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双源CT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疑似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给予CT下肢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2-5天后给予DSA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分析CT血管造影图像并比较。结果42例疑似患者中,经血管造影发现3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CT发现3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下肢静脉栓塞CT以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为表现。23例患者体现为横轴位上充盈缺损,23例患者的静脉管腔在CPR、MIP、VR图像中显示狭窄和中断,6例有双轨征表现。结论双源CT可以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具有扫描快,范围广,图像重组简单、快捷,有利于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源 CT 血管造影 下肢静脉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病人临床资料,并且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轴位图像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其特征。结果26例患者均能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范围,并且其中20例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截断征、双轨征,6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率较高,并且对患者无创伤性,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最可靠的影响学检查方法。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脑血栓无法自愈,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神经方面的后遗症与多种并发症,症状严重程度不一。 治疗后,有半数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如何选择准确的诊断方法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取CT脑灌注配合脑血管造影的联合诊断方式,对脑血栓患的诊断效果与单一血管造影或是CT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其效果及推行价值。

  • 标签: CT脑灌注 血管造影 脑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的研究中探究床诊断当中,使用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扫描技术进行扫描,对扫描中影像的影响有哪些。方法: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选取的是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已经完成动脉血管CTA扫描的患者的影像201例,对这些患者的印象相关参数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比以及归纳总结,从而探究出使用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扫描技术对影像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来结合实际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有助于后期的临床诊断。结果:此次试验当中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能够发现,CTA图像能够明确显示责任血管的影像一共有191例,约占总影像的95%,并且在影像内血管造影剂充盈,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在影像中显示造影剂不充分或者是造影剂显示过于亮的影像存在10例,占总影像的5%,会对诊断的结果产生影像。结论:为了更好地保证图像的质量,应该在诊断中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

  • 标签: 血管造影 多螺旋CT 头颈CT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全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术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CT扫描,CT全脑灌注,血管造影术,观察检查结果。结果:常规CT扫描中仅25例患者发现了脑梗死,而联合诊断检出了全部脑梗死患者,且能明确疾病类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2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颈内动脉闭塞5例。结论:CT全脑灌注可以及时显示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血管造影可以显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种手段联合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检出疾病。

  • 标签: CT全脑灌注 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我院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采用的碘对比剂浓度进行分组(实验组、对照组),30例/组。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350mg I/L碘浓度对比剂检查,实验组采用320mg I/L碘浓度对比剂检查。结果:除矫正后冠状血管密度值外,实验组及对照组图像质量相关指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同样的注射方案下,320mg I/L碘浓度对比剂及350mg I/L碘浓度对比剂的冠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基本无差异,低密度对比剂矫正后冠状血管密度值相对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冠脉CT血管造影 碘浓度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4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1mm(A组)和3mm(B组),比较检出率。结果:分析钙化斑块的检出率得出,A组检出率相对较高,B组相对较少,P

  • 标签: 放射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 钙化斑块
  • 作者: 乔燕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22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环节,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入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计100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模式的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模式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检查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检查准确率,在特异度与灵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且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检查时,为提升检查准确率,应注重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应用,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价值
  • 作者: 乔燕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08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到2023年11月收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检出率,没有差异,(P>0.05)。两组诊断效能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没有差异,(P>0.05);两组诊断效能灵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诊断中采取CT血管造影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检出率,这种诊断技术效果理想,有临床应用的意义。

  • 标签: CT血管造影 诊断 颅内动脉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环节,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入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计100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模式的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模式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检查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检查准确率,在特异度与灵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且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检查时,为提升检查准确率,应注重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应用,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异常的血管造影征象要全面观察,对照分析双侧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表现。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150例实施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对比剂使用浓度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75;370mgI/ml)和低浓度组(n=75;270mgI/ml),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状况。结果低浓度组患者辐射指标、图像质量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可诊断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浓度 对比剂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CTP)结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P检查、CTA检查及CT平扫,分析CTP联合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评估CTP联合CTA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最终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95.00%),CTP结合CTA检查诊断缺血性脑卒中68例,其诊断敏感度为89.47%,特异性为75.00%,准确度为88.75%,阳性预测值为98.55%,阴性预测值为27.27%;经对比分析发现,患者健侧CBV、CBF均低于健侧,TTP、MTT均高于健侧(P<0.05);CTA检查发现80例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共75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5处,颈内动脉狭窄33处,颈内及颅内动脉均狭窄17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异常灌注与CBV、CBF无相关性,但与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0.05)。结论CTP检查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CTA检查能检测脑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CTP结合CTA检查能有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全脑灌注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旨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采取128层螺旋CT成像与DSA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及分析。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用在本院心脏内科接受治疗的81例患者为本次研究主体。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28层螺旋CT成像与DSA血管造影检测,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患者冠脉狭窄情况。结果:CT成像检测呈阳性的50例,中重度血管狭窄为35例,敏感度94.3%,特异性90.2%,准确性94.5%;DSA血管造影呈阳性的55例,中重度血管狭窄为29例,敏感度95.1%,特异性91.8%,准确性95.6%。结论:128层螺旋CT成像检测对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其检测方式比DSA血管造影相对简单、快捷,使患者减少了检查中异常情况发生,且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与DSA血管造影相对并无明显差异,但其临床诊断确诊率较高,检查费用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DSA血管造影 心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杭州市大江东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后,再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辐射剂量,通过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缺血病变节段及其狭窄情况,全脑CT灌注成像分析所有患者的局部脑血流显像(rCBF)、组织灌注量(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且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头颈部CTA对血管狭窄分析,狭窄血管段主要分布在M1~M3段(3例闭塞,11例梗阻≥50%,19例30%≤狭窄<50%)、A1~A3段(4例梗阻≥50%,7例30%≤狭窄<50%)和基底动脉(2例闭塞,6例梗阻≥50%,11例30%≤狭窄<50%)。全脑CT灌注成像通过自身不同区域比较,对照区域rCBF高于缺血半暗带区且高于梗死区域,其rCBF分别为(50.31±11.21)100 g/min、(34.45±22.17)100 g/min和(6.87±3.52)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1、19.14,均P<0.05);对照区域rCBV高于缺血半暗带区且高于梗死区域,其rCBV分别为(3.35±1.01)mL/100g、(2.87±0.55)mL/100g和(6.87±0.51)mL/10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9.19,均P<0.05);对照区域MTT低于缺血半暗带区且低于梗死区域,其MTT分别为(4.52±1.21)s、(7.88±1.01)s和(11.81±1.1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0、13.54,均P<0.05)。两种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kappa值大于0.75,表现为高度一致性。结论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差异不大,都能够精确诊断出疾病,其中全脑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判读缺血半暗区的位置,而头颈部CTA可以根据病变血管的阶段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均可以对个体化治疗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SAH患者急诊行CTA检查,随后均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比较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夹闭时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结果37例SAH患者中CTA发现42枚动脉瘤,手术夹闭39枚,1例术中发现CTA所见动脉瘤为动脉圆锥,2枚动脉瘤为非责任病变且较小,均未予处理,定期复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诊断符合率97.6%。结论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和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首选检查方法,其可以3D成像,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关系,显示周边骨性结构与动脉瘤的关系,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外科手术预案的制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l.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O~25秒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O~180秒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点与价值,并与其他影像诊断进行比较。方法将在我院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与分型,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X线血管造影等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准确性和分型准确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影响检查(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分型更准确,诊断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夹层 血管造影 螺旋CT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