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对哮喘豚鼠板层小体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外敷组、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Hutson法造哮喘模型,治疗组用中药敷贴,生理盐水组予氯化钠溶液浸润纱布敷贴,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浸润纱布敷贴。2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哮喘豚鼠肺泡的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成分的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豚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小体脱颗粒、空泡化严重,与中药外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外敷组Pc、Pe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Pi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但低于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P〈0.01);各组Ps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能减轻哮喘豚鼠气道炎症,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分泌。

  • 标签: 哮喘 板层小体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豚鼠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4.0)-甲醇(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1nm,流速1.0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在5μg/mL-40μg/mL范围内,盐酸胺碘酮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糠酸莫米松乳膏有关物质并对其杂质进行初步确定。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mm×100mm,3.5μm)色谱柱,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为50μL,流速2.0mL/min。结果:糠酸莫米松与各杂质、各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良好,糠酸莫米松在0.2~10.0u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2646X+14.7426(r^2=0.9998)。结论:此方法能准确定量,可用于糠酸莫米松乳膏的质量控制,并确定了4个特定已知杂质C、D、G和H,其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88、0.94、0.73和0.56。

  • 标签: 糠酸莫米松乳膏 HPLC 糠酸莫米松 有关物质
  • 简介:医学遗传学是将医学和遗传学相结合,以探讨疾病发生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医学遗传学为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临床遗传病、优生及卫生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与概念,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课程。利用实验课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础概念与理论知识,并能够把握疾病与遗传间的关联,进而真正有能力去解决临床实践中的各种与遗传学相关的难题。目前,绝大多数院校的医学遗传学课程都会开设实验,但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估体系的构建上均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数院校所开设的实验皆是一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如:人类皮纹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 标签: 医学遗传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通过加味小柴胡汤抗菌抗炎有效物质部位的体内过程有效成分研究,进一步诠释该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前期研究确定的加味小柴胡汤抗菌、抗炎的两个主要有效物质部位,即酚酸物质部位和苷类物质部位,分别灌胃给药大鼠,不同时间段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供试品。采用LC-MS现代分析方法,分离和鉴定各有效物质部位的入血成分,获得血清中移行成分的信息。结果从酚酸物质部位给药血清中分离鉴定了8种化合物,其中4种为原型成分,其它4种为代谢产物;从苷类物质部位给药血清中分离鉴定了12种化合物,其中6种为原型成分,其它6种为代谢产物。结论文献报道表明,从酚酸物质部位和苷类物质部位的给药血清中所鉴定的化合物均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从而进一步诠释了加味小柴胡汤的药效物质基础。

  • 标签: 加味小柴胡汤 酚酸物质部位 苷类物质部位 体内过程 抗菌抗炎有效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药(单味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是中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有效化学成分(ECC)研究应根据中药ECC的配位化学学说,以中药中的化学物种形态为核心,以有机成分(OC)和微量元素(TE)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来开展中药ECC的研究工作,才能真正解决有效化学成分在中药中的地位和实质,才能正确和全面认识中药ECC的生物活性,从而为筛选、开发中药与合物新药

  • 标签: 中药化学物种形态 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
  • 简介:目的建立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加替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以1%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3)-乙腈(87:13)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加替沙星与各杂质分离度良好,各杂质相对校正因子在0.6-1.3范围。结论以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加替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简单可行,为加替沙星滴眼液拟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加替沙星滴眼液 有关物质 校正因子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为胃癌癌前疾病之一,在其基础上伴发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定义为胃癌癌前病变~([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高居全国第二。因此,做好胃癌早期防治工作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阻断"炎—癌"转变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亦是早期胃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复方 物质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收集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应用RevMan5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利用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6篇,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694例,对照组747例。Meta分析结果示合并OR=106,95%CI=061~185。结论中国人群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之间无关联。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细胞色素P4501A1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