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管理团队模式在肝胆外科高血糖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肝胆外科高血糖患者200例作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将建立血糖管理团队模式进行护理,患者出院后,比较采用血糖管理团队模式与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后,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态有明显改善,并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管理团队模式使肝胆外科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心理功能与躯体功能恢复正常,物质生活状态较为理想,使患者能够快速康复。

  • 标签: 血糖管理团队模式 肝胆外科 高血糖患者
  • 简介:摘要妊娠期高血糖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及孕前糖尿病,可对母婴围产期和远期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妊娠期血糖综合管理研究概况进行评述,并着重阐述血糖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如持续葡萄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人工胰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团队医疗模式等)在妊娠期血糖管理中的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标签: 妊娠 高血糖症 持续葡萄糖监测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互联网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儿期是人一生中低血糖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其发病率为4.4/1000出生儿,<2.5kg体重婴儿为15.5/1000活产儿。如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是智力落后及神经系统永久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糖症可引起渗透利尿、脱水、颅内出血,应激高血糖尚可引起心肌损害等。故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高血糖 心脑损害 预防
  • 简介:摘要报告了10例完全大血管转位矫治术后应激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后正确选用葡萄糖液体,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速度,常规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遵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积极防止再次发生高血糖反应,预防低血糖、感染等并发症。本组2例经减慢葡萄糖液体速度,血糖降至正常,8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降至正常,10例均痊愈出SICU,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血糖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NP、cTnT检测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高血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糖尿病AMI合并应激高血糖组)和对照组(AMI未合并应激高血糖组),采集血样,检查血糖、BNP、cTnI、心率,检测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病发后试验组的血糖、BNP、cTnI、心率均高于试验组(t=4.56/4.48/7.89/6.28;P<0.05);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LVFS、LVEF的得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和cTnI可作为判断糖尿病AMI合并应激高血糖患者危险指标。

  • 标签: BNP cTnT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高血糖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分析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取的60例应激高血糖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分析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成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数据分析有显著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差异;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性明显并且具体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临床ICU危重症患者护理当中,针对应激高血糖需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采纳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危重症 应激性高血糖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应激高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损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血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血糖值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应激高血糖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脑损伤 个性化护理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创伤后应激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DM组、应激高血糖组和新诊断DM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HbA1c和FBG,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并观察应激高血糖组患者FBG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创伤患者中DM组,新诊断DM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应激高血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90.3%的应激高血糖患者FBG恢复正常约需2周时间。结论HbA1c检测可以作为应激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HbA1c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高血糖的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43±3.16)h相对较短,住ICU时间为(4.7±3.6)d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8.00%、10.00%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剂量与血糖控制水平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有着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创伤患者应激高血糖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危重创伤 应激性高血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高血糖与患者的年龄、病种、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诊就诊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无糖尿病史的124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分析。结果高龄、病情危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脉综合症、严重感染、肥胖者,其应激高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并发应激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及时有效控制应激高血糖是改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预后,提高老年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高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个性化护理在创伤应激高血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患者发生应激高血糖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的相关效果。方法:将72例创伤应激高血糖患者以参照组和实验组区分,每组36例,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模式下,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住院时间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IL-6、CRP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控制创伤患者发生应激高血糖血糖指标,减少胰岛素用量,促进血糖尽快达标,预防感染、低血糖、多器官功能综合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有积极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

  • 标签: 创伤 应激性高血糖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总结外科重症监护室血糖管理团队在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实践及成效。组建外科重症监护室血糖管理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制定血糖管理方案,医护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进入临床,以血糖管理方案为基础对高血糖危重患者进行全面、专业、规范、个性化的的血糖管理。血糖管理团队成立后异常血糖发生情况低于血糖管理团队成立前。

  • 标签: 高血糖症 血糖管理团队 外科 危重患者
  • 作者: 陈丽西宋媌罗世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郫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重症患者绝大多数均有应激性血糖升高,肠内营养也为控制血糖的其中一部分,近几年有大量的文献通过不同的输注速度、方式、胰岛素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来试图证明其与控制血糖之间的关系,但是缺少综合性阐述。本文通过几个肠内营养不同的方式等综合性的阐述各个方面在重症高血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时血糖控制护理管理研究进展。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糖尿病酮症高渗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有糖尿病酮症高渗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补液、补钾、注射胰岛素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周到细致个性化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包括补液护理、用药护理、血糖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在内的全面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预计的时间内结束治疗康复出院。结论对患有糖尿病酮症高渗综合征的患者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预防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 标签: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