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CT诊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诊断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12月。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诊断法,实验组采用CT诊断法,观察诊断效果。结果根据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数据与患者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以及淋巴肿大等症状检出率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诊断法,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且相关症状检出率也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CT诊断 X线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采用CT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3例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CT和X线的诊断,研究比较患者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同时和患者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X线诊断中有44例患者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02%,CT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采用CT诊断,其符合率高,能够清楚显示患者病灶内部结构以及边缘形态,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资料。

  • 标签: 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 CT诊断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T影像学诊断在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下,漏诊率为17.72%,误诊率为2.53%,诊断符合率为82.28%,CT检查下,漏诊率为3.80,误诊率为0.00%,诊断符合率为96.20%。CT检查的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刺征、空泡征等特征的检出率上对比,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进行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 CT影像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总结鉴别良恶性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23例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诊断。结果肾上腺腺瘤8个,7个直径小于3cm,5个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嗜铬细胞瘤2个,直径均大于5cm,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转移瘤15个,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结论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上腺 肿瘤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整合,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23.33%),女性患者46例(76.67%),性别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5例单侧肺内患者,左侧31例(68.89%),右侧14例(31.11%),两则发病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CT影像结果提示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共计58例(96.67%)。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CT影像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成人 肺炎支原体肺炎 CT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超声心动图见习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及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临床思维 见习
  • 简介: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增强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弹性的有效性。针对警察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特点,运用团体心理咨询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总分在160分以上的57名警察院校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活动前后采用SCL-90、自卑感量表和团体活动自我评鉴表进行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成员SCL-90得分发生显著变化,总均分和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6项因子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症状、恐怖2项因子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水平总均分及自我价值感、社交自信等因子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活动自我评鉴表也显示,成员主观认为自己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团体心理咨询在增强警察院校学生心理弹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心理学 学生 心理弹性
  • 简介:探究基于个体生命意义感下,死亡提醒对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的增强效应。采用2×2两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一是生命意义感:高生命意义感、低生命意义感;自变量二是组别:死亡提醒操作组和非死亡提醒操作组。因变量是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结果发现不论生命意义水平高低,外显自尊均显著增强,而在低生命意义条件下,死亡提醒组的内隐自尊削弱了。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死亡提醒与自尊的关系。

  • 标签: 死亡提醒 生命意义感 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共52例,将患者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是否顺利完成检查,有无造影剂渗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未完成检查,有6例患者出现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干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8例,不良反应率为33.33%,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动态增强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并且造影剂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垂体微腺瘤共振态增强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64排螺旋CT在盆腔急腹症的诊断中体现的价值,验证64排螺旋CT在病理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的80例急腹症患者,对其临床症状与病理检查结果整体分析的基础上都确诊是盆腔病变,阐述64排螺旋CT检查在病变发现率及诊断的相符率。结果80例患者CT共检出病变78例泌尿系病变42例、妇科病变33例、肠道病变5例,漏诊2例泌尿系结石,误诊7例妇科病变,病变检出率为97.5%(78/80),诊断相符率为93.75%(75/80)。结论64排螺旋CT在盆腔急腹症病变检查与诊断方面上的应用,检出率与相符率均处于较高水平,64排螺旋CT在疾病临床诊治中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盆腔 急腹症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CT常规加薄层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内结节的筛查及其良恶性鉴别,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且得到临床病理证实肺内结节性质的119例患者,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对。结果经CT检查诊断119例患者,利用CT常规扫描加HRCT薄层扫描筛查肺内小结节,结果共发现患者体内结节灶156个,准确率为96.5%;发现肺内小结节良性有97个,恶性结节45个,可疑恶性13个。结论CT诊断的肺内结节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对,研究采用CT常规加薄层高分辨扫描,对肺内结节筛查及结节性质的判断,肺内恶性结节72个,良性93个,与病理符合率为92.5%,误诊3个,误诊率3.56%;CT常规加高分辨薄层CT扫描,筛查肺内结节,对结节性质的判定较为准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CT诊断 肺内小结节良恶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检查在胆囊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胆囊癌患者经CT扫描检查显示,浸润型13例、肿块型16例、结节型3例。结论采用CT检查对胆囊癌的大小、边界、密度、形态、周围组织及周围器官侵犯情况都能清晰显示,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胆囊癌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螺旋C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中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小细胞肝癌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小细胞肝癌 MRI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B超诊断和CT诊断方法,对两组诊断方法和手术病理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4.74%(36/38),B超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6.32%(29/38),两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在腹部创伤诊断中采用CT诊断方法,准确性较高,且操作方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CT诊断 B超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CT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检查并进行追踪、随访,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R检查和CT检查,比较DR、CT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在进行良性骨肿瘤检查之中,DR诊断结果符合率为43.14%,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35%,对比DR、CT诊断结果符合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恶性骨肿瘤检查之中,DR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2.75%,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0.59%,对比DR、CT诊断结果符合率,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DR的诊断价值,在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之中,DR、CT诊断符合率相差不大,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DR CT 原发性良性骨肿瘤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BA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进行B超、CT诊断,将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做比较,分析对比两种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2例患者合并脏器受损,共有74损伤,超声诊断出有55出损伤,诊断符合率为74.32%,CT诊断出68例损伤,诊断符合率为91.89%。在对64处损伤中,超声、CT诊断中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使用CT和超声均可进行诊断,诊断率较高;CT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空腔脏器的准确性明显优于超声诊断。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若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可使用CT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超声 内脏 CT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CT监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外伤性危重症 CT监测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