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参加了多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深深感到除了海内华文文学(即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华文文学)之外,海外华文文学(包括新加坡、马来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瑞士、法国、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华文文学)颇值得研究、探讨,特别是和这些国家的华文文学作家接触、切磋交流以后,更感到海外华文文学不容忽视.最近收到汕头大学《华文文学》主编陈贤茂等人寄赠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福建鹭江出版社出版),就像大热天时喜迎及时雨,一口气把这八百页的巨著读完.尽人皆知,海外华文文学史的著作少之又少,尤其是完整而又系统的论著更是付之阙如.虽然从1919年算起,海外华文文学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一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文学研究工作者才开始正式列入其研究日程.在这方面,台港澳和海外的文学研究工作者似乎走先了一步,发表了许多有关论文,也出版了一些专著,但一般均侧重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华文文学(其中以马华文为最),直到如今仍无一部可以涵盖亚、美、欧、澳四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华文文学文学史著作问世.正是由于这样,这本由陈贤茂、吴奕錡、陈剑晖、赵顺宏合作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才显

  • 标签: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史 美国华文文学 泰国华文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 简介:马来西亚第十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8月22日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揭晓,美国华人女作家聂华苓荣获本届最高荣誉—世界华文文学大奖。84岁高龄的聂华苓一生作品颇丰,代表作《桑青与桃红》被列为亚洲小说百强之一,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中国初中语文课本。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 马来西亚 聂华苓 文学奖 《桑青与桃红》 国际会议中心
  • 简介:作为台湾文学史长篇第31号,由诗人陈大为执笔撰写的《最年轻的麒麟——马华文在台湾(1963~2012)》(国立台湾文学馆,2012)是一本相当奇怪的书。因为它属于权威机构的出版品,属于文学史长篇的某个部分,我想读者理所当然地会把它当文学史——或准教科书,作为台湾文学史课程的补充——而非通俗读物,会认真地看待它。我想我这样的基本认知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基于我们对学术的一些基本认知。

  • 标签: 马华文学 台湾地区 麒麟 文学史 权威机构 通俗读物
  • 简介:<正>《泰华文五人作品选》是一部多作者(计有老将军、洪林、修朝、曾心、饶公桥)、多文类(小说、散文、诗歌都有)的作品集。评论这本书,是可以有许多角度的,但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反映泰国华人多姿生活以及中泰人民群众之间亲密关系的篇章。这些作品明显给人一种新的视野和新的享受,即中华文化是如何在泰国传播和重建的。

  • 标签: 泰华文学 作品选 湄公河 泰国华人 中华文化 中国文学
  • 简介:<正>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是目前参赛地域最广、奖金最高的大学生文学奖。该奖设短篇小说、散文、文学翻译(按规定英文稿译)三组。征文对象为:2005年3月至11月在全球全日制高校就读的华文本科生及大专生(不含研究生)。每

  • 标签: 青年文学 征文对象 英文稿 全日制高校 王安忆 刘以
  • 简介:<正>海外华文文学从本质上讲是海外华人心系“双重家园”历程的结晶。当这种文学越来越深地掘进于居住国现实生活的土壤时,它也同时被要求具有更为丰厚的华语艺术储备。而在海外社会,华文文化往往被置于非主流地位,华人社会在教育传承、语言沟通和其他形式文化交流上都有局限,完全依靠华人社会内部的文化因素来不断积累起华文文学新的艺术储量便有着诸多困难。诺思罗普·

  • 标签: 东南亚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轮廓描述 新世代作家 东南亚华人 现代主义
  • 简介:1990年到2009年发表于《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两刊的新华文研究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跨文类研究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十年来新华文研究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文体方面,最具学术意义的变化是研究观念的转变。学者对新华文研究热情下降和对文化研究的重视是二十年来新华文研究的两大趋势。研究文体的不平衡、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研究方式的不平衡是新华文研究二十年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的新华文研究在史料建设、作家个案研究、专题研究、理论方法和文本结合研究等几个方面有待加强。

  • 标签: 新加坡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简介:1988年8月15日至19日,山西德歌德学院与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办、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东南亚文学”。在歌德学院的礼堂里,云集了50多位来自亚洲、欧洲、澳洲和北美洲等地区的著名作家与学者,共宣读了33篇论文。这次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由于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新、马两国华人数分别要占全国总人数的75%和35.1%,加上新马华文文学源远流长:它滥觞于“五四”,中经三、四十年代曾客居那里的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老舍、胡愈之、洪灵菲、杜运燮等

  • 标签: 华文文学 新加坡作家协会 大同世界 中国现代作家 四十年代 杜运燮
  • 简介:与林先生相识,是在一次当时文艺问题讨论会上,那天他关于超俗和容异的发言,颇有点语惊四座的味道。后来得知,他是外国文学专家;再后又得知,他正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近几年,在报刊上频频读到他针对当前文坛的评论文章,并已完成专著《广西散文四十年》、《王尔德与中国文学》、《秦似评传》,才惊异其视野的开阔和精力的旺盛。他至少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即比较文学研究和当代中国及广西文坛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茶与咖啡》正是他多年所累的心血。世上的杂家很多,有深度的杂家却很少;世上专家比杂家值钱,而有深度的杂家却比有深度的专家更值钱。许多事实已经表明,单一性、单向性的研究方式和观念已经不适应科学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视野 王尔德 外国文学 林建华 中国文学
  • 简介:几乎囊括了海外所有知名女作家的精彩佳作.它涵盖了来自海峡两岸的留学生与新移民甘苦之经验,将内心宇宙及当下生命之存在作鲜活细致的描述,风格迥异的语感展现出女性书写特质,可谓千姿百态、姹紫嫣红.而那些探索社会与人性、体现生命关怀的作品,为忙碌浮躁趋于快餐和流行文化的现代人提供了异域女性精神体验的独特文本.

  • 标签: 女性书写 文集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 女性文学
  • 简介:海外华侨和华人的这种世界性的生存与体验,是世界华文(华人)文学的发生学基础,也是世界华人文化和华文(华人)文学贡献于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功绩之一.20世纪的美华文,是在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移民背景上发展的.人口的流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别是这种飘洋过海的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传播,移民是其最重要的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不同文化交融的媒介点.在这一背景上升华起来的不同时期的美华文,也发展出不同的形貌.一方面是华人移民共同的中华文化背景,规制了美国华文(华人)文学的总体形态,使之不仅区别于美国的主流文学,也区别于美国的其他族裔文学;另一方面,不同时代华人移民的历史际遇、文化背景、生存方式和人生经历以及介入美国社会的方式与深度等,也发展出不同时期美华文的特殊形态和不同的文化关注点.回应着他们对于故国母土潜存的历史焦灼和文化困惑.

  • 标签: 移民 双重经验 越界书写 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 小引
  • 简介:<正>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暨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研究室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和毗邻的有利条件,在广泛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同时,着重研究东南亚文化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出访缅甸、泰国和新加圾,搜集有关国家作家的作品和资料.又派出研究人员到泰国讲授汉语,研究泰国的文化艺术.还派人学习缅甸语、泰国语.与此同时.该研究室还先后多次与泰国、新加坡、缅甸、老挝等国作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料交换.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作家的联系.而且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研究室分设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新闻事业三个研究组.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1人.研究室成立虽然只三年,但已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编印了内部资料集17集,翻译了《缅甸诗歌选》、《缅甸小说选》、《缅甸文学论文集》各一本,出版了《东南亚文化论》和《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两部论文集.其中,《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一书,为国家级课题.此外.该研究室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还在国外及省内外报刊上发

  • 标签: 东南亚文化 华文文学研究 东南亚华文文学 云南大学 研究室 世界华文文学
  • 简介: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承办的"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10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0月27日至28日在福州举行。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会 周年纪念 学科建设
  • 简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史料学这一最基本也最迫切的基础工程建设方面,成绩却并不理想.史料建设是一门学科健全发展的根基,为了更好地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大力加强史料学这一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史料学 系统工程
  • 简介:海外华文文学是伴随着中国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20世纪中叶以后的华人移民,大多数是自己选择移居海外,带有"自我放逐"的性质.而与居住国异质文化的冲突,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失落、虚空和焦虑,继而产生对故国文化的怀念、认同与回归,海外华文文学弥漫着浓厚的文化乡愁.人类与生俱来的"家园意识"在这种文化嬗变中起了决定作用.

  • 标签: 海外华文文学 家园意识 自我放逐 文化回归
  • 简介:台湾与大陆文学的比较标志着大陆学者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敢于开风气之先的赵朕先生,以他的揭开了这个序幕.他的研究参照比较视角新颖,剖析深刻内蕴厚实,能在比较中显现出独具风貌的学术魅力,独领风骚地开拓了这个研究领域.

  • 标签: 赵朕 台湾与大陆小说 比较研究 研究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历史悠久,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播与华文教育的发展,以强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承传优秀的华族文化传统。华文报纸通过发表新闻评论,创办教育专刊、文艺副刊等方式,在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与华文教育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华文报纸 文化传播
  • 简介:奉贤区弘文学创建于2005年9月,是一所现代化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21378平方米,42个教学班1878名学生。现有教师15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上海市首批名校长、名师培养对象2人,区名校长、名师3人,硕士2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充满朝气活力。

  • 标签: 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海市奉贤区 骨干教师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