0-100μ/ml浓度范围内LDL随浓度增高刺激细胞内脂质增多;②电镜显示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泡,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泡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泡急剧减少;③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LC3-GFP染色阳性,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内LC3-GFP染色阳性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LC3-GFP染色阳性急剧减少;④正常HK-2细胞内存在少量的LC3-Ⅰ和LC3-Ⅱ,但以LC3-Ⅰ为主,在0~50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LC3-Ⅰ和LC3-Ⅱ均增加,但LC3-Ⅱ增加更明显,50μg/mlLDL组LC3-Ⅰ是0μg/mlLDL组的2倍,LC3-Ⅱ表达是0μg/ml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3-Ⅱ/LC3-Ⅰ比值逐渐增高,分别为0.41,0.8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DL达到100μg/ml后LC3-Ⅰ和LC3-Ⅱ均急剧减少,100μg/mlLDL组LC3-Ⅰ降至与0μg/ml组LDL相同(P〉0.05),LC3-Ⅱ表达降至为0μg/mlLDL组的1.5倍,LC3-Ⅱ/LC3-Ⅰ比值也急剧下降至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脂质有一定关系,可能参与脂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聚集。

  • 标签: 自噬 肾小管上皮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组织驻留巨噬细胞(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s,TRMs)是一类存在于人体绝大多数组织器官、独立于外周循环且具有一定自我更新能力的固有免疫细胞。它们具有高度异质性,在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起源、表型和功能。睾丸和卵巢作为机体的重要生殖器官,其内具有复杂的生殖-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TRMs可与性腺组织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性腺组织特异性微环境赋予TRMs独特的区域免疫特性与功能重塑;同时,TRMs也可参与调控性腺微环境稳态、配子发生发育及性激素合成等。本文综述了睾丸和卵巢中TRMs的起源、表型、极化、亚群分类等区域免疫特性,并探讨其在维持性腺组织稳态和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巨噬细胞 免疫 性腺 睾丸 卵巢 组织驻留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系统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愈发受到重视,但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组织再生需要平衡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巨噬细胞(MΦ)的极化平衡,以构建有利于组织再生的局部微环境。该综述总结了MΦ在组织再生性修复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清除细胞碎片、调控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管生成等,并介绍MΦ在干细胞疗法及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深入探寻免疫细胞对干细胞微环境的影响及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进一步的临床转换提供参考。

  • 标签: 再生医学 巨噬细胞 免疫调控 干细胞 干细胞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功能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吞噬率。方法用6%淀粉肉汤诱导小鼠腹腔产生巨噬细胞,体内吞噬5%鸡红细胞,并测定其吞噬率。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成活率>98%,平均吞噬百分率和平均吞噬指数分别是38.04%和0.39。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相关研究。

  • 标签: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小鼠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浸润在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也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最多的免疫细胞。免疫微环境是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共存的内外环境。有大量实验证明TAM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了促肿瘤增殖,并通过分泌金属蛋白酶促进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等作用。文章主要就TAMs极化以及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免疫逃逸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是体内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以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的形式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吞噬以及消化,并激活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对病原体作出反应。另外,巨噬细胞也能像中性粒细胞一样,通过一种由颗粒蛋白和DNA构成的称作巨噬细胞胞外陷阱(METs)的结构来捕获病原体。本文就METs的结构、产生及其在炎症和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胞外陷阱 炎症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对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 AMs)和肺间质巨噬细胞(interstitial macrophages, IMs)浸润并向M1型或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以鼻腔吸入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建立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呼吸道感染后0 d、3 d、7 d、14 d肺组织中AMs (CD45+F4/80+CD11c+)和IMs (CD45+F4/80+CD11c-)比例并分析细胞数目,同时检测AMs和IMs中M1型巨噬细胞(CD80+、CD86+、MHCⅡ+、iNOS+细胞)比例和M2型巨噬细胞(CD206+、Arg1+细胞)比例。结果(1)Cm呼吸道感染诱导AMs和IMs浸润,与未感染组(0 d)比较,感染后3 d AMs和IMs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和P<0.01),感染后7 d AMs和IMs数目均达峰值(P<0.001)。(2)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3 d AMs中CD80+和CD8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和P<0.01);AMs中MHCⅡ+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升高,于14 d达峰值(P<0.05),CD206+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降低(P<0.05)。(3)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3 d IMs中CD80+和CD86+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和P<0.001),感染后14 d MHCⅡ+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CD206+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Ms中iNOS+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升高(P<0.01);AMs中Arg1+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降低,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7 d和14 d显著降低(P<0.05)。IMs中iNOS+细胞比例于感染后7 d达峰值(P<0.001),IMs中Arg1+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呼吸道感染诱导AMs和IMs浸润并刺激AMs和IMs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弱AMs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而对IMs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 肺泡巨噬细胞 肺间质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强制泛素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ubiquitin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Ub-HBcAg)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影响,以及调节细胞对DC抗原提呈功能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反应的作用。方法构建Ub-HBcAg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LV,即为LV-Ub-HBcAg组)、无泛素化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 HBcAg)重组慢病毒载体(LV-HBcAg组)和空载质粒慢病毒载体(LV组),并分别转染至DC2.4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N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相关蛋白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和效应蛋白1(Beclin-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Ⅱ的表达。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非放射性的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C组相关蛋白LC3B-Ⅱ/LC3B-Ⅰ、Beclin-1和ATG5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5±0.076、0.522±0.026、0.761±0.038,分别低于LV-Ub-HBcAg组的0.926±0.021、0.919±0.016、1.451±0.028,而NC组P62相对表达量为1.875±0.016,高于LV-Ub-HBcAg组的0.647±0.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2、9.842、17.490、10.590,均P<0.01)。LV-Ub-HBcAg组DC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75.51%)、CD80(83.35%)和MHC-Ⅱ(66.66%)的表达也较高,NC组分别为8.03%、7.49%、0.04%。LV-Ub-HBcAg组特异性CTL杀伤率为(65.310±2.091)%,高于NC组的(14.400±0.497)%和LV-HBcAg组的(54.870±1.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90、4.111,均P<0.05)。结论Ub-HBcAg可促进DC,并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有利于DC成熟活化,并在泛素化作用下能更有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产生强烈的特异性CTL反应。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自噬 泛素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不仅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还能为细胞的生存提供营养。对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不同的肿瘤及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其中也包括卵巢癌。本文就近几年来自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文献复习,综述如下。

  • 标签: 自噬 卵巢癌
  • 简介:摘要是一种保守的、多蛋白参与的细胞固有机制。细胞通过将胞质物质运送到溶酶体中进行降解,以确保细胞内畸形/衰老细胞器的更新和营养物质循环来维持细胞内稳态。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防御机制,通过靶向病毒颗粒或病毒成分进行降解来对抗病毒入侵,它还可以促进病毒成分与先天免疫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刺激干扰素的产生,甚至能够利用体膜或小体进行自身复制。为了应对这样的压力,病毒进化出各种复杂的策略来拮抗的抗病毒效应。本文旨在概括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病毒调控的具体机制,并简要介绍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自噬 先天免疫 适应性免疫 病毒复制
  • 简介:摘要在维持细胞能量平衡、适应细胞应激、去除老化损伤细胞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SC)的增殖、分化,在恶性造血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急性白血病(AL)的发生、发展相关。笔者从基因及蛋白质合成层面,对正常造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AL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自噬 造血系统 白血病,髓样,急性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是否参与屋尘螨(HDM)诱导的哮喘气道重塑,评估抑制剂氯喹(CQ)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独或联合抑制剂CQ共同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气道重塑相关蛋白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相关蛋白(LC3-Ⅰ/Ⅱ)表达。2、用6~8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HDM诱导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HDM+CQ组小鼠在HDM激发第4周开始同时给与CQ(50 mg/kg)鼻内注射2周,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析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GF-β、白细胞介素(IL)-4、IL-5含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结果TGF-β可增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Collagen-Ⅰ、α-SMA及标志物LC3-Ⅰ/Ⅱ的表达,加用抑制剂CQ后Collagen-Ⅰ、α-SMA表达均被到抑制HDM+CQ组嗜酸细胞数低于HDM组[(1.36±0.17)×105比(2.54±0.13)×105,t=13.275,P<0.01];HDM+CQ组中性粒细胞数低于HDM组[(0.45±0.06)×105比(0.59±0.08)×105,t=72.582,P<0.05];HDM组TGF-β高于对照组[(16.82±1.35) ng/ml比(5.90±1.03) ng/ml,t=11.234,P<0.01];HDM+CQ组TGF-β低于HDM组[(13.13±1.98) ng/ml比(16.82±1.35) ng/ml,t=17.035,P<0.05];HDM+CQ组IL-4低于HDM组[(52.75±5.12) pg/ml比(61.13±4.57) pg/ml,t=10.790,P<0.05]。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匀浆中Collagen-Ⅰ、α-SMA及LC3-Ⅰ/Ⅱ的表达:HDM组Collagen-Ⅰ、α-SMA及LC3-Ⅱ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给与抑制剂CQ后Collagen-Ⅰ、α-SMA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气道重塑,抑制剂可减轻哮喘模型小鼠中气道炎性细胞的聚集及气道重塑因子的生成。

  • 标签: 自噬 哮喘 气道重塑 氯喹
  • 简介:摘要:先天免疫和适应免疫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异质能直接去除细胞内病原体,同时激活包括TLRS和NLRS在内的PRRS,以触发其信号转导途径,并促进神经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泌和吞噬。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反应对T淋巴细胞的平衡、功能和分化、B淋巴细胞的存活和发育以及浆细胞的存活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阐明调节免疫系统的机制,对于阐明各种疾病的精确机制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标签: 自噬 免疫系统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