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4岁,因"中上腹部疼痛1 d"入院。全腹部增强CT:胆总管上段、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软组织影,考虑肿瘤。门诊拟"胆管肿瘤"收入院。患者入院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肿瘤切除+肝门部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诊断:肝门部胆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于术后5 d康复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3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胆汁瘘3例,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7例,死亡5例,其余58例均痊愈。住院12—30天,平均19天。结论急性梗阻化脓胆管(acuteobstructivesa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是外科最常见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易并发中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特点。如不及时恰当的处理,多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抗休克,应用敏感有效抗生素,及早手术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梗阻胆管并血小板减少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6年急性梗阻胆管合并血小板减少(80×10^9/L以下)的1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10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例急诊手术,5例延期手术。结果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在ICU治疗10d,血小板上升为130×10^9/L,1例术中出血、十二指肠损伤,经输血、止血、行空肠营养造瘘术治疗,血小板上升为126×10^9/L,其余3例手术顺利,血小板上升为(120~140)×10^9/L。延期手术患者术后血小板除2例年龄较大者上升为96×10^9/L,余均上升至正常范围,全部患者均成功取石。结论急性梗阻胆管合并血小板减少时,患者的胆管分级、手术史、CT诊断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决定手术时间和方式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血小板减少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ACST)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相关。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ACST患者67例,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发病8h以内)组25例、中期手术(发病8—24h)组22例与晚期手术(发病24h以后)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前白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4.2±0.2)、(5.6±0.5)、(6.7±0.7)分,(55.6±14.2)、(68.1±12.2)、(79.1±10.6)umol/L,(40.6±10.3)、(51.2±12.5)、(61.1±14.2)umol/L,(5.2±1.2)、(7.1±2.2)、(9.1±2.6)d,(8.6±2.3)、(11.2±3.5)、(15.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0%(1/25)、0,中期手术组分别为22.7%(5/22)、4.5%(1/22),晚期手术组分别为50.0%(10/20)、25.0%(5/20),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T患者在快速充分的抗休克后,应尽可能在8h内实施手术以利于肝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胆管炎 预后 手术时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化脓胆管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5例急性化脓胆管糖尿病患者,均分为A组(观察,38例)及B组(对照,37例),分别对两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及普通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A组产生各类并发症概率为2.63%,而B组发生率为24.32%;同时,A组患者护理后的两项血糖水平均得到显著有效的控制,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胆管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中心微创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244例,纳入微创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74例,纳入开放组。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并不能提高结石清除效果,降低复发率,但微创优势明显,患者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管癌是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胰腺上胆总管及胆管末端。胆管癌的发生率较胆囊癌更低。本文从原发性胆管癌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自然病程、临床治疗四方面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原发性胆管癌 临床特征 诊断 病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0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50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42例,好转6例,有效率96.0%;死亡2例,死亡率4.0%,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重视术前抗休克、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是提高AOSC患者的生存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急性 梗阻性 化脓性 胆管炎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ERCP治疗老年梗阻化脓胆管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35),分别采用采用急诊ERCP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6%)高于对照组(82.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7%)(P﹤0.05);观察组死亡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7.2%)(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老年梗阻化脓胆管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ERCP 老年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D手术治疗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PTCD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胆管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将采用将采用传统护理的5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采用优质护理的5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手术期间对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内接诊的174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实施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研究组)。结果:通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得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对照组则相对较差,P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BileRefluxGastritis,BRG)的内镜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近一年有食道反流及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且无手术史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底胃体黏膜糊颜色及附壁黏液颜色,根据胃液颜色及胆汁反流的程度进行分级,分别于胃体胃窦取黏膜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将BRG与同期非BRG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用SPSS软件行卡方检验。结果本组30例BRG占同期内镜检查102例胃炎总人数的29.4%,其中男女比例1.5︰1,平均年龄35岁。按反流的轻重程度1级反流4例,2级反流17例,3级反流9例。结论BRG形成的原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BRG的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有关,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者,反流愈严重。因为胆汁酸能抑制HP的生长,胃内胆汁浓度与HP受抑制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胆汁反流 胃炎 内镜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进行中医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转归更优,且痊愈的患者占有的数量更多;研究组在腹胀、恶心、反酸及烧心症状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结论采用适宜的中医疗法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病情缓解会更有效果。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加味柴芍六君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330例拟诊或需除外PBC的患者(最后确诊34例PBC,296例非PBC)病例资料,采用欧蒙免疫印记法半定量检测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ies-M2,AMA-M2)、抗三联体抗体(anti-BCOADC-E2PDC-E2OGDC-E2antibodies,anti-3E/BPO)、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抗体(anti-SP100antibodies,anti-SP100)、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抗体(anti-promyelocyticleukemia,anti-PML)、抗核包膜蛋白gp210抗体(anti-gp210antibodies,anti-gp210)及抗Ro-52,并对以上抗体进行诊断价值评估及临床意义探讨。结果(1)34例确诊PBC患者AMA-M2、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抗体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分别为85.3%/84.8%、79.4%/93.2%、35.3%/98.0%、41.2%/96.3%、44.1%/96.6%和61.8%/68.6%;AMA-M2分别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抗体串联检测(seriestest)特异度分别为94.9%、99.3%、99.3%、98.3%和92.2%,并联检测(paralleltest)灵敏度分别为91.2%、94.1%、94.1%、94.1%和91.2%;(2)PBC患者中AMA-M2阳性组和阴性组、抗3E/BPO阳性组和阴性组、抗SP100阳性组和阴性组、抗PML阳性组和阴性组、抗gp210阳性组和阴性组、抗Ro-52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各项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A-M2阳性的PBC患者中41.3%(12/29)抗gp210阳性,31.3%(9/29)抗SP100抗体阳性,37.9%(11/29)抗PML抗体阳性;而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60%(3/5)出现抗gp210,抗SP100,抗PML抗体阳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P=0.00)。结论(1)AMA-M2和抗3E(BPO)诊断PBC的敏感度高于抗SP100、抗PML和抗gp210抗体,可作为诊断PBC的筛选试验抗体;(2)抗gp210、抗SP100和抗PML抗体诊断PBC的特异度高于AMA-M2,有助于AMA-M2阴性的PBC患者的确诊;(3)AMA-M2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抗Ro-52并联检测,诊断PBC敏感度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PBC的诊断符合率;(4)AMA-M2与抗3E/BPO、抗SP100、抗PML、抗gp210和抗Ro-52串联检测,诊断PBC特异度显著提高,有助于PBC的排除诊断。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 自身抗体 诊断
  • 简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肝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在已知的诸多发病危险因素中,人口学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以及家族史、吸烟史和尿路感染等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技术的应用,发现了一些可能导致该病的危险基因,如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白细胞介素(IL)-12和X染色体单体等。今后,还需要大量的样本和GWAS数据来验证这一说法,以期从基因水平上阐述该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3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漏3例、膈下脓肿2例、胆道严重感染1例、切121裂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施行各种手术后残石率为11/38例(占28.9%),其中5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取尽。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去除病因,解除梗阻,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能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次手术。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胆管患者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胆管的高龄患者行ENBD治疗。结果ENBD全部成功,30例腹痛、发热迅速缓解,3例转急诊开放胆道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应用ENBD治疗高龄急性胆管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方法,为后续治疗胆管结石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急性胆管炎 高龄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引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