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1试验目的展示特福力(22%氟啶虫腈悬浮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2供试药剂特福力,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10%吡虫啉可湿性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礼泉县植保植检站提供。3试验时间及地点2018年3月26日至5月3日,在陕西礼泉新时乡东黄村二组王小蒙果园里进行试验。4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面积为2亩。作物:桃树,早熟品种为“突围”,晚熟品种为“花王”。树龄4年。株行距2m×3m。亩产量2000~2500kg。

  • 标签: 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桃蚜
  • 简介:喜树为重要的抗癌药物和植物源杀虫剂,主要存在于珙桐科的喜树植株体内。该文从季节性、植株组织、产地、栽培密度及环境胁迫等方面分析影响喜树在喜树植株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阐述。

  • 标签: 喜树碱 喜树 分布 植物源杀虫剂
  • 简介:为了探索狼发情行为的生理基础,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对参与繁殖的四只雌性狼采用非损伤性方法收集动物粪便。通过粪样激素抽提,利用化学衍生技术,对抽提样品进行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成功实现对狼粪样中的类固醇激素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雌狼发情前雌二(E2)的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进入发情后含量会迅速升高至峰值且发情期间在较高的水平波动,这与多数哺乳动物发情期E2出现峰值的现象基本一致,峰值的出现即是雌狼发情的高潮期的来临。发情期E2浓度显著高于非发情期(p〈0.01),P浓度在整个孕期也显著升高(P〈0.01),四只雌狼均成功与配对的雄狼发生交配现象,并在当繁殖季节成功产仔。

  • 标签: 粪便类固醇 雌二醇 孕酮 发情 妊娠
  • 简介:本文介绍了桑叶消毒清洗机全程自动化系统的构造、原理、设备参数及工艺流程。并对桑叶的浸泡时间、浸泡数量、清洗速度、制作材料耐腐蚀性能及设备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深人探讨,使技术性能在生产应用中更好地发挥。

  • 标签: 浸泡消毒 清洗 设备参数 工艺流程
  • 简介:近年以动物骨、蹄、角为原料生产骨粒、肉骨粉、明胶的深加工单位、产品数量比前几年有较大增长;骨、蹄、角加工艺术品的快速发展,动物骨、蹄、角在市场流通交易量日趋增加。做好交易市场和各类加工厂的骨、蹄、角检疫消毒,对杜绝疫病扩散传播,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几年来对动物骨、蹄、角检疫消毒情况的经验,谈谈动物骨蹄角检疫消毒方法及其管理措施。

  • 标签: 消毒方法 动物骨 检疫 管理 原料生产
  • 简介: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桑园生产基地已于1993年搬迁到距离本部30km多的广州远郊即当时的白云区萝岗镇长平村。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的加速发展,2005年广州市又进行了区划调整并新成立了广州市罗岗区,受此影响,我中心位于萝岗的桑园基地受到的污染日益加重,桑园附近的非法养猪场、养鸡场造成的环境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污水顺水渠排出,苍蝇布满桑叶上,这给病原的累积和散播提供了极好的媒介,给我们的防微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使得昆虫耐药陛增强,再加上基地周边果树、菜地的共同作用,桑园野外昆虫的密度逐年增加。因此,桑叶带毒(表面大量粘附野外昆虫的微粒子孢子)己日益成为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的难点、重点,如果我们继续仅以过去一贯坚持的以喷洒防微灵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微技术方法己难以确保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控制效果。为此,我们不得不考虑采用桑叶浸渍消毒的办法来进一步强化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我中心原原母种、原原种生产的万无一失,确保我省蚕桑生产优质蚕种的足量供应。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生产防治 浸渍消毒 桑叶 野外昆虫 优质蚕种
  • 简介:对南方红豆杉外植体的消毒和愈伤组织生长的诱导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适的消毒方式为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0.5min、0.1%氯化汞浸泡8min。培养基中添加0.35%的丙酸钠可较好控制诱导时的染菌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1.3mg/L2,4-D+1.0mg/LNAA+1.3mg/L6-BA为最佳。在诱导初期及时转接愈伤组织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
  • 简介: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猪场疫病趋于复杂化,养猪业疫病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猪场一般采用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用药等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免疫失败而导致猪群的发病率上升的案例在猪场经常发生,尤其是仔猪,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规模化猪场构建一个生物安全体系。防范有害病源的浸入、传播,降低感染压力.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为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动物亚健康状况.提高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是21世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因此,养猪场更应重视消毒工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在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的同时,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消毒药物,定期对猪场进行严格的消毒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生物安全体系 消毒工作 安全程序 饲养管理 动物生长
  • 简介:在水温(18±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及其主要代谢物氟苯尼考在体质量(100±10)g鲤(Cyprinuscarpio)体内的代谢及残留规律,以制定休药期。实验鱼间隔24h按15mg.kg-1体质量的剂量口灌给药,连续给药3次,在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2d、3d、5d、7d、10d、15d、20d检测肌肉、皮肤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的含量。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鲤体内的代谢速度快,2~4h出现峰值;肌肉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的残留浓度高于皮肤,肌肉和皮肤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均高于氟苯尼考,皮肤中的代谢速度较快。按欧盟标准相应的休药期不少于2d,按日本标准则不少于10d。

  • 标签: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 液-质联用
  • 简介: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敏感性较高的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的IC50值在1.65×10^-2-4.48×10^-2mg/L之间;敏感性较低的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对株高与根长的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的IC50值分别是15℃时的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d,浓度大于0.10mg/L的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茎叶喷雾处理后15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 标签: 五氟磺草胺 水稻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啶酰菌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它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由于其特有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加之对作物安全与有利的毒理数据和生态效果,是值得重视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

  • 标签: 酰胺类杀菌剂 德国巴斯夫公司 交互抗性 真菌病害 生态效果 白粉病
  • 简介: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虫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虫水剂100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虫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虫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虫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虫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虫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 标签: 烟粉虱 烯啶虫胺 生物活性测定 使用技术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烯啶虫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田水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土壤样品用水提取后经二氯甲烷萃取;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依次用水、丙酮提取,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及柱层析净化;HPLC—UVD检测。当烯啶虫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1~5mg/L和0.1—5mg/kg,在植株和糙米中的添加水平为O.2~5mg/kg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2%~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一12.9%之间。烯啶虫在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中方法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1mg/L和O.1、0.2、0.2mg/kg,检出限(LOD)分别为0.04mg/L和O.04、0.08、0.08mg/kg。温室模拟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以推荐使用高剂量的20倍(有效成分1500g/hm。)施药,烯啶虫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0.58、3.31及2.70d,消解速率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于大田分蘖期按推荐使用高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112.5g/hm2)分别施药3次和4次,间隔期为7d,距最后一次施药7d后采样,糙米中烯啶虫的残留量均低于LOD值(0.08mg/kg)及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5mz/kg)。

  • 标签: 烯啶虫胺 水稻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酸(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酸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mg/L;苯肽酸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L/kg;苯肽酸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h,约35h后95%以上的苯肽酸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酸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酸,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肝脏〉心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酸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酸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酸。

  • 标签: 苯肽胺酸 毒物动力学 大鼠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由炭疽属真菌(Colletotrichumspp.)引起的炭疽病是草莓育苗期的主要病害,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湖北省内17个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的103株草莓炭疽病菌株对咪鲜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咪鲜对湖北省草莓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42~0.2156μg/mL,平均值为(0.0938±0.0299)μg/mL,其敏感性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湖北省草莓炭疽病原菌群体对咪鲜敏感基线的参考值。

  • 标签: 草莓 炭疽病 炭疽菌 咪鲜胺 敏感性 COLLETOTRICHUM
  • 简介: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的最重要害螨之一,不仅年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而且易产生抗药性,是柑桔上用药量最多的害虫。筛选防治柑桔红蜘蛛的新农药品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意义的工作。29%酮乳油系广西柑桔研究所新研制的复配杀虫杀螨剂,它综合了化学农药和植物农药的优点,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持效期长的特点。现将

  • 标签: 柑桔红蜘蛛 药效试验 发生世代 杀虫杀螨剂 新农药品种 广西柑桔研究所
  • 简介:据《ScientiaHorticuh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9.005),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电刺激对增加葡萄果实中花青素和白藜芦积累的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葡萄果实 花青素 电刺激 积累 研究人员
  • 简介:养虾池塘的塘底和养殖水体常因环境变异而滋生细菌、病毒以及附生物,导致虾病发生。对虾放养前的清塘及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消毒。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重要工作。常用于清塘和消毒的药物有十几种。清塘常用的有生石灰、茶麸、敌百虫、强氯精等。养殖期间常用的有生石灰、强氯精、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本文就养殖过程中的放养前清塘及放养后的水体消毒使用药物问题作一些探讨。

  • 标签: 水体消毒 药物使用 对虾养殖 清塘 养殖过程 环境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