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机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电控制下的柔性仿人灵巧手的研究在当前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康复医学的方面,使用这样的技术能够有效模拟人手的功能,从而保证残疾人的使用,因此对当前的医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电控制下的柔性仿人灵巧手的研究,就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肌电控制 柔性仿人灵巧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促进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总有效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盆底力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对照组为1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为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康复训练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负性心理及不良反应对干预效果造成的影响,并使其盆底力及膀胱功能得到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抑郁 盆底肌肌力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球目前约有5 000万人罹患少症,预计至2050年患病人数将高达5亿,老年人少症将是未来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本文就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肌少症 肌力 电阻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文献研究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增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年1月-2019年10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增高的中文文献,梳理并统计选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等数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及SPSS model 18.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针灸处方33个,穴位77个,穴位总频次达398次。其中单穴应用频次最高为合谷(23次),其次为外关(22次);选穴多属手阳明大肠经(87次)、足少阳胆经(68次);特定穴应用总频次达386次,其中频次最高为交会穴(123次);合谷与外关为核心腧穴且二者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增高首选合谷,上肢多选手阳明大肠经穴,下肢多选足少阳胆经穴,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

  • 标签: 针灸处方 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溃疡生散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3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均分两组,A组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B组采用溃疡生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结果可知,溃疡生散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显缩减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提升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同时加快患者的出院速度,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的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美宝湿润烧伤膏 溃疡生肌散 临床体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 镇静松患者实施每日唤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86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不实施每日唤醒,观察组于入ICU次日行每日唤醒,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镇静 每日唤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腹直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直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腹直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腹直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运动疗法应用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探究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将于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30例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作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大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选用常规推拿治疗,B组患者选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的OSW指数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B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评分下降更加显著,且B组患者的复发率也更低,P<0.05。结论:通过研究说明了运动疗法对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病发的几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腰背肌筋膜炎 实际效果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性斜颈严重程度评分表(CMT-SCST)在小儿先天性性斜颈(CMT)中的诊断与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0~1岁CMT患儿89例,通过CMT-SCS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技术手段,对入组的不同CMT分型患儿进行患侧和健侧胸锁乳突肿块大小或肌肉条纹回声异常区域范围的测量和综合的头面颈部活动功能评定,然后对确诊的患儿追踪随访其治疗过程,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法按摩(每日1次,每次15 min)和姿势矫正(每日2次,每次5 min),随访至入组3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复查超声及CMT-SCST,收集数据并评估CMT-SCST在CMT中的诊断与预后应用价值。结果①治疗次数与CMT-SCST基线得分负相关(r=-0.4651);②CMT-SCST基线得分在7分以上时在治疗3个月后治疗有效,得分在9分以上时治疗3个月后治疗痊愈(P<0.01);③CMT-SCST基线得分在7分以上时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得分在9分以上时治疗6个月后治疗痊愈(P<0.01);④性别、开始治疗的年龄、髋关节发育不良征象及共患全面性发育迟缓(GDD)与CMT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6个月疗效评价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对比2013年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儿科学部发布的CMT临床实践指南中的CMT严重程度分类系统(CMT-SCS),CMT-SCST能更敏感地提示疾病的预后。结论CMT-SCST可为CMT的定量诊断及量化评定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 标签: 先天性肌性斜颈 多变量分析 先天性肌性斜颈严重程度评分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锯阻滞和竖脊阻滞对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限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4组(n=25):单孔前锯组、单孔竖脊组、三孔前锯组、三孔竖脊组。单孔组在单孔胸腔镜操作下完成手术后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前锯阻滞与竖脊阻滞,三孔组依然。泵入药物为0.25%罗哌卡因30 ml,持续72 h。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室停留时间,并记录术后4、8、12、24、48、72 h各时点静态及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VAS评分≤3分为有效镇痛,VAS>3分需要补救镇痛,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记录72 h内有效镇痛患者例数和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初次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和慢性疼痛发生例数。评估术后睡眠质量和满意度。结果与三孔前锯组相比,单孔前锯组在术后12、24 h时有效镇痛例数更多,单孔前锯组和三孔竖脊组补救镇痛例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单孔前锯组相比,单孔竖脊组和三孔前锯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肛门排气时间和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三孔前锯组相比,三孔竖脊组睡眠质量更佳,单孔前锯组与单孔竖脊组排便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连续前锯阻滞和竖脊阻滞自控镇痛均能安全、有效地减轻胸腔镜术后疼痛,并加快术后康复,但连续前锯阻滞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尤其适合于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

  • 标签: 阻滞 前锯肌 阻滞 竖脊肌 神经传导阻滞 胸腔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阻滞和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6月择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胸腹腔镜下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全身麻醉方法相同,神经阻滞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后行前锯平面和双侧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药量,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苏醒后30 min、2 h、4 h、12 h、24 h静止和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24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药物用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1 262.6 ± 163.8)mg比(1 388.3 ± 213.2)mg、(3 834.3 ± 477.3)mg比(4 175.2 ± 503.4)mg、(56.3 ± 8.2)mg比(66.1 ± 5.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8.6 ± 12.1)h比(42.1 ± 13.7)h、(66.8 ± 21.4)h比(89.3 ± 35.4)h、(10.4 ± 2.0)d比(14.5 ± 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30 min、2 h、4 h、12 h、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比值及术后24、48 h的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低于对照组[1.21 ± 0.19比1.42 ± 0.20、(39.3 ± 3.2)ml比(106.5 ± 7.4)ml、(138.5 ± 9.5)ml比(211.9 ± 1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5/20)比65.0%(13/20)、10.0%(2/20)比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阻滞和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可以降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麻醉药和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食管肿瘤 麻醉,全身 微创根治术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等速力训练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等速力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3次;观察组同时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训练仪检测患者膝关节屈、伸群峰力矩(PT);采用PK254动静态平衡仪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指数、Lequesne指数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PT值[(80.58±16.63)N·m]、屈PT值[(58.27±11.25)N·m]、平均轨迹误差[(20.33±6.72)%]、平均负重力量差[(0.72±0.26)kg]、WOMAC指数[(23.85±7.93)分]及Lequesne指数[(6.25±2.31)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ESWT联合等速力训练治疗轻中度KOA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力及本体感觉功能,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等速肌力训练 膝骨关节炎 肌力 本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