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都能够通过利用数学思想来进一步的解答,而通过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生进行学习阶段,其学习的知识相对有效,我们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素养方面引导,在基于现实问题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素养,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當前,在数学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小学数学进行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课堂的有效改革,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本文主要是通过讲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在真实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现阶段较为火热的微客和互联网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技能,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有效性。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的综合能力,主要是基于当前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对数学整体架构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所需要的技能,将数学思想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而数学思想是当前思想的指南,我们必须为其提供一定的技能基础,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策略规划。但是,这些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状态信息,许多以数学为工具的学科常常体现数学素养的影子,我们通过数学素养的建立,使其能够在更多的学科中进行,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创建真实问题环境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后便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根据这一原理必须要适当创建合适的问题环境。教师通过创建问题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真正实现数学素养的建设。因此,真实的问题情境必须与现实中的生活有机结合,而教师也要根据社会和数学之间的具体关系,找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只有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思考,努力通过数学方法的应用,让数学素养做到有本可依。而学习的目的便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合适的教学工具,围绕核心问题,提出有关的解决思路,利用数学工具完成相关问题的解决。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若想解决问题必须要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语言的描述从而找到适合的数学工具进一步的求解。但是,对当前的小学生来讲,由于教学模式相对复杂,所以在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素养并不完善,我们必须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的问题进行描述。例如学生在购买糖果的过程中,由于单价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小明购买五斤糖果共花了 28块钱,但是第一种糖果的价格是五元钱一斤,另外一种糖果是六元钱一斤,那么小明两种糖果分别买了几斤?在进行糖果问题的数学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很简单的发现这是二元一次方程,因此所谓的数学语言也要通过方程组合的方式,只有充分学会利用方程解答,才能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之间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技能的培养,在数学知识学习阶段,通过学生积极预习,有利于创造出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把问题解决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通过教师安排相关的任务,保证学生之间进行自主讨论,实现教学技能的锤炼。       4 .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通过数学来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而思维体操是立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根据已知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帮助学生研究发现未知规律的综合能力。通过选择典型试题,引导学生体验是数学学科的魅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手段。在不同的数学题目中,如果只是按照大量的试题练习并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中提出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加强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的锻炼。数学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舞台,也是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主要空间,若是教师一味的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便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而这样的数学课堂并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推进新课程的不断实施,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试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理解数学、爱好数学、创造数学的舞台。     5 .将数学文化融于数学试题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在一定为化背景中实现的,因此一定的文化背景制约数学的发展状况,而数学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文明的进程,所以数学不仅仅属于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更是拥有广泛超越数学自身意义的因素。当前,在中小学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下,自然学科中常常不注重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数学文化要走进小学课堂必须通过不断渗透数学教学理念,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感染,从而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加强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才能够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使这些精神和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在进行相关数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课堂上来完成相关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数学素养培养,从而让学生通过尝试使用数学语言进一步描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断加强数学训练,最终保证数学素养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曾小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J].中国农村教育, 2018( 22): 76.     [2]魏昌存,许树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J].中华少年, 2018( 23): 46.     [3]周慧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对策 [J].内蒙古教育, 2018( 14): 60-61.     [4]林涛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J].名师在线, 2017( 23): 33-34.     [5]孙兆辉,仓誉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刍议 [J].吉林教育, 2017( 10): 43-44.     [6]张莹莹,朱丽,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 09): 103-104
出处 《教学与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7月2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