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例因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栓塞治疗21次;4例患者出血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载瘤段,15例患者责任血管为上颌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例患者为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采用PVA颗粒及弹簧圈栓塞。对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有效、安全。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肢体活动对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对近年来120例开胸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护理干预。总结与比较结果120例开胸患者未发生肺栓塞,合理的肢体活动方案对预防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是具有一定效果的。结论护士在患者术前正确评估与恰当指导,术后协助早期活动可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

  • 标签: 肢体活动 胸部手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羊水栓塞导致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预防。方法对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论加强孕期检查,完善相关检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

  • 标签: 羊水栓塞 死亡 原因 产检 提高专业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经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30例病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MSCTA检查,根据CT表现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期、分级,按病情发展分期早期、中期、晚期,按肠系膜动脉栓塞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总结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的指征。结果所有病例均经MSCTA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结合临床表现分期、分级后,选择治疗方案,介入治疗13例,手术治疗10例,其它保守治疗7例;死亡10例(介入治疗3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4例),明显提高了治愈率(本组病例达66.7%),降低了病死率。结论MSCTA可对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进行准确诊断,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临床分期、分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提高了肠系膜动脉栓塞治疗成功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肠系膜动脉 血管造影 栓塞 病情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3例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结果本组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完全栓塞74例,次全栓塞27例,瘤颈残留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使手术顺利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发症发生,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强度华法林及低强度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的发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把INR控制在2.1-3之间,低强度华法林组INR控制在1.5-2之间。平均随访2.5年,观察不同组间脑栓塞年发生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脑栓塞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发生率标准强度组为8.0%,低强度组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选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以预防脑栓塞并发症。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子宫切除术)和实验组(2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出血量、输血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选择和使用。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CT室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肺动脉,记录下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的这150例患者中,有96例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有19支,叶肺动脉栓塞136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189支,偏心型175支,闭塞型96支,中央型41支,附壁环形型32支。在检测对段和亚段动脉诊断的时候,MRP重组技术要显著地优于其他的后处理方法。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能够有效且直观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位置、栓塞范围及栓塞动脉管腔通畅性等图像,是临床工作中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肺动脉内示低密度充盈缺损,分布于肺动脉主干型5例,左肺动脉型2例,右肺动脉型6例,肺叶动脉型15例,段动脉型14例,亚段动脉型1例。按充盈缺损形态分为中央型7例,附壁型31例,闭塞型5例。三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可以明确肺栓塞诊断,其中MPR价值最高。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可作为诊断肺栓塞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

  • 标签: 肺栓塞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贫血症状改善、月经量减少以及肿瘤体积减少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4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发生经期延长,2例贫血。观察组2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4例发生经期延长,9例贫血。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地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同时配合围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探讨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临床问题,包括成因、诊断要点、护理措施等等,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发现,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通过对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者临床治疗可以看出,20例患者均为单侧肢体患病。通过对其超声检查发现,早期性的抗凝治疗可以保障期顺利出院。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胸部症状,心电图以及血气出现改变。另外,10例患者D-二聚体表现出阳性,7例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呈现异常结果。在行肺栓塞溶栓以及抗凝治疗以后,9例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腹部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疗效。选取实施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20例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患者在实施完化疗后1周,均顺利完成了保乳手术,20例患者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2例,无进展病例,客观有效率为90%,且患者全部实现无瘤生存,术后患者对其患侧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为95%。20例患者中8例(40%)出现白细胞减少,5例(25%)出现脱发,10例(50%)出现恶心呕吐,通过相关处理后都能较好耐受。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与保乳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保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化疗疗效。方法选我院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行单纯静脉输注化疗;实验组34例,行动静脉联合化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的毒性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动静脉结合的方式对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化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治疗效果 毒性反应 动静脉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续护理在食管癌化疗患者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8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应用单纯常规护理干预;延续组40例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延续组合并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化疗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减少出院后合并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广泛应用开展。

  • 标签: 食管癌 延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治疗时的严重并发症,本文根据对2011年-2012年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病人的护理,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病人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化疗 外渗 预防 处理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PICC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葡萄胎采用预防性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宫治疗,化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预防性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发生病变率11.8%低于对照组14.7%,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血HCG值降至正常。化疗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但停药两周后副作用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葡萄胎采用预防性化疗,在防止恶性的突变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存在风险,不推荐常规应用,住院应用后应给予密切的随访观察。

  • 标签: 预防性化疗 葡萄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研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在2008年4月~2012年8月收治食管癌患者22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18例采用术前放化疗再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110例直接施行外科手术。结果观察组107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根治性切除101例,根治性切除率为85.6%;对照组根治性切除76例,根治性切除率为69.1%,观察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姑息性切除率为9.3%,剖胸探查率8.5%;对照组姑息性切除率为14.6%,剖胸探查率18.2%,观察组的姑息性切除率、剖胸探查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63.6%,5年生存率为42.4%;对照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35.5%,5年生存率为20.9%,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可降低食管癌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术前放化疗 局部晚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