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而父母的职业相关行为对这一中介作用有影响。基于23所高校的2929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父母职业支持度越高,主动性人格经由职业自我效能感而降低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越大;(2)父母职业干预程度越强,主动性人格经由职业自我效能感而降低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更小;(3)父母职业冷淡程度越强,主动性人格经由职业自我效能感而降低职业决策困难的程度越小。

  • 标签: 主动性人格 职业自我效能感 职业决策困难 父母职业相关行为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组中国青少年中检验赫胥(Hirsehi)重构的自我控制理论的效力。该研究还结合了格拉斯米克(Grasmick)等人完善的态度量表,来检验在比较组中两种自我控制量表之间的解释能力是否存在差异(N=2048)。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自我控制构成的基本理论结构以及不同样本间量表的稳健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格拉斯米克的态度量表比赫胥修正后的量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预测中国青少年犯罪。与学生样本相比,这两种量表在罪犯样本中具有很好的模型拟舍度。与赫胥的修正量表相比,我们的实证检验为格拉斯米克的态度量表作为一个中国青少年犯罪的预测指标提供了比较确凿的证据。

  • 标签: 自我控制 社会联系 中国青少年犯罪
  • 简介:污名及自我污名文化,比如"屌丝"、高富帅、土豪等话语的流行,是犬儒主义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性的后果,并代表着一种去经典化的社会认同。而大学生作为中国底层阶级的新来源,已成为自我污名文化的代表性群体,这说明"寒门再难出贵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受到了挑战。然而,"逆袭"、"与土豪做朋友"等又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污名背后的"反抗"或者矛盾性,自我污名文化的身份表达与话语实践存在二重性,体现了文化生产与阶层流动背后的多重动机和多重权力关系。

  • 标签: 污名 自我污名 社会认同 身份表达与实践
  • 简介:<正>俄罗斯哲学家奥伊泽尔曼在1993年5月出版的《自由思想》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一文,现摘要如下:当“现实社会主义”在俄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中遭到失败之后,马克思主义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出现了危机。现在需要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一场严肃的科学的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哲学 利润率下降 自我批评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状况
  • 简介:通过对上海市Z区初中、高中/中职阶段青少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来描述青少年关于人身安全自我保护的概念、知觉与技巧掌握现状。从就学阶段青少年人口特征、家庭结构、社会融入状况、主要监护人特征等因素入手,对其人身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性别、年龄、学习成绩、身形状况、家庭居住环境影响较为显著,而青少年是否会说本地话、是否独生子女、主要监护人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等影响不显著。

  • 标签: 青少年 人身安全 自我保护意识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