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开展治疗,优化临床病症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5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系统化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治疗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为 96.6 ( 28/29 ) ,对照组为 89.6% ( 26/29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临床症状的改善过程中用时短,能够更快的让家长放心。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评价上为( 91.6±4.5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2.3±4.3 )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升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与此同时,能够促使病情早日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 腹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新冠肺炎席卷武汉并迅速在全国蔓延,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正确指导下,迅速建立院内对于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后的诊疗器械器、器具和物品规范处理流程,确保疫情期间复用物品的安全供应。[方法]针对耐湿热的器械物品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不耐湿热的器械物品采用75%乙醇浸泡或擦拭消毒。[结论]通过严格执行《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切断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效防止了院内疫情的传播,保障了复用器械物品的安全使用。

  • 标签: [] 新冠肺炎 复用器械 管理
  • 简介:发热伴血小板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mdrome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为虫媒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的一种新变种,往往由蜱虫叮咬引起,表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俗称蜱虫病。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家庭内聚集性发病 消毒隔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66份患者资料,均为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编号1~66,其中单号患者记录观察组中,33例,实施细节护理;双号患者分入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案。从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分析护理实施的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改善时间进行比较,得到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更快。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更佳,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此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应用效果
  • 简介:为探讨不同年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3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不但使患者了解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年龄 病毒性心肌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 66 例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33 例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 33 例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在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2019 年 12 月 8 日我国武汉市发现了第一例不明肺炎患者,一个月之后,该病原体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后该病毒迅速蔓延,情况变得极为的危急。因此,针对这一严重的肺炎疫情,各大机构必须要积极响应,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疫情进行防空。本文正是基于此,主要阐述了 健康管理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流程管理 具有流程,以期指导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效果,为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外科手术中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两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手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建立规范的应对疑似/确诊新冠状肺炎手术的医院感染防护体系,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制定的防护体系,有效抵御新冠肺炎手术中的传播风险。结论:本次建立的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防护体系运行有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外科手术 医院感染防护体系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66例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优化管理,以减少或避免院内交差感染、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提升急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制定符合新冠肺炎要求的分诊流程、增设三级分诊、粘贴新冠肺炎相关海报、严格管理就诊通道、管控就诊人员的体温测量、成立发热危重病人救治管理小组等方式来优化整个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结果:2020年1月-2020年6月 ,我院急诊共接诊17667人次,其中发热门诊8356例,新冠肺炎疑似30例,确诊8例。在此期间,院内交差感染的发生率为零。通过优化预检分诊管理,接诊患者在急诊等待时间从之前的4小时缩短至1.5小时,而患者就诊满意度从90%提升至95%。结论:优化预检分诊管理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可以为今后类似传染病疫情的分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预检分诊 流程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士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予以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的100名护士。对上述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100名护士压力评分为 (176.43±26.78)分。压力源评分分别为医院防护(5.67±0.43)分、关注期待(4.56±0.67)分、自身心理(3.57±0.42)分,疾病(3.48+0.67)分、患者治疗(3.56+0.68)分、工作环境(6.54±0.73)分。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对护士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缓解其工作压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一线护士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接种人乳头瘤病毒四价疫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种人乳头瘤病毒四价疫苗(佳达修)的120例女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低(P <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人乳头瘤病毒四价疫苗接种者的负面情绪,对其依从性和接种效果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接种 人乳头瘤病毒 四价疫苗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 心肌炎护理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31日,在我国湖北武汉发现了几例之前从未见过、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经过研究,在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发现的冠状病毒暂时命名为2019-nCoV。在疫情期间,我国对医院的管理进行宏观把控,医院成为收纳病人的主要场所,而医治病人的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在各个环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方面的管理经验,包括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和器械管理,通过消毒工作的有效运行,保证在医治病人过程中又安全可靠的可复用医疗物资,同时也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期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完善我院根据现有疫情制定的护理管理策略,对发热门诊上岗人员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等,为后续的防控工作打好基础。结果: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我院发热门诊实现了确诊人员零漏诊,无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结论: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发热门诊护理管理策略,有利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护理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的护理防控效果。方法 通过多重方法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的护理管控工作,包括发热门诊的布局、各项工作的制度和流程,护理人员的管理多重角度进行综合防控。结论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采取护理防控,控制了新冠肺炎的蔓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护理防控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暴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外疫情仍没有缓解的迹象,截至2020年11月,国外已累计确诊COVID-19患者6000余万例,国内也有局部散发性病例。肿瘤患者重症COVID-19发生率及死亡风险较普通患者高,血液肿瘤患者感染COVID-19后病死率较其他实体肿瘤及普通患者更高(约40%)。前期因缺乏循证证据,针对血液肿瘤患者感染COVID-19的治疗,一些指南的建议主要源于专家的观点及经验。本文就COVID-19对血液肿瘤患者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OVID-19流行期间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肿瘤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发展,如何实现病区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是医护人员面临的全新挑战。因此,立足于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背景,对病区管理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疫情管控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够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提高疫情防控的意识,为医院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新冠肺炎 疫情常态化 病区管理 难点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病毒性脑炎中,探究综合性护理模式应用的具体内容、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68例,具体构成为:罹患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在做分组处理后,组别类型为:对照组、实验组,参照分组依据为:奇偶数字法,各组中收纳患儿以34例为准,2组入院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19年2月、2021年8月;临床治疗阶段,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在实验组中开展,比较疗效。结果:治疗间期的护理治疗,关于总满意率,其常规干预数据、综合性干预数据差异明显,即:(73.53%,25/34)、(94.12%,32/34),对比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在不良症状较好改善,促进病毒性脑炎患儿满意度提高方面,和常规护理比较,给与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满意效果。

  • 标签: 儿童病毒性脑炎 护理满意度 综合性护理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