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7月中旬,靖江市个别乡镇发生大批24月龄的猪和部分成年猪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皮肤发红,结膜潮红,呼吸促迫,不食,尿液呈暗红色,病程较长为特征的疾病,经临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与链球菌并发感染,经及时处理,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 诊治报告 并发感染 链球菌 实验室检查 靖江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PT联合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取MGC823、SGC7901胃癌细胞株培养传代。两细胞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PT组、5-Fu组、L-OHP组、5-Fu+CPT组、L-OHP+CPT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CPT组给予CPT 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004 μg/ml;5-Fu组给予5-Fu 2.5×106 ng/ml 10倍稀释直至2.5×10-4 ng/ml;L-OHP组给予L-OHP 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002 μg/ml;5-Fu+CPT组给予5-Fu阶梯浓度2.5×106 ng/ml 10倍稀释直至2.5×10-8 ng/ml,并联合CPT 300 ng/ml给药;L-OHP+CPT组给予L-OHP阶梯浓度1 000 μg/ml 2倍稀释直至0.24 μg/ml,并联合CPT 300 ng/ml给药。检测细胞在药物作用后的抑制效果。分析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联合用药的药物协同作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Fu+CPT组较5-Fu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MGC823、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9)。L-OHP+CPT组较L-OHP组的抑制率也显著提高,在MGC823、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0)。5-Fu+CPT组、L-OHP+CPT组较5-Fu组、L-OHP单药组IC50值显著降低,在MGC823细胞系、SGC7901细胞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Fu与L-OHP分别与CPT联合作用于MGC823细胞系、SGC7901细胞系的存活分数低于70%采用Weeb系数计算的预估效应。结论5-Fu、L-OHP与CPT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胃癌MGC823、SGC7901细胞系的抑制效果。5-Fu、L-OHP与CPT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药物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肝癌细胞外增值与凋亡的机理,探讨抗癌功效。方法在体外培植人肝癌细胞,将EGCG作用在培植好的肝癌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用MTT法观察;对肝癌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结果肝癌细胞的增值力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下显著降低,而肝癌细胞凋亡的显著增高结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一定抗癌的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EGCG 肝细胞 体外增殖 凋亡影响 机制
  • 简介: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原虫病;猪附红细胞病是由猪嗜血性支原体——附红细胞寄生于猪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两者都是近几年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寄生虫病,均以8~10月间的高温季节较为多见,两者都有高热稽留(40.5℃~42℃)、皮肤变色等相同症状,临床上很容易混淆,要注意鉴别。在传播途径上,猪弓形体病是猫;而猪附红细胞病是蚊蝇或胎盘垂址传播。在发病年龄上,猪弓形体病多发于50~100千克的猪;而猪附红细胞病多发于20~40千克的小架子猪。在症状上,猪弓形体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呼吸高度困难,体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猪附红细胞病有贫血、轻微黄疸症状。在病理剖检上,弓形体病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由于心肌细胞的大量死亡,患者心功能较差,生活质量下降。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高度增值、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容易获得,体外培养技术成熟,多次传代培养后始终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及不涉及伦理问题等特点,成为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种子细胞。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大量增值,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并且可以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其诱导分化方法、机制仍是广泛研究中。本文旨在对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细胞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36-0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下,脂肪细胞等多类型种子细胞出现在医学视野中。脂肪细胞作为脂肪组织中的细胞,具有诸多优势,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发挥脂肪细胞优势及促进骨组织工程发展,本研究对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可抑制效应T细胞的应答,并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SCs),因其具有生物学特性稳定、来源充足、易分离、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等优点引起关注。本文就ASCs在IBD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肪来源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效应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IL.10
  • 简介:目的探索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大鼠脂肪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从成年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ADSCs进行培养传代,用Feridex-多聚左旋赖氨酸(FE—PLL)复合物标记ADSCs,普鲁士兰染色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的ADSCs的效率和细胞活力。同时对“FE—PLL”标记的ADSCs行体内外MRI成像。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的ADSCs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率100%。标记ADSCs24h及1、2、3w的台盼蓝拒染率与未标记ADSCs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MRI显示磁标记的ADSCs在T2WI上可使信号明显降低,采用T2WI和T2^*WI对经立体定向仪移植的标记ADSCs进行活体示踪,二者均可显示MR信号降低,以T2^*WI最敏感。结论应用Feridex(FE—PLL)复合物标记ADSCs安全、有效;MRI可在活体下无创性示踪ADSCs。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超顺磁性纳米铁粒子 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素的发现以及脂肪因子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脂肪因子 内脂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血制备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方法将多联塑料血袋中的全血,使用特定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再将红细胞添加液加入剩余物中制成红细胞成分血,观察红细胞在存储期间K+、Na+浓度、PH值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肪血与正常血红细胞存储期间,重度组红细胞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浓度与PH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脂肪血可弃用其血浆,利用血液中的红细胞,而中度与重度脂肪血应当选择报废处理。

  • 标签: 脂肪血 悬浮红细胞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丹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确认了一种双单元分子开关,它可成功操控小鼠和人类细胞生成棕色脂肪。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自然》杂志 脂肪细胞 分子开关 棕色脂肪 单元 可控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女,4岁,因耻骨前包块4d就诊。查体: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方见局部皮肤隆起,扪及-4cm×2cm×2cm大小包块,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腹肌紧张时肿块明显突出。CT检查见肿块位于腹壁软组织内,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匀。行耻骨联合上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腹直肌前鞘深面,腹直肌浅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予完整切除,见肿块呈球形,直径约4.0cm,包膜完整,质地较硬,剖开后观察呈黄白色,无液化、无囊性变、出血及坏死等。病理检查提示为耻骨联合上脂肪细胞瘤,S100(+)、CK(-)、EMA(-)。

  • 标签: 脂肪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冻存对犬脂肪细胞(ADSC)生物学特征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至5月,取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雄性6月龄比格犬腹股沟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设置冻存组和非冻存组,其中冻存组,将犬ADSC传至第2代,予以-196 ℃液氮冻存。3个月后细胞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CD45、CD90、CD105表达,体外经成骨成脂及成肌等多向诱导分化。比较两组犬ADSC上述生物学特性指标差异,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细胞生长曲线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犬ADSC原代培养4~5 d便可达95%细胞融合,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与非冻存组比较,冻存组犬ADSC形态相似,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意义(F=1.233,P>0.05);冻存组犬ADSC表面标志CD45、CD90、CD105表达分别为(1.53±0.11)%、(97.52±1.61)%和(96.86±1.88)%,非冻存组犬ADSC表面标志CD45、CD90、CD105表达分别为(1.44±0.12)%、(96.31±1.76)%和(97.90±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CD45=0.958,tCD90=0.877,tCD105=0.798,均P>0.05)。与非冻存组比较,冻存组犬ADSC同样具有强大的多向分化能力,包括成肌、成脂和成骨分化。结论冻存后犬ADSC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无明显改变,能作为犬ADSC长期储存和运输的保存条件。

  • 标签: 比格犬 脂肪干细胞 细胞冻存 生物学特性 多向分化潜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面部凹陷畸形行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48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观察并分析细胞分离情况和患者面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h后干细胞完成分离,细胞产量是1×106—3×106/mL,存活率≥95%;术后3个月内患者面部症状显著改善45例,部分改善2例,无效1例,3-6个月有2例患者进行第二次修复手术,无感染、出血及排斥情况。结论面部凹陷畸形行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凹陷畸形 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 脂肪移植
  • 简介:猪瘟是翁安县猪群的常发常见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出血、广泛性炎症为主。附红细胞病是一种可通过摄食含有该病原的血液或被该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粪、尿等直接感染;或通过被污染的各种器械被感染;可通过吸血昆虫等媒介传播;通过交配传播及胎盘垂直传播等高度传染性人畜共患病。又称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归类为支原体属。病原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急性期以发热(40~41.5℃)、贫血、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高度传染性 人畜共患病 混合感染 媒介传播 垂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103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PI-103对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改变。结果PI-103能显著抑制两种细胞株的生长,对敏感和耐药白血病细胞株具有相同的抑制效果;PI-103能显著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与阿霉素联用时,能增加阿霉素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但仅有叠加效应而无协同效应。结论PI-103对于耐药白血病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

  • 标签: 白血病 多药耐药 PI-103
  • 简介: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一种特化的神经胶质细胞,其贯穿着整个视网膜,为神经元细胞提供营养、促进视网膜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1]及保护光感受器细胞等[2]功能;同时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视网膜的病理生理过程[3]。因此,建立Müller细胞有效的体外培养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视网膜的生理活动及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努力探寻体外稳定地培养大量单一Müller细胞的有效方法。现就Müller细胞的培养、分离、纯化、鉴定等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ÜLLER细胞 细胞培养 纯化 鉴定方法
  • 简介:一、猪附红细胞病,近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流行过,临床上常与其它疾病并发感染,并可继发感染多种疾病。我区在2003年入夏以来,连续阴雨、潮湿,首先从我区的北部与河南、山东交界的乡镇颜集、张集、古井、牛集、魏岗等乡镇传人我区,其病势凶猛、传播迅速,呈暴发型流行。给我区的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

  • 标签: 谯城区 附红细胞体 并发症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